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文題:在大千世界里,是親情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勇氣,讓我們的心中充滿光明和力量。這濃濃的親情時刻包圍著我們,滋潤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請你圍繞“親情”選擇合適的材料,寫一篇500字以上的記敘文,題目自擬。
要求:(1)內(nèi)容具體,條理清楚,語言通順,表達真情實感。(2)書寫工整,卷面整潔,不寫錯別字。(3)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解析:
親情是親人之間的情感。它不同于其他情感,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在選材上,我們應(yīng)注意選擇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來寫,可寫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及親戚之間的生活經(jīng)歷、情感波折、動人故事。充分調(diào)動生活積累和情感積蓄,切勿一味敘述或編造故事。
在立意上,可以寫褒揚親情,因為擁有親情;可以寫渴望親情,因為失去親情;可以寫呼喚親情,因為親情被遺忘;可以寫正視親情,因為親情被踐踏……當(dāng)然,如果有較深的文學(xué)功底、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的話,還可以另辟蹊徑,頌揚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人間真情,但在寫作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提醒自己不能遠離或偏離“親情”這個核心詞。
“親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寫法上要注意化虛為實,使之具體化、形象化。我國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歌頌過親情。在他們筆下,親情是朱自清的背影;親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針線;親情是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親情是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親情是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親情是張籍的“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里”……我們可以借鑒作家、詩人的寫法,記述一段故事,或描寫幾個片斷。語言要富有形象性,避免通篇是呆板單調(diào)的敘述性語言。
妹妹出生了,哪怕我再不情愿,再怎么抗議,她還是出生了。
和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一樣,十年來父母的愛全都傾注在我一人身上。當(dāng)他們第一次試探性地在我面前提出要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我就表示強烈反對。一想到要多一個人和我分享父母的愛,我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試想,如果真的多了一個妹妹(弟弟),父母肯定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她(他),而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照顧我。畢竟她(他)是小孩子,小我十一歲的小孩子。可能她(他)會比我可愛?比我漂亮?比我更惹人憐愛?長大了甚至比我更優(yōu)秀?
每次一想起這些我就會很難過。我該怎么辦?我想盡辦法阻止這件事發(fā)生??烧f是想盡辦法,其實也阻止不了什么。只是在爸爸媽媽一提生第二個孩子時,我就會冷著臉不說話,甚至轉(zhuǎn)身就走,進行無聲抗議。
暑假里的一天,媽媽去醫(yī)院體檢,我在家寫著作業(yè)。一個小時后,媽媽打電話過來,就像往常一樣問我中午想吃什么,作業(yè)寫完沒有……但我卻感受到她語氣里的不自然,就是那種藏著話,猶豫著說不說的那種不自然。我隨意和她開玩笑:“今天怎么了?難道懷上了?”
那邊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然后媽媽說:“是的?!?/p>
就這樣,被我深深排斥、厭惡的她,還是順利出生了。
盡管我很討厭她,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妹妹真的很可愛。大而黑的眼睛,膚若凝脂,柔軟的頭發(fā)光滑柔順,要是有人出現(xiàn)在她面前,她就會睜大黑亮的大眼睛望著你咯咯地笑個不停。她簡直像個瓷娃娃——一個笑瞇瞇的瓷娃娃。
她走起路來一晃一晃的,像只小企鵝。每次我一放學(xué)進家門,她就會一晃一晃地朝我走來,張開兩只手要我抱。不抱的話,她的眉頭就會皺成一團,委屈地望著你,作勢要哭。那委屈的小樣子讓人看著不得不心軟,我只好彎腰把她抱起來。這個小壞蛋立刻變了臉——眉毛一彎,嘴角一揚,又短又胖的小胳膊攀著你的脖子笑個不停。這樣可愛天真的笑容,只有孩子才有的、學(xué)不來的笑容,一下子擊中了我的心。讓我的心像泡在糖水里一般,全是甜,全是愛,對她所有的偏見一下子煙消云散。
這是我的妹妹,我曾經(jīng)不喜歡的、憎恨的妹妹,可愛的、純真的妹妹,我最親最親的妹妹。這一刻,我只想好好抱抱她,親親她,呵護她一輩子。
這樣一個妹妹,是我想要寵上天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