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英玉+夏明星
李德生(1916.5.20-2011.5.8),河南新縣人,大別山區(qū)赤貧農家子弟出身,在中國革命征程中逐步成長,擔任過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沈陽軍區(qū)司令員、國防大學政委、總政治部主任,一度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55年9月,解放軍第一次評授軍銜,李德生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9月,第二次評授軍銜,李德生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回憶錄中,李德生回顧說:“抗日戰(zhàn)爭8年,我當了1年排長、5年營長、2年團長?!逼鋵崳?年抗日戰(zhàn)爭中,他還當過半年連長。無論排長、連長,還是營長、團長,他都是抗日戰(zhàn)場上的基層指揮員,都是披堅執(zhí)銳、揮戈上陣的戰(zhàn)將。
李德生的抗戰(zhàn)歲月,正是八路軍基層指揮員的縮影。
“向抗日前線挺進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我好像進了一次抗日戰(zhàn)爭理論學習班”
在抗日戰(zhàn)場上,作為一名基層指揮員,怎樣帶領戰(zhàn)士打勝仗?回憶往事,李德生深情地說:“我是從劉伯承師長和許多上級指揮員的言傳身教中學習的,是從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的。”他當干部的第一課,便是聽劉伯承講作戰(zhàn)指揮。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以原紅四方面軍為主的部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劉伯承擔任師長,徐向前擔任副師長;原紅十師改編為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團,陳錫聯(lián)擔任團長,團直屬隊編有通信排,李德生擔任排長,全排有2個徒步班、2個騎兵班、3個電話班,兵力相當于一個連。
9月24日,劉伯承率領師前方指揮所和第七六九團,從陜西富平縣莊里鎮(zhèn)出發(fā),東進山西抗日。一路上,劉伯承見縫插針,為干部戰(zhàn)士講解中央洛川會議精神,闡述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游擊戰(zhàn)的問題。
劉伯承說,毛主席在洛川會議上作了專門報告,指出全國抗戰(zhàn)的戰(zhàn)略總方針是持久戰(zhàn),而不是速決戰(zhàn)。我們的作戰(zhàn)原則是,分散以發(fā)動群眾,集中以消滅敵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劉伯承侃侃而談,李德生悠然神往:“我當干部后,第一次聽劉師長講作戰(zhàn),聽得入了神,車廂外邊是什么樣子,一點也沒顧得上看?!?/p>
劉伯承告誡李德生等年輕人:每次戰(zhàn)斗前,各級指揮員一定要親自看地形,親自偵察敵情;偵察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戰(zhàn)斗的勝負。關于戰(zhàn)前的準備工作,他針對大家過去作戰(zhàn)不注意沙盤作業(yè)的問題,一路上多次指導大家搞沙盤作業(yè)。有時用眼鏡盒、用茶缸當“部隊”,講得十分生動形象。李德生第一次接觸沙盤,感覺受益匪淺。
劉伯承還非常重視通信聯(lián)絡問題,他指著李德生說:你這個通信排長任務很重??!打仗要有千里眼、順風耳,沒有通信聯(lián)絡就沒有指揮。劉伯承指示通信排從列車車頭到車尾拉上電話線,而且是復線,讓他們要經常與車尾保持聯(lián)系。他還不時去搖一搖電話機,聽聽通不通。
10月10日晨,劉伯承一行到達山西省會太原。拜會過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閻錫山后,劉伯承又率領部隊轉乘火車,向晉東北山區(qū)奔去。在太原轉車后,劉伯承特地坐在第七六九團團部和直屬隊的這節(jié)車廂里,給大家分析形勢,面授機宜:國民黨部隊在晉北集中了那么多部隊,但在敵人面前卻一退再退。他們只會用正面阻擊的辦法,怎么能擋住強敵呢?依我看,要保衛(wèi)太原,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要用“扼咽拊背”的辦法。
劉伯承講得深刻,陳錫聯(lián)聽得入迷,這“便宜”了在一旁的李德生:“當時陳錫聯(lián)團長與劉伯承師長的一些對話,使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陳團長問:“怎樣才能‘扼咽拊背呢?”
