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新黃乃秀 蔣曉萍周嬋 闕衍文
(1.廣西國有六萬林場,玉林市 537000;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南寧 530002)
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是我國南亞熱帶地區(qū)一種珍貴經濟樹種,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福建、貴州等少數幾個省區(qū),廣西是全國的主產區(qū),全區(qū)八角種植面積和產量約占全國的85%、世界的70%以上,發(fā)展八角產業(yè)已成為財政增收及山區(q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之一[1]。據近年來廣西八角栽培區(qū)的群眾反映和筆者調查結果顯示,八角炭疽病已是目前影響廣西八角正常生長和產量提高的最主要病害。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嫩枝、花梗、果梗、果實,在葉片上多形成近圓形的病斑,病斑出現(xiàn)后易造成異常落葉;為害時間久和嚴重時,整株樹的葉片幾乎全部落光,造成枝條枯死直至全株枯死,形如火燒[2,3]。因此開展準確有效的八角炭疽病綜合防治措施研究,有利于保持和提升廣西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八角品牌,促進廣西八角經濟林的健康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在綜合防治作物病害的實踐中化學防治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而篩選到能在生產實際應用中具有顯著防治效果的高效、低毒殺菌劑是化防病害的重要前提。
八角炭疽病屬高溫型雨、氣傳真菌性病害,病原無性階段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des(Wall)Hughes),有性階段為八角小叢殼菌(Glomerella illicium Wei)[4]。28℃最適菌絲生長和孢子形成,16-22℃的溫度適宜分生孢子萌發(fā)、附著胞形成[5];該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品種抗性、林份密度,施肥是否合理、及陰雨氣候有很大關系[6]。鑒于目前炭疽病對八角的嚴重影響和經濟損失,而關于殺菌劑在林間實際防治八角炭疽病的效果(試驗)和應用又少見報道。因此,在室內進行毒力測定的基礎上,選擇5種殺菌劑單劑和1種混劑于林間進行防治試驗,旨在今后開展八角炭疽病的化學防治提供接近實際的藥劑選擇參考。
試驗點選在高峰林場界牌分場有病害分布的八角林內進行,林齡約30a。時間:2014年7-9月。
參試藥劑名及代號:1號:45%咪鮮胺EC(北京中農研創(chuàng)公司出品,稀釋1200倍);2號:70%甲基硫菌靈WP(廣東中迅農科公司出品,稀釋900倍);3號:50%異菌脲WP(陜西先農生物公司出品,稀釋1000倍);4號:25%腈菌唑EC(一帆生物科技公司出品,稀釋1300倍);5號:30%醚菌酯EC(濟南五洲豐農公司出品,稀釋1000倍);6號:戊唑醇與大生M混配WP(自配,稀釋1200倍)。
藥液噴霧工具:采用2.5L手持噴霧壺。
接種用菌株:從廣西國有六萬林場寧康分場分離得到的八角炭疽病的強致病力菌株。
1.3.1 參試植株選擇和試驗處理安排 在林內選取有病斑的植株,以樹體為中心將樹冠按東西向和南北向分成兩邊,同一邊向選取長度、位置、葉片成熟度基本一致的7組枝條作為試驗枝,每組枝條上有葉片80-90張,7組枝條編號安排6種試驗藥劑和一個對照(噴清水)共7個處理,每個處理在東西南北面向均有一次安排,同一面向各處理間隨機排列。三次重復。
1.3.2 枝條葉片菌株接種及藥劑噴霧 試驗前先將參試枝條用力抖動兩下,以抖掉其上即將掉落的葉片,同時除去其上的枯黃葉和病斑葉。接種菌株時,選用自來水將葉片上的污物噴洗干凈,用蘸75%的酒精棉進行表面涂抹消毒,無菌水沖洗3次,自然干后,用經酒精滅菌牙簽在每張葉片的中間及葉尖、葉基各刺兩個接種點,用吸管吸濃度調至4.5×104個孢子/ml的分生孢子懸浮液(其中帶有一些菌絲)對整個葉片涂液接種。接種后在枝條下方固定包裹一塊薄膜,以保溫保濕和收集試驗期間掉落的葉子。接種后3d將參試藥劑用自來水稀釋藥劑將整個枝條進行噴霧至滴水。統(tǒng)計枝條上的葉片數。
