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寧縣黃羊完小 陳彩彬
如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目前中小學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從小學到中學,閱讀教學每天都在進行,可是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緩慢,閱讀興趣日漸下降,考試中失分率高且最讓學生頭疼的還是閱讀。這一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考。
長期以來,講授法一直是主宰閱讀教學最基礎的教學方法,它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保障了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使學生減少了對知識的畏懼心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甚至不顧學情和文體特點的運用,已經(jīng)到了泛濫的程度,從而派生出了閱讀教學效率低下這一副產(chǎn)品。具體表現(xiàn)在:一是使學生產(chǎn)生了“假知”。在教師滔滔不絕、面面俱到的講授中,凡是文本中涉及的知識點、重難點以及“考點”都被教師講到了、講透了,看似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學生把知識也都掌握了,細想則不然。知識是思維的產(chǎn)物,智慧的結晶,包含著深刻的思維和豐富的智慧,而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的卻是專家學者對文本分析的現(xiàn)成結論,并不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維參與獲得的,所以獲得的是假知。二是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于教師的主導作用過于被夸大,學生的思維、思考、個性以及創(chuàng)造就在不知不覺中被排斥了,閱讀教學變成了教師自我陶醉的條分縷析,學生的任務似乎只是被動聆聽和記憶,甚至可以不用關注文本。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被一天天扼殺了。三是使閱讀喪失了意義。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大都傳承的是學者專家對文本的解讀結論,很多教師本來就缺乏對文本的個性解讀,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就更無從談起了,只能是忠實的結論性知識的接受者。長此以往,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使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不僅使學生產(chǎn)生了依賴性和期待心理,而且使閱讀教學失去了真正的意義。難怪今天的學生對課本中文質兼美的文章不感興趣,對課外的讀物卻愛不釋手。究其原因,是閱讀教學的方法陳舊、效率低下敗壞了學生的閱讀謂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們要把探索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擺到教學的重要位置上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時間、精力、投入內使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提升精神效率。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而不是以教師的預設進行。學生需要什么,學生閱讀中的難易點在哪,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等等,老師在備課中要最大限度地想到,發(fā)揮教師“聞道在先”的作用。當然仍會有許多問題教師是無法預設的,需要教師憑借自己扎實的功底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地應變解決。因此,學情才是課堂閱讀教學的指揮棒。
二、實行先學后講的策略。學生帶著自主閱讀中對文本的初步理解和遇到的問題向教師走來,向教師求教,渴望在教師那里找到答案,這時學生就產(chǎn)生了“我要學”的動機,表現(xiàn)出主動獲取知識、參與文本閱讀的思維活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的點撥講解就具有了針對性,而不是根據(jù)教學預設泛泛而教面面俱到。講解時還要適度,本著學生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的原則。當然,還需要教師在引領和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也適時參與討論,讓學生感覺到師生平等的學習氛圍,閱讀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學生生活閱歷的限制,很可能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膚淺或有失偏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必急于把教參上的答案兜售給學生,也不能引學生往自己既設的結論上靠,而應該是設計提出富有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到文本中自己去尋找答案。隨著理解的不斷深入,設計的問題難度應層次化逐漸增加,最終引導學生自己讀懂文本,在閱讀中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切忌用簡單的問題追求課堂的熱鬧。
四、鼓勵多元解讀文本。由于學生的性格、愛好、家庭和經(jīng)歷不同,對文本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和正視這一事實,鼓勵學生多元理解文本,而不拘泥于一個標準一個答案,因為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到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五、找準閱讀的入口。任何一篇課文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它總有其獨特的風格特色。因此,對一篇文章的閱讀目標也應有所側重,正如許多研究者提倡的“一課一得”,而不是要求從背景到主題、從語言到結構、從思想到藝術全方位的學習、理解和把握。一部《紅樓夢》多少人在研究,至今尚沒有終結,何況是中小學生呢?所以,在備課時,教師要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抓住重點,找準入口,給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任務,使學生的閱讀目的明確,方向清楚,減少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和畏懼感。
六、允許先吞后反芻。一些文章或文章中的部分內容(比如詩詞),由于學生的學識及年齡的局限,很難一下子全部弄懂,對此教師不必苛求學生,可以讓學生先背會或了解個大概,做好基礎的知識儲備,而把精細的、偏深的問題留給學生到社會實踐生活中去感悟領會,漫漫消化。
總之,閱讀教學要立足學生實際,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真誠與文本對話,有效解讀文本,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