劉師長說:“所謂‘扼咽,就是要守住忻口、娘子關兩處要沖。所謂‘拊背,就是從側背后打擊敵人。國民黨部隊在忻口、娘子關擔負‘扼咽的任務,是正面防御戰(zhàn),但能不能守住咽喉之地,還很難說,我看是兇多吉少。我們的任務是拊擊敵人的側背,配合正面作戰(zhàn)。不管他們是否能扼守住要沖,我們一定要在側背后狠狠地打擊敵人?!?/p>
陳團長又急切地問:我們團的具體任務是什么?
劉師長說:“你們團的任務,是在崞縣東北側擊從雁門關向忻口前進的日軍。你們團單獨行動,既要大膽,又要謹慎;抓住戰(zhàn)機,機斷專行?!?/p>
這一次行軍,李德生收獲頗豐:“向抗日前線挺進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我好像進了一次抗日戰(zhàn)爭理論學習班。干部怎么當,抗日戰(zhàn)爭怎么打,增加了不少知識?!髞?,我還得到一本劉師長校訂補譯的《合同戰(zhàn)術》,作戰(zhàn)間隙,經常拿出來學習?!?/p>
1937年10月18日夜,陳錫聯(lián)抓住有利戰(zhàn)機,率部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擊毀敵機24架,斃傷日軍警衛(wèi)部隊100余人,創(chuàng)造了以步兵殲滅大量敵機的光輝戰(zhàn)例。在總結這次戰(zhàn)斗經驗時,劉伯承認為,優(yōu)點是偵察清楚,部署周密,行動秘密而迅速,動作突然而堅決。缺點是次要方向上分配兵力過多。親歷這一戰(zhàn)斗及回味劉伯承的總結,讓李德生大有進步:“陽明堡戰(zhàn)斗中,我始終在陳錫聯(lián)團長身邊,負責通信聯(lián)絡,可以說這是我看著陳錫聯(lián)團長指揮打的抗日第一仗,印象是非常深的。經過劉師長總結,我的腦子里對抗日戰(zhàn)爭怎么打,逐步清晰起來了?!?/p>
當時部隊非常分散,敵情也比較嚴重,作戰(zhàn)中,通信排用騎馬和徒步兩種方式,負責與各分隊進行通信聯(lián)絡,保證了作戰(zhàn)的勝利。1938年2月,第七六九團通信排擴編為連,李德生擔任連長。
徐向前幽默地說:“你們當攔路虎,然后我們一起‘打劫鬼子”
1938年春天,由于迭遭第一二九師伏擊,日軍加強了對邯鄲、長治大道的控制,在黎城以東的東陽關增設了據點。一時間,敵人的汽車不斷來往于邯長大道,為進犯黃河各渡口的部隊提供物資彈藥保障。一二九師師首長研究決定,在邯長大道上再打一仗,由徐向前指揮,以師主力伏擊敵運輸車隊。
徐向前親自率領干部察看了地形,把伏擊地區(qū)選定在東陽關與涉縣之間的響堂鋪地區(qū)。進入戰(zhàn)斗地區(qū)前,鄧小平、徐向前親自到第七六九團,召開了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作了戰(zhàn)斗動員。鄧小平對大家說,這次伏擊戰(zhàn)就是要打他個出其不意,要快、要狠,務求全殲;等敵人反應過來時,我們早已結束戰(zhàn)斗,留給他們的是一攤血、一堆尸、一道煙。
