【適用話題】傳承 傳播 堅持 傳統(tǒng)文化
人物時事速遞>>
2015年6月18日下午一時,民國閨秀、“最后的才女”張充和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張充和出身名門,為淮軍主將、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與三個姐姐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被人稱為“合肥四姐妹”,其三姐夫是大文學家沈從文。張充和在昆曲、書法、詩詞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詣,中年移居美國,為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做出杰出貢獻。代表作有中英文詩集《桃花魚》。
人物魅力1 張充和,大師們眼中的藝術(shù)瑰寶
對張充和的才學,梁實秋說她“多才多藝”;沈尹默說她的書法是“明人學晉人字”;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說:“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yǎng),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zhì)。中國書協(xié)主席歐陽中石認為:“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無論字、畫、詩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難得。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范,格調(diào)極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p>
人物魅力2 為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耕耘一生
張充和幼年苦讀《史記》《漢書》《左傳》《詩經(jīng)》等文化典籍,國學功底深厚。16歲“歸宗”回到蘇州,承歡在父親的膝下,受到良好的教育。后被北大錄取,得到胡適、錢穆、馮友蘭、聞一多、劉文典等大師親授,后又拜大書法家沈尹默為老師。章士釗贈詩給張充和,把她譽為才女蔡文姬;而戲劇家焦菊隱稱她為當代的李清照。中年移居美國后,曾在美國多所頂尖大學教授書法,宣傳中國昆曲、詩畫,深得學生歡迎。2004年回國舉辦書畫展,促進了文化交流,加深了國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張充和在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發(fā)揮了橋梁作用,她和她的四個高徒,在促成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知識鏈接 春來猶發(fā)舊時花——合肥四姐妹
葉圣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边@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便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在蘇州園林中長大的閨秀經(jīng)歷著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歷史蛻變,詩情畫意的生活與錯綜復(fù)雜的命運不亞于宋氏三姐妹。大姐元和,喜愛文學,情系昆曲名家顧傳玠;二姐允和與語言學家周有光結(jié)為伉儷;三姐兆和因為作家沈從文的追求而名聲在外;四妹充和,工詩詞,擅書法,成為北大西語系外籍教授傅漢思的夫人。她們的絕代風華牽動著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想象。
【考場仿真試題】請以“成功貴在堅持”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成功貴在堅持,“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民國閨秀、“最后的才女”張充和在書法方面可謂造詣極其深厚,但也離不開“堅持”二字。據(jù)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介紹:“臨帖是張充和從早年延續(xù)至今的日課,從漢代隸書、二王書法到六朝墓志、唐人楷書和草書等,每日臨習不輟。”正是張充和從不間斷的堅持,才成就了其在書法、昆曲、詩詞等方面的藝術(shù)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