1.3.3 效果調查 藥后第26d將各處理枝條葉片采回室內,統(tǒng)計各處理枝條上的葉片數、落葉數,用方格紙統(tǒng)計面積法統(tǒng)計各處理葉片的總面積和病斑的總面積。按以下公式計算病斑占有率、保葉率及防治效果。
病斑占有率(%)=病斑總面積/葉片總面積×100%
落葉率(%)=落葉數/總葉片數×100%
保葉率(%)=100%-落葉率(%)
防治效果(%)=(對照病斑占有率-處理病斑占有率)/對照病斑占有率×100%。
各種藥劑防治效果經反正弦數據轉換后,進行差異性方差分析,品種間的比較采用q測驗法。
從表1可以看出,在參試的6種藥劑中,1-6號的葉片病斑占有率分別為:1.10%、1.37%、3.83%、3.14%、4.16%、0.81%;對照為:11.92%。1、2、6 號在1.5%以下,3、4、5 號在 3.1%以上。
表1 不同藥劑葉面病斑占有率統(tǒng)計表
試驗觀測顯示,葉片受病菌感染產生病斑后,常造成葉片提前脫落,于是,從葉片的脫落量也可以看出藥劑對病害的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所有參試藥劑對防止葉片的脫落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仍以 1、2、6 號保葉效果最好。1、2、6 號落葉率分別為:4.66%、6.19%、3.71%,與對照相比分別減少:26.14%、24.61%、27.09%。
表2 不同藥劑處理葉片落葉率
從表3可以看出:1-6號藥劑的防治效果分別為 93.2%、90.8%、88.5%、73.6%、67.8%、65.1%;綜合各參試藥劑的保葉率和防治效果,試驗的1、2、6號藥劑即戊唑醇和大生M混合、咪鮮胺、甲基托布津及對八角炭疽病的綜合防治效果表現(xiàn)為優(yōu)良,三者之間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但與4、3、5號藥劑的防治效果差異極顯著。
表3 防治效果方差分析及防效評價
3.1 八角是廣西獨具優(yōu)勢和特色的品種,同時也是優(yōu)良的生態(tài)林、經濟林品種。因此,重視和加強對八角的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利于保持和提升廣西八角在國內外市場的聲譽,符合當今建設民生林業(yè)、生態(tài)林業(yè)的林業(yè)發(fā)展思路。
3.2 八角炭疽病是目前為害廣西八角林最主要的病害。在高溫、濕度大的氣候和多雨的年份極易發(fā)病和迅速流行。于病害發(fā)生初期和針對發(fā)病中心,采用藥劑防治常能起到治早治少、治點保面和收效顯著的效果。本試驗結果表明:戊唑醇和大生M混合、45%咪鮮安EC、70%甲基托布津WP噴霧對該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產上選擇使用。
3.3 本試驗是采用噴霧的方法進行防治試驗,但由于廣西的八角多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區(qū),樹體高,在生產中用水噴霧確有一定的困難。如何在防治中做到操作簡便高效使用藥劑,減少人工成本開支尚待今后深入研究。
[1]黃珠道.加入 WTO 對廣西八角產業(yè)的影響及對策[J].廣西林業(yè),2003,(1):20-21.
[2]詹樹勇.廣西田陽縣發(fā)布八角炭疽病預警信息[EB/OL].廣西林業(yè)有害生物信息網 http://www.gxpst.com.2013-11-13.
[3]蔣曉萍.六萬林場開展八角炭疽病災害調查[EB/OL].廣西林業(yè)有害生物信息網 http://www.gxpst.com.2014-7-23.
[4]吳耀軍,陸志華,黃乃秀.八角炭疽病病原的研究[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3,32(3):118-120.
[5]黃思良,廖明,岑貞陸,等.八角炭疽病菌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森林病蟲,2006,25(1):1-4.
[6]林達進.八角炭疽病的綜合防治[J].農業(yè)科學,2008,(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