根據上級安排,第七六九團通信連除了保障通信聯(lián)絡外,還抽出幾十名骨干與特務連在前面打“蛇頭”。當敵人的運輸車隊進入我軍伏擊圈后,他們要將敵人迎面堵住,這是能否打勝的關鍵。因為戰(zhàn)斗打響后,敵人一旦突出去,整個伏擊戰(zhàn)就落空了。師、團首長再三叮囑李德生等,一定要打好這一仗,徐向前幽默地說:“你們當攔路虎,然后我們一起‘打劫鬼子!”接受如此重任,李德生倍感自豪,他代表通信連向師、團首長表示:請首長放心,我們連全部是長征過來的紅軍戰(zhàn)士,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完成堵?lián)羧蝿铡?/p>
3月30日深夜,萬籟俱寂。響堂鋪四周的山巒、樹林淹沒在夜幕之中,參戰(zhàn)的各部隊悄悄地順著小道和山溝,摸進了指定的伏擊地域。通信連埋伏在交通線東頭,這是一個緊靠路邊的小店。3月的太行山區(qū),春寒逼人,冷風刺骨,穿著薄薄的棉衣,李德生等官兵凍得不住地打著寒顫,只能悄悄搓揉凍僵的手腳,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公路。
31日8點多鐘,公路上傳來了汽車的馬達聲,戰(zhàn)士們精神為之一振。日軍第十四師團山田輜重部隊兩個汽車中隊(180輛汽車),加上掩護部隊,由黎城經東陽關開來。9時許,敵人車隊全部進入伏擊地帶。
“啪”“啪”隨著兩顆綠色信號彈升上天空,徐向前發(fā)出了總攻的命令。一看到總攻的信號,通信連、特務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密集的手榴彈將第一輛汽車炸毀,堵住了日軍前進的道路,與此同時,日軍后尾也被第七七一團斬斷。敵人突遭打擊,暈頭轉向,前進無路,后退無門,亂作一團?;钪娜哲娂泵μ萝噥恚械呐吭谲嚨紫?、車輪后,有的鉆進了路旁的洞子里,垂死頑抗。但是,還沒等敵人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伏擊部隊就全線發(fā)起沖鋒。這時,整個伏擊圈上,手榴彈連珠炮般向敵人砸去,機槍、步槍也隨之吼叫起來,5公里長的山谷立刻火光閃閃,煙塵翻滾。
激戰(zhàn)中,特務連連長朱作昭身負重傷,陳錫聯(lián)命令李德生立即接任特務連連長,帶領戰(zhàn)士們繼續(xù)戰(zhàn)斗,通信連則由副連長接替指揮。這時,公路上陷入了混亂狀態(tài),伏擊部隊也有不少傷亡,大家止不住心頭的怒火,奮不顧身地沖殺。躲進路邊防雨洞里的日軍士兵非常頑固,拼命抵抗。李德生保持了冷靜,讓每班分組合圍洞里的敵人,盡量靠近洞口用手榴彈打,鉆進洞里的日軍全部被塞進去的手榴彈炸死。
當面的敵人被肅清后,李德生指揮特務連按預定計劃向西發(fā)展,進行搜索。剛跑不遠,李德生看到10多個日軍正向南邊的山上爬。他命令二排長李忠泰帶領全排,猛撲過去,用機槍、手榴彈一頓狠打,把敵人壓回了公路。很快,特務連和兄弟連隊一起,把這些日軍收拾干凈了。
響堂鋪戰(zhàn)斗,共斃傷日軍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繳獲長短槍130余支、重機槍2挺、迫擊炮4門、燒毀汽車180輛。
在李德生指揮下,特務連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打掃戰(zhàn)場時,六班長袁開忠發(fā)現一個漏網的日軍軍官,他來不及上刺刀,就提著槍撲了上去。他先打掉敵人的指揮刀,隨即與他展開肉搏。扭打中,袁開忠一口咬住敵人的耳朵,痛得敵人哇哇亂叫。接著,他迅速掏出手榴彈,朝敵人頭上猛砸,將他打暈了過去,然后一刺刀結果了他。直到這時,袁開忠才發(fā)現:自己在咬敵人時,把門牙扯掉了3顆。7月7日,抗戰(zhàn)周年紀念日,李德生上報團里,將袁開忠選為殺敵英雄,還給他鑲了3顆金牙。
