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生++陳建生++沈元根++金馬根
摘要 介紹藺草一旱二水法育秧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壯苗指標、苗床選擇、育苗等方面內(nèi)容,以改變傳統(tǒng)藺草生產(chǎn)種植秧苗直接從藺草大田收割后在老茬上取秧的不良栽種方式,防止藺草種性退化。
關鍵詞 藺草;育秧技術;一旱二水法
中圖分類號 S56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2-0044-01
優(yōu)質(zhì)藺草高產(chǎn)離不開培育壯秧,適宜的育秧方式有利于培育出藺草壯秧。近年來,傳統(tǒng)的藺草栽培生產(chǎn)缺乏育秧環(huán)節(jié),導致藺草種性有所退化,如草莖變細、變短,草莖彈性和韌性變差,退梢加重和草莖開花增多等不利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藺草的品質(zhì)。
藺草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無性繁殖為主,喜陰性、沼澤性。有越夏越冬習性,溫度低于3 ℃和高于30 ℃就停止生長,生長最適溫度為19~21 ℃,本田生長期250 d左右。根據(jù)藺草生物學特性和加工產(chǎn)品要求,現(xiàn)就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如何培育藺草壯秧提出“一旱二水”育秧技術。
1 品種選擇
選擇岡山3號、瀨戶1號等藺草優(yōu)良品種。
2 壯苗指標
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危害,無白莖或白莖短。苗體粗壯,藺芽飽滿,草莖數(shù)與藺芽比要求1∶1以上(草莖數(shù)與5 cm以下藺芽之比)。
3 苗床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平整、耕作層深厚、富含有機質(zhì)的中性偏酸壤土。
4 育苗方式
4.1 旱育苗
4.1.1 整地施肥。采用旋耕碎土整平,基肥施45%復合肥(15-15-15)750 kg/hm2。
4.1.2 移栽。于10月中下旬移栽,栽插密度(株行距)為17 cm×17 cm,每穴栽插8~12株苗(5 cm以上草莖數(shù)),移栽前割去梢部,留苗高度為20 cm左右。
4.1.3 栽培管理。①水漿管理:移栽后及時澆灌,確保秧苗早活棵。秧苗活棵后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防止苗床積水。②除雜草:化學除草與人工除草相結(jié)合。移栽活棵后用麥草克75 g/hm2對水600 kg/hm2噴霧,3月上中旬用35%精穩(wěn)殺得乳油750~1 125 mL/hm2對水600 kg/hm2噴霧。③追肥:3月上中旬施尿素150.0~187.5 kg/hm2。④苗期割梢:3月中下旬視秧苗生長情況及時割梢,防止秧苗生長過長而倒伏,留苗高度掌握在30 cm左右[1]。
4.2 水育苗
4.2.1 苗床選擇。選擇灌排方便、田塊平整的水田。
4.2.2 第1次水育苗。①整田施肥:旋耕平田,結(jié)合整地基施腐熟豬羊糞15 t/hm2、碳酸氫銨375 kg/hm2、硫酸鉀150 kg/hm2。②移栽:將經(jīng)過一次旱育的秧苗于4月15—20日移栽到水田,栽插密度(株行距)17 cm×17 cm,每穴栽插8~12株苗(5 cm以上草莖數(shù)),留苗高度20 cm左右。③田間管理:一是水漿管理。移栽后保持田間水層,促進移栽后早活棵,秧苗活棵后應勤換新鮮水,防止長期深水和宿水。二是除雜草。人工除草與化學除草相結(jié)合,移栽活棵后,用5%丁草胺顆粒劑30 kg/hm2或20%滅草靈450 g/hm2拌土撒施。三是追肥。5月中下旬看苗追施適量氮肥,一般施尿素150 kg/hm2左右。四是防治病蟲。病蟲害的防治時間、農(nóng)藥品種、方法與大田相同。藺草的主要病害是紋枯病,主要蟲害是草心蟲。藺草育苗期密度較低,紋枯病害較輕,可以忽略不予防治。藺草螟蟲(俗稱草心蟲),其學名為尖翅卷蛾(Bactra larcealana Hubner),屬鱗翅目卷蛾科,是一種專門為害莎草科植物的鉆蛀性害蟲,應根據(jù)蟲害發(fā)生特點防治好蟲害。蟲害發(fā)生期常年在5月上旬至7月,蟲害的防治策略一般采用一治一補的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用10%殺滅菊酯乳油750 mL/hm2對水600 kg/hm2進行粗點噴霧,相隔5~7 d再用10%殺滅菊酯乳油1 125 mL/hm2對水600 kg/hm2進行粗點噴霧(或用25%殺蟲雙3 000~3 750 mL/hm2對水7 500 kg/hm2進行大水潑洗)。6月上旬和7月上旬也用上述方法進行藥劑防治[2-3]。五是苗期割梢。以后隨著苗體生長,需看苗割梢(同上所述)。
4.2.3 第2次水育苗。①整田施肥:旋耕平田,結(jié)合整地基施腐熟豬羊糞15 t/hm2、碳酸氫銨375 kg/hm2、硫酸鉀150 kg/hm2。②移栽:將第1次經(jīng)過水育的秧苗于6月20左右移栽,避免在高溫期移栽,栽插密度(株行距)為17 cm×17 cm,每穴栽插8~12株苗(5 cm以上草莖數(shù)),留苗高度20 cm左右。③田間管理:一是水漿管理。移栽后保持田間水層,促進移栽后早活棵。秧苗活棵后應勤換新鮮水,防止長期深水和宿水。二是除雜草。人工除草與化學除草相結(jié)合,移栽活棵后化除與第1次水育苗相同。9月中旬或下旬用35%精穩(wěn)殺得乳油750~1 125 mL/hm2對水600 kg/hm2噴霧。三是追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施尿素150.0~187.5 kg/hm2。四是苗期割梢。以后隨著苗體伸長,需看苗割梢(同上所述),防止倒伏[4]。五是防治病蟲害。同上所述。
5 參考文獻
[1] 陸從武,吳海明,胡德具,等.藺草穴盤育秧的效果試驗[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311-314.
[2] 沈偉其,張國平,桂文光.光照對藺草生長和草莖開花率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2(5):577-580.
[3] 水旭東,周國定,胡德具.藺草開花因子及控制技術的探[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3(2):81-83.
[4] 徐裕倫,胡慶存,胡德具.藺草田不同肥料追施效果試驗初報[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4(4):138-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