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
(淮陰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蘇 淮安 223300)
我國英語寫作教學經歷了不同教學法的變革,其中影響力較大的三種教學法分別是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 這些教學法雖各有千秋,卻也存在明顯的不足。[1]實用英語寫作是一門具有實用性、規(guī)范性的課程,不同于基礎寫作和文學寫作,在教學模式上也就不可能照抄照搬,而是需要教師因地制宜。近年來,模因論引起了國內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他們將模因論運用于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如陳琳霞探討了其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運用,[2]張應亮與楊愛軍則從備課、教學過程以及課后評價等幾方面研究模因論對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的積極作用。[3]本文則嘗試以淮陰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為例,將模因論運用于實用英語寫作課的教學,以期從模因復制規(guī)律的宏觀設計與模因傳播方式的微觀設計兩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
新達爾文主義(Neo-Darwinism)倡導者Richard Dawkins 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模因(meme)這一術語。[4]語言本身即是一種模因,字、詞、句乃至篇章層面上的模因都可以通過模仿被復制。[5]模因的成功復制則需要經過4 個階段:同化、記憶、表達與傳播。 語言模因若要自我生存,要通過自我復制和傳播產生新的模因變體,就得借助各種各樣的重復和類推方式,模仿出各種各樣的語言現(xiàn)象。[6]教育和知識的傳授過程是模因得以傳播和復制的重要途徑之一,這也為模因論應用于外語教學提供了理據(jù)。
近年來很多高校紛紛進行教育改革,根據(jù)自身特點開設了很多選修課。 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在2010 年的《淮陰師范學院外語學院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實用英語寫作課程是為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而在最新的2013 年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這門課程改成了為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yè)選修課,每周2 學時。 選修對象的變化對這門課的教學模式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過去以高年級學生為對象的教學模式不一定適合目前的一年級學生。傳統(tǒng)的過程教學法與體裁教學法雖然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但忽視了低年級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薄弱與學習動機不強的特點。在經歷忙碌緊張的高考之后,初入大學的他們認為大學里的英語專業(yè)學習不再需要背誦與模仿,然而摒棄了背誦與模仿,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無異于紙上談兵。
基于模因論的語言教學模式不僅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背誦與模仿,更重視語言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模因的成功復制傳播是靠模仿完成的,而實用英語寫作文體的格式較為固定,啟發(fā)我們可以采用模仿教學。
傳統(tǒng)的實用英語寫作課都局限于微觀上的課堂教學,采取圍繞范文呈現(xiàn)—范文分析—集體仿寫—獨立寫作這一模式,并未跳出原有教學法的局限,而對寫作的宏觀“過程”,即如何選取合適的輸入材料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如何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缺乏深入的思考。
2.1.1 輸入強勢模因材料,充實寫作模因庫
模因如同基因一樣在復制過程中也存在 “適者生存” 的淘汰現(xiàn)象, 只有那些生命力較強且得到廣泛傳播的模因才能成為強勢模因。 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為學生挑選有利于學生記憶、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文本作為輸入材料。 教師在選擇學習材料的時候,應該選擇難度適中、有趣、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寫作范本。 這樣的輸入材料很容易成為強勢模因并能形成特定的寫作模因庫。 以筆者正在使用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實用英語寫作》教材為例,教材中的第七、八兩節(jié)內容為請柬。 課本上的例子雖然大都是選自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但是過于學術化。對于低年級同學來說,由于平時的接觸面比較窄,可能連中文請柬都未曾看過, 如果使用課本上的這些輸入材料的話,學生會缺乏動機與興趣, 因而這些模因載體被同化記憶的可能性會降低。 國內明星很多時候在結婚請柬上印刷中英文,而有的明星雖然用的漢語,但結構則采用的是西式請柬格式。這些材料的選取符合學生年輕時尚的特點,更容易被他們接受與記憶。 通過分析,學生更能深入了解這一類型的寫作特點與模式,并了解中英文在這一文體寫作上的異同。
2.1.2 強化背誦,鼓勵模仿與創(chuàng)新
模因在宿主的記憶中停留的時間越長, 模因才能在傳播過程中具有保真度與長久性,它的復制能力也才能越強。 背誦輸入加強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鞏固,有利于學習者的語感形成。 在實用英語寫作教學中, 可以讓學生背誦各種文體的標準范文和常用句型,形成寫作語感,擴大模因的存儲范圍。 我們既要教學生以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同一信息,又要學會以相同的語言形式套用不同的內容,也就是說要教會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以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達相同的思想。[7]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強化模仿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背誦模仿加強語言知識的積累、擴大模因庫,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寫作對象,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這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途徑。
模因是模仿的產物,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的微觀設計教會學生仿寫,并能根據(jù)不同的語境類推出新的寫作內容,減少語用失誤,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做到的。 模因復制傳播方式主要有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兩種,有的學者把它概括為重復與類推。
2.2.1 重復
重復是模因復制與傳播的手段之一,有直接套用和同義異詞兩種類型。 話語中轉述別人的話語,交談中引用名言、警句等等,都是直接套用。 同義異詞即信息相同但以異形傳遞。[5]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學會直接套用一些固定常用句型如信件結尾時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學生不僅可以套用一些固定句型,也可以套用結構。 社會信函如證明信、 介紹信等都可以套用句式 “This is to certify/introduce that…”教師要充實學生的模因庫,在遇到相同或相似的語境時,就可以從模因庫中根據(jù)寫作對象與場合選擇適當?shù)脑捳Z。 例如,慰問信寫作教學中,“I am sorry/sad/shocked/to hear that…”都可以表達寫信人的心情。 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根據(jù)事件的程度,來選擇不同的句式。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have caught a cold”符合語境,但如果用shocked 來替代sorry 可能就不恰當了。重復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它更強調學生的語用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2.2 類推
類推即根據(jù)兩個 (兩類) 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一種思維方法,分為同音類推和同構類推。[8]基于應用文文體比較固定、用詞也較簡潔的特點,實用英語寫作教學中借用更多的是同構類推。 教師根據(jù)不同的語境,教授學生仿造已有的寫作結構,填充新的內容。 例如在確保學生了解賀信一般遵循“事件-祝賀-祝愿”的寫作結構后,要求他們根據(jù)不同情景如結婚、獲獎、就業(yè)、晉升等寫出文體合適、結構合理的賀信。
根據(jù)模因論復制傳播的重復與類推方式,在實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根據(jù)不同的情景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最大化減少語用失誤,有效地達到書面交際目的。 模因論對實用英語寫作教學有重大的指導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設計上利用模因的傳播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模仿。
寫作教學離不開宏觀的過程設計,寫作訓練則絕對離不開微觀的教學設計。模因論為實用英語寫作課的教學模式建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它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著手,提倡強勢模因材料的輸入,重視傳統(tǒng)的背誦教學手段,縮短了學生從識別、理解到輸出的過程,減少了學生掌握實用英語寫作技巧的時間,符合英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 鼓勵低年級學生在寫作中模仿,是提高其創(chuàng)新寫作能力的一條必經之路。
[1]黃堅,李梅.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實用英語寫作課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55-59.
[2]陳琳霞.模因論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外語學刊,2008(1):88-91.
[3]張應亮,楊愛軍.模因論對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的啟示[J].2009(5):43-45.
[4]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5]何自然.語言模因及其修辭效應[J].外語學刊,2008(1):68-73.
[6]Heylighen,F.What MakesaMemeSuccessful [A].Proceedingsof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etique,Namur),1998.
[7]杜鵑.模因論-喚醒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4):171-172.
[8]易康.模因論對仿擬的闡釋力[J].外語學刊,2010(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