“這樣就等于從敵人的肋骨之間插進一把鋼刀,可以直插敵人的心臟”
1940年春,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大“掃蕩”接連失敗,遂轉而實行“囚籠政策”,企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割裂、困死各抗日根據地。在晉東南地區(qū),敵人拼命搶修白(圭)晉(城)鐵路,繼而修筑臨(汾)邯(鄲)鐵路,妄圖將太行、太岳抗日根據地分割成4塊,再各個擊破。
在研究了敵人修筑鐵路、公路的情況后,劉伯承、鄧小平決定發(fā)起白晉戰(zhàn)役,反擊日軍的“囚籠政策”。根據戰(zhàn)役計劃,第三八五旅負責破擊來遠至權店段,重點攻擊來遠鎮(zhèn),以奪取敵人用于修筑鐵路的大批炸藥。不久,有情報顯示日軍將炸藥從來遠鎮(zhèn)轉運到南關鎮(zhèn),第三八五旅首長果斷決定,將戰(zhàn)役突擊重點轉到南關,命令第七六九團二營、三營負責主攻南關,一營為預備隊。
南關,位于權店、來遠間,既是出入上黨的要塞,也是白晉鐵路的咽喉,是敵人重要的補給站。在這個只有數百戶居民的集鎮(zhèn)上,駐有日軍一個中隊。鎮(zhèn)上不僅存放著大量的炸藥和軍用物資,還關押著1000多名從山東、河北抓來的修路勞工。
1940年5月2日,時任第三八五旅旅長的陳錫聯(lián)騎馬來到第七六九團,對二營營長李德生、三營營長馬忠全說:“打南關是白晉戰(zhàn)役中最重要的一仗,它不僅對破襲白晉鐵路起著重大作用,而且要奪取我軍緊缺的炸藥等重要軍用物資?,F在的關鍵是要勇敢加智慧,多動腦子,多想辦法,堅決迅速把南關拿下來?!?/p>
李德生、馬忠全異口同聲地說:“旅長,你放心吧,我們一定完成任務!”
第一二九師部隊打仗,準備工作是很細致的,首先要看好地形,條件允許還要化裝偵察,這也是劉伯承、徐向前等首長的一貫要求。5月3日午后,在陳錫聯(lián)帶領下,第七六九團團長鄭國仲以及李德生等3個營長一起去看地形。幾個人站在可以完全鳥瞰南關的大官寨頂峰,借著灌木叢的掩護,用望遠鏡詳細觀察。
南關的地勢十分險要,全鎮(zhèn)四面環(huán)山,白晉鐵路由北向南穿街而過。西面、西北面有兩條河川在西北處交匯,溝壑交錯,地面狹窄,部隊無法運動。鎮(zhèn)北云蓋山前面有個突出的高地,高地的上下都筑有碉堡,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便于發(fā)揚火力?;疖囌疚挥趦蓚€突出高地之間,部隊難以靠近。云蓋山的對面和左側,有秦五坡和極子山,山下有兩個碉堡,火力交叉,部隊由此突入,必然會造成大的傷亡。
看完地形,大家普遍認為,南關易守難攻。
