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翔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部《高山下的花環(huán)》紅遍大江南北,在之后的幾十年間,山影又陸續(xù)推出了《沂蒙》、《南下》、《小小飛虎隊》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山影憑借其出色的制作團隊與別具風格的“紅色”作品,在全國主旋律影視作品中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梢哉f,“緊跟時代發(fā)展,但卻又不丟棄文化的根基,這才是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生命力所在?!?/p>
從《高山下的花環(huán)》到《南下》:以小見大的“草根”風格
如果說《武松》這樣的作品可以稱為魯劇的奠基之作,成為那個時代的電視觀眾記憶中無法磨滅的經(jīng)典,那么1984年《高山下的花環(huán)》問世,則又為魯劇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另一條鮮明的路線。
《高山下的花環(huán)》講述了一支解放軍的作戰(zhàn)連隊在戰(zhàn)爭之前、戰(zhàn)爭之中以及戰(zhàn)爭之后的故事,該劇在忠于原作的前提下,又將原作中的人物加以放大描繪,對于梁三喜、靳開來,特別是趙蒙生這樣的人物塑造,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武松》中對于人物的塑造手法,突出人物的心理變化,使得以往英雄人物的出現(xiàn)不再單一化、符號化。
這樣的手法在當時足以說是一項比較大膽的突破?!陡呱较碌幕ōh(huán)》也因此被劃歸為經(jīng)典之作。伴隨著該劇的一炮而紅,《高山下的花環(huán)》與《武松》、《今夜有暴風雪》一道連續(xù)獲得1982年、1983年、1984年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成就了山東電視劇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連冠”。
進入新世紀,山影在創(chuàng)作革命題材電視劇依舊繼承了以小見大的“草根”風格。
2010年,電視劇《南下》首播,該劇是以解放初期山東干部響應黨的號召、南下支援全國解放為主題,劇中主人公孟思遠屢屢犯錯,但他卻在當中不斷學習,逐漸成熟。這樣的人物心理脈絡與《高山下的花環(huán)》中的趙蒙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無論是“高山下”的趙蒙生還是“南下”中的孟思遠,這種貼近百姓階層的人物選擇以及人物的心理“成長式”的變化歷程都為魯劇積攢下了龐大的受眾群體。
“沂蒙精神”的“線上線下”:
在紅色文化之鄉(xiāng)講故事
從最早的《沂蒙山人》到近些年出品的《沂蒙》,在山影出品的眾多電視劇中,山影可謂對沂蒙地區(qū)“情有獨鐘”。
眾所周知,沂蒙是中國革命老區(qū),這里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也有擁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如此豐厚的革命精神文化財富為電視劇本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源泉。
《沂蒙山人》與《沂蒙法官》這兩部電視劇雖然沒有直接反映戰(zhàn)爭年代的“腥風血雨”,但是卻在無形當中向觀眾傳達了“沂蒙精神”的精華。而在2009年的魯劇《沂蒙》中,鏡頭的視角從一開始就對準了兵荒馬亂的抗戰(zhàn)時期沂蒙山區(qū)一戶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通過描繪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時期李家命運的起伏,反映了在舊的時代背景下人民生活的境遇與斗爭精神。
《沂蒙》的實景拍攝非常艱苦,為拍“女子火線橋”一場戲,劇組組織了當?shù)?0多名婦女,肩扛門板,站在河水中搭浮橋,然后讓扮演解放軍戰(zhàn)士的演員一遍遍從門板上跑,用了整整一個上午這組鏡頭才成功完成?!叭罕娧輪T沒有一個叫苦的,她們說《沂蒙》拍的就是咱沂蒙的事,能參加演出很光榮?!敝餮葸t蓬表示。
在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盛典上,電視劇《沂蒙》榮獲“優(yōu)秀電視劇獎”殊榮。“魯劇創(chuàng)作以豐厚的地域文化和整個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為底蘊,鑄造出了獨特而又堅實的上乘文化品格?!蔽乃囋u論家李準這樣說。
《小小飛虎隊》的“突圍”之路:另類少兒版“紅色史詩”
目前在競爭激烈的國內(nèi)電視劇市場,魯劇的紅色革命題材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其充分尊重電視劇發(fā)展的規(guī)律,尊重市場運作的規(guī)律,及早進行了體制改革,適應市場的能力明顯增強。
此外,政府的充分鼓勵、支持和省廣電總局的大力配合也為魯劇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而在某種程度上,魯劇的紅色題材更像是《沂蒙》所展現(xiàn)出的精神一樣,不斷的“突出重圍”。
2011年8月11日,兒童抗戰(zhàn)劇《小小飛虎隊》登陸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時段,這部抗戰(zhàn)題材的紅色兒童劇,在同時段許多熱門劇的圍追堵截中突出重圍,以3.59%的收視率與8.46%的收視份額成為收視黑馬,堪稱一卷具有珍藏價值的另類少兒版“紅色史詩”。
《小小飛虎隊》十五年前拍過一版。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山東棗莊,是一個少年版《鐵道游擊隊》的傳奇故事。導演錢曉鴻在接受采訪時說,新版的小小飛虎隊中實際上刻畫的是草根文化,一幫子不大起眼的小孩作為主角,以往來看兒童劇包括《小兵張嘎》也是,都是很機智勇敢鬼機靈類型的,“而大壯放在孩子堆里是不顯眼的,不被看得起的,甚至是被人笑話的,恰恰是他們成就了大事?!?/p>
在魯劇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近三十年的時間里,“紅色”、主旋律題材電視劇也跟隨著魯劇一起開始逐漸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打下了深厚的“山東烙印”,將原本厚重的“正劇”演繹得更加生動多彩。可以說,“緊跟時代發(fā)展,但卻又不丟棄文化的根基,這才是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