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边@句話強調了寫作要“重在從學生的生活視野和感性經驗中取題立意、引發(fā)真情實感,以求得寫作的個性化和獨特性”。
但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走入了誤區(qū):重技巧輕立意,重形式輕內容。為了應試往往只教給學生一些審題、構思、表達等寫作技巧,解決的是“怎么寫”的問題,但這樣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結果是造成了低效高耗的局面。筆者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認為,在教學生“怎么寫”之前,應該先讓學生知道“寫什么”,不然我們的寫作教學就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現階段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無趣。沒有一個學生不想把作文寫好,可一到作文課,很多同學往往唉聲嘆氣,因為他們擁有的僅僅是老師教給的各種方法技巧和老師整理下發(fā)的各類作文素材,而這些并非出于自己的生活實際,只能用老師教給的技巧胡亂地“嫁接”,湊滿字數,從而讓寫作這樣一個本該激情四射的活動變得了無生趣。
(二)教師無奈。也沒有哪一個老師不想把作文教好,但很多學生一無寫作興趣,二無寫作能力,老師能給學生的也僅是一些寫作技巧,或者印發(fā)一些素材。一年兩年教下來,學生作文不見長進,于是老師一頭霧水,深感苦惱與無奈。
長此以往,學生缺乏寫作熱情,教師缺乏作文教學的成就感,作文教學陷入困境。
二.作文教學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校園文化氛圍不夠濃郁。
校園文化是學生身邊的文化,最能影響學生的作文心理,不少學校的文化僅僅是口號式刻板而陳舊的標語,學生很難收到熏陶漸染,也就很難激發(fā)起寫作熱情。
(二)作文教學長期處于無序狀態(tài)。教師以應試教育為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任性”式的作文教學占據主導,教師出題,講解指導,學生寫作,課堂完稿,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和靈氣。
(三) 作文教學過多地注重技巧訓練,忽視對學生心靈的關照、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鍛煉。
要走出當前作文教學的困境,學校就應該在大力開拓文化建設等方面多動腦筋,教師就應該在訓練的方向和內容等方面做出深刻思考和及時的調整。
三.讓作文教學走出困境的良策
學校文化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包括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幽雅的校園環(huán)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科學的人文精神,優(yōu)良的學風校風都是學校文化的范疇。先進的學校文化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欲望。筆者研究發(fā)現“活動” 作文教學建立了開放的作文教學環(huán)境,著眼于人的發(fā)展,尊重學生主體的需求。在活動中體驗生活,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輕松愉快地完成寫作訓練。
基于以上理解,筆者認為深化高中作文教學改革必先立足學校文化建設,巧妙實施活動作文。在實踐中,我們應當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確立全體師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無疑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處于核心地位。因為學校文化不斷影響著師生生活,激活師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同時學校文化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被師生不斷利用與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應起到設計師的導向作用。中學生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富于創(chuàng)造精神,對社會文化信息反應迅速,在他們身上蘊含著極大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 應當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如果把師生的這些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出來并應用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就能極大地促進學校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比如校園文化標語牌上的內容可以向全校師生征集,因為身邊的榜樣最具號召力;學校景點的命名可以由師生討論完成,因為身邊的風景只有他們最能發(fā)現其中蘊藏的內涵……
(二)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苯M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渴望豐富的精神生活,學校如能順應學生的這一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長,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校園文化活動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規(guī)化。如升旗儀式、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運動會,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歌詠比賽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生動活潑的文體活動,使整個校園生活充滿生機,充滿健康向上的文化氣氛。在開展各種活動的過程中,語文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獲取寫作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走出“無米之炊”的困境,大面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三)精心設計活動,重視寫作指導
活動作文教學應包括“活動”和“寫作”兩個階段,而很多老師往往過于重視“活動”的轟轟烈烈,忽視了活動后的寫作指導,這是主次顛倒的做法。其實,活動后的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活動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顒雍蟮膶懽麟A段,是學生將活動中的認識、情感等轉化成書面文字的過程。活動只給學生寫作提供素材,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對活動中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加工(比如小組交流活動過程和心得),學生才能發(fā)現材料中的亮點,產生寫作沖動,理清寫作思路,進而將內部的語言轉化為條清縷析的作文。
作為一項作文教學改革與嘗試,開拓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活動作文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解決無話可說的作文難題,幫助學生消除對作文的恐懼。經過筆者與一群志趣趨同的語文老師幾年來的實踐,活動作文教學收益頗豐:學生作文中少了許多憑空想象,多了一些真實事件;少了許多無病呻吟,多了一些真情實感;少了許多作文套路,多了一些細膩描寫。而學生的這些收獲來源于他們真實的思維,這些思維來源于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而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又得益于學校文化建設,兩者相得益彰。
紀友根,語文教師,現居江蘇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