返回駐地,已經是晚上8點多鐘。吃了一點東西,鄭國仲和七六九團政委鮑先志召集李德生等3個營長,一起反復研究作戰(zhàn)方案。開始大家設想了幾種打法,但是又都被否定了。鄭國仲覺得強攻不行,南關敵人堡壘工事多,一層層往里剝,既要花費很多時間,又容易增大傷亡。在大家議論的時候,李德生腦子里把南關的地形和敵情過了一遍,說出自己的意見:“強攻不行,可以智取嘛。我們可以組織突擊隊,從秦五坡和極子山下兩個碉堡之間悄悄摸進去,潛伏到鎮(zhèn)內,攻擊時內外夾擊?!滨U先志把煙斗一放,支持說:“這樣就等于從敵人的肋骨之間插進一把鋼刀,可以直插敵人的心臟,出其不意,置敵于死地?!庇谑牵蠹铱粗貓D進行補充,越研究越深入,直至把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潛伏路線、突擊方向都明確下來。向旅里匯報后,陳錫聯(lián)批準了這個作戰(zhàn)方案,稱這種打法為“打虎掏心”。具體作戰(zhàn)部署是,三營隱蔽地潛入南關,腹心開花,由內向外打;二營以突擊動作由外向內打;一營為預備隊,帶領群眾破襲鐵路。
5月4日,李德生和馬忠全帶著3個參戰(zhàn)連長,化裝成老百姓去南關“趕集”。在秘密黨組織的配合下,大家對哪兒有多少敵人,什么地方是倉庫,哪兒是炮樓工事,一一偵察清楚,了如指掌。
5月6日凌晨,奪取南關戰(zhàn)斗打響。由于知彼知己,部隊摧枯拉朽,很快攻克南關,解救出被關在鎮(zhèn)西的1000多名民工,繳獲1000多箱炸藥。
在抗日戰(zhàn)爭時,炸藥比金子還寶貴。當時,八路軍黃崖洞、柳溝兵工廠最需要它;破壞鐵路、造地雷,哪一樣也缺不了它。這次,第七六九團繳獲了1000多箱炸藥,首長們都高興地說:“打了一個大勝仗?!边@些炸藥后來在百團大戰(zhàn)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除了炸藥外,此戰(zhàn)中八路軍還繳獲了大批西藥、武器、糧食,讓八路軍部隊受用不盡。
“我們三八五旅一個營,在御路不就把他們一個大隊打得一天一夜動彈不了嗎”
在沙河以西,有一座聞名冀西的煤礦叫公司窯(當地又叫“老狼溝”)。這座煤礦西接太行山,東鄰平漢路,位于太行山到冀南的交通要道上,軍事、經濟地位都很重要。1938年5月,偽軍高德林部霸占公司窯,使其成為日偽軍封鎖太行山區(qū)的一把“鎖”,也是太行抗日根據地軍民到路東的一塊絆腳石。不少過往的干部和抗日群眾,就是在公司窯一帶被捕并慘遭活埋的。在日軍的豢養(yǎng)下,高德林不斷強化各種偽組織,深溝壁壘,修筑公路,建立聯(lián)絡網,構成了以公司窯為核心,以申莊、秦莊、毛村等為重點的防御體系,對太行山和冀南、冀魯豫根據地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1941年8月22日,第一二九師下達了討伐高德林部的作戰(zhàn)命令,決定以第七六九團主要兵力攻打公司窯、申莊,第七六九團任務區(qū)分是:一營、三營打公司窯,二營打申莊。當時,李德生擔任一營營長。
由于準備充分,9月初攻打公司窯一氣呵成,高德林部大部被殲,日軍企圖挽回敗局,恢復原防御態(tài)勢,遂于9月3日下午從邢臺、趙泗水方向糾集了400多日軍(相當于一個大隊),在6架飛機配合下,兵分4路,氣勢洶洶地向第七六九團猛撲過來。
此時,公司窯戰(zhàn)斗已經結束,參戰(zhàn)部隊主力均已向西轉移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邊沿區(qū),地形對八路軍十分有利。4日上午10時許,當敵人進入御路村以西的高地,與第七六九團形成對峙時,李德生正指揮一營守衛(wèi)在御路村西南的功德望。陳錫聯(lián)問李德生:“部隊情緒怎么樣?”
李德生回答說:“士氣正旺著呢,旅長快下命令吧!”陳錫聯(lián)當機立斷,決定乘敵突出冒進,孤立無援之際,利用我軍士氣正盛的有利條件,狠狠地教訓這股敵人,遂命令一營從功德望向敵人右翼突擊,另以一個團占領將軍墓以東高地,正面牽制敵人。
下午18時,反擊日軍的戰(zhàn)斗打響了,敵人在八路軍夾擊之下,亂成一團。李德生指揮一營一舉突破敵右翼防御陣地,用手榴彈、擲彈筒打得日軍人仰馬翻。日軍在一營強大攻勢下,一下子后退約l公里。當天夜里,李德生指揮一營又向敵人發(fā)起了數次猛烈攻擊。日軍不甘心失敗,派6架飛機前來增援,并空降了5名指揮官。但此時,日軍的士氣和戰(zhàn)斗力與4年前相比,已經相差甚遠。新來的指揮官一上陣,一連砍倒好幾個正在退卻的日軍,才勉強穩(wěn)住了陣腳。李德生不給敵人一點喘息的機會,指揮一營猛烈出擊,陣地上到處是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和喊殺聲,敵人死傷越來越多,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
一營攻擊精神旺盛,越打越猛。9月6日晨,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倉皇潰逃。李德生發(fā)現敵人退卻,立即組織部隊追擊,營教導員王亞樸大聲喊道:“同志們,鬼子要溜了,追擊前進!”話音未落,全營指戰(zhàn)員就呼啦啦地沖了過去,一直追擊到劉石崗,又打死了一批日軍。考慮到討伐高德林部的作戰(zhàn)目的已經達到,陳錫聯(lián)命令一營停止追擊,撤離戰(zhàn)場。
在討伐高德林部戰(zhàn)役中,第七六九團和兄弟部隊一起,圓滿地實現了鄧劉首長的戰(zhàn)役企圖。整個戰(zhàn)役中,八路軍參戰(zhàn)部隊一舉攻克南和、沙河兩縣城和公司窯等據點8處,摧毀碉堡53座,殲日偽軍1340余人。不久,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北方局黨校會議上,高度贊揚此次戰(zhàn)役,他說:“這一仗打得好!說明日本鬼子沒什么可怕的,我們三八五旅一個營,在御路不就把他們一個大隊打得一天一夜動彈不了嗎!”
夜襲馬坊,延安《解放日報》社論稱:“這一仗是典型的殲滅戰(zhàn)”
馬坊鎮(zhèn)坐落在山西和順縣西北,南通和順,北通壽陽,東北通昔陽,是三縣交界的地方。同時,馬坊也是第二軍分區(qū)所屬的和順、昔陽、壽陽、榆次、太谷、榆社6個縣的中心。北馬坊是一個有1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日軍就選定北馬坊后面一座叫堆兒梁的山岡,用兩三年時間,日夜趕修,建成了一個大據點。這是一座橢圓形城堡,占地近2000平方米,內分地面、地下、碉樓3層,能容二三百人居住。寨墻8米多高、1米多厚,全是用5寸厚1尺多長的黃砂條石砌成。墻上有上、中、下3層槍眼,四角各有一個碉堡。寨墻四周,還有一條寬深各數米的壕溝環(huán)繞。堡墻開了兩道門:東南面是正門,門樓上有高高的炮樓;西門是便門,運輸飲水、食物、柴草。站在馬坊據點上,可以俯視馬坊鎮(zhèn),控制蜿蜒穿鎮(zhèn)而過的壽(陽)昔(陽)公路。
正因為馬坊位置重要,太行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決心拔掉這個釘子。1943年6月,軍分區(qū)主力第三十團首打馬坊,由于馬坊易守難攻,部隊又沒有重武器,傷亡很大,部隊上下思想波動比較大。這時,軍分區(qū)司令員曾紹山向上級請求,把第七六九團一營營長李德生調來,擔任第三十團團長。9月,李德生到任后,很快弄清打馬坊失利的原因:一是戰(zhàn)術有問題,敵工事堅固,我方又缺乏重武器,強攻是不行的;二是沒有發(fā)揮據點內秘密黨組織的作用;三是攻擊時機選擇不當。
問題找準了,李德生抓緊部隊的軍事訓練:“在軍事訓練上,我主要運用在七六九團訓練部隊的經驗,以投彈、刺殺、射擊三大技術為主,并定期給部隊講戰(zhàn)術課。”
經過一年多的軍事訓練,第三十團戰(zhàn)斗力大增,打馬坊的信心回來了!1945年春天,李德生向軍分區(qū)司令員曾紹山請命,再打馬坊據點,得到批準。
為了詳細了解馬坊據點內的地形、敵情,李德生向軍分區(qū)領導請求:親自去馬坊據點內偵察一次。隨即,他化裝成給據點送菜的農民混入馬坊,對馬坊內部敵情一一摸清。根據偵察所得,李德生考慮了作戰(zhàn)方案:據點內敵人集中,我們在秘密工作人員接應下,可以采取偷襲的辦法打敵一個冷不防。除現有的武器外,每人應該帶一把大刀,便于近戰(zhàn)殲敵。
回到團里,李德生在全團抽調了82名身強力壯、精干靈活的干部戰(zhàn)士組成突擊隊,派人到太谷東陽車站附近,拆回來一段鐵軌,為突擊隊員每人打了一把大刀,由團參謀長張振華親自任教練。李德生將突擊隊集中在一個地方,加強對攻打馬坊有針對性的訓練。除投彈、射擊外,大家還練習爬墻、登梯子、跳障礙、拼刺、劈大刀、肉搏。
為了收到“奇襲”的效果,靜肅、隱蔽接敵最是關鍵。怎么才能走到敵人跟前,又不被敵人發(fā)覺?部隊在黑夜里行軍,敵人發(fā)覺動靜全靠耳朵聽。人們的耳朵究竟能聽多遠?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李德生和張振華等曾進行多次試驗:“我們一清早起來,就到駐地附近的大路上去試驗聽覺。張參謀長向前走,我用耳朵貼在地上或崖壁上聽,直到腳步聲聽不到為止,看看有多遠的距離。然后由我走,張振華聽,到聽不到時,又有多少距離。其后又由一排人、一連人行進,看能聽多遠。后來我發(fā)動突擊隊員大家都來試驗。有時分區(qū)曾司令員和穰主任也來參加。我們經過反復試驗得出的結論是,最好是雪地上行軍,聲音最小,輕輕地走,40米以外就聽不到了。”
隨后,李德生又試驗了參戰(zhàn)官兵的視覺:“我們找了個開闊地,分別就晴天、陰天、雨天、雪天反復作了實驗,結果證明只有下雪天,大地混沌,幾十米以外就看不見人。在大雪天襲擊敵人,敵人既聽不到也看不清,最易接近,也最利于發(fā)揮冷兵器的作用?!?/p>
突擊隊訓練好了,據點內的接應工作也安排妥當。3月5日,突擊隊夜襲馬坊,因準備充分,一切盡在掌握中:此戰(zhàn)全殲日軍30余人,活捉8人,繳獲輕重機槍各1挺、小炮1門、步槍20余支。此外,還從地下室搜出炮彈、槍彈90箱,炸藥10余箱,大米60多包,鹽、魚、餅干、罐頭等100余箱,其他軍用物資、文件甚多。
李德生智取馬坊,拔掉敵人經營多年的巢穴,掃除根據地人民群眾心頭大患。3月8日,延安《解放日報》頭版發(fā)表了題為《長期偵察和堅決突擊,太行我軍收復馬坊》的消息,并配發(fā)社論稱:“這一仗是典型的殲滅戰(zhàn)!”(題圖為李德生上將)
(責任編輯:張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