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海蒙古語地名傳說考

      2015-08-15 00:53:36
      西部蒙古論壇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蒙古蒙古族青海

      呼 和

      (青海民族大學(xué)蒙古言語文學(xué)系 西寧 810007)

      蒙古族居住的地方是“無山?jīng)]故事,無水沒傳說”的文化底藴?zhǔn)稚詈竦牡胤?。青海蒙古族是我國蒙古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她和全蒙古族一樣,所到之地都無不留下她們的印記,這印記就是她們所賦予各種地形、地貌等地理實體的名字。這些地理實體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名字,往往都包含一定的歷史、文化內(nèi)容,其中較多的是英雄人物的歷史傳說或歷史事件,有的本身就是蒙古族人民某種心理期盼的標(biāo)志,集中地反映了青海蒙古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美好的心理期盼?!暗孛粌H僅是一個名稱或者一個符號;地名傳說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民間口頭作品,而是關(guān)于當(dāng)?shù)刂魅恕獨v史主人經(jīng)過的歷史文化的遺存?!雹俸}?、烏云琪琪格搜集整理出版的《青海德都蒙古地名傳說》,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前言第1頁。探索生活在青海高原的蒙古族的歷史足跡,不但要依據(jù)歷史文獻,而且少不了對于地名的考察。據(jù)漢文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二世紀(jì)始,強盛起來的匈奴就在今祁連山一帶駐足,和西漢王朝相對抗。例如:當(dāng)時所命名祁連山、浩門,昆侖山等地名。公元397年到414年鮮卑貴族在青海境內(nèi)建立了南梁朝。公元410年左右吐谷渾(亦可寫作“土棍”)部落的酋長阿才來到青海、甘肅建立了吐谷渾國。吐谷渾人原是遼東鮮卑慕容氏的一支。自13世紀(jì)始,蒙古族相繼來到青海,駐足于斯。從蒙古汗國至元朝時期,亦卜剌,阿拉坦汗(俺答)、卻圖臺吉、固始汗等都在青藏高原上建立過政權(quán),留下了歷史的輝煌。所以說,青海蒙古語地名,就是他們的歷史足跡。例如:柴達木,巴顔喀拉山,可可西里、阿爾金山、祖爾肯烏拉山、鄂陵諾爾、扎陵諾爾、奎屯諾爾、沱沱河等蒙古語地名,就是歷史的見證?!扒嗪!边@個名字,也許與蒙古先族及蒙古族進入青海的歷史有關(guān)。根據(jù)《漢書》記載,西漢時期把”青?!苯小拔骱!?,。北魏時始名“青?!保@在《魏書》《隋書》《唐書》:“吐谷渾傳”里都有記載。由此才有了《青?!愤@個名稱。《元史》作“顆顆腦兒”,明朝時期,定居在青海的土默特阿拉坦汗帶領(lǐng)來的東蒙古叫“西海蒙古”,到了清代,才稱為“青海蒙古族”。除此之外,1662年,薩囊徹辰撰寫的《蒙古源流》里就有《在相距三萬里的據(jù)說叫青海蔡卜齊雅勒地方建立了寺……”由此可見,那時,土默特阿拉坦汗也稱“可可淖爾”,即“青?!?。這個名字亦與和碩特蒙古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根據(jù)益西班覺《青海史》之記載,早在松贊干布時代,把“青?!狈Q作“赤雪”,而藏族人也從松贊干布時期就把“青海湖叫“赤雪湖”,除此以外,巴依斯哈力,尕畢等主編的《德都蒙古歷史文獻集》里的《青海王汗的故事》一文中就寫道“青海”在藏語里叫“赤雪加姆”。①巴斯嘎拉、尕畢等編:《青海蒙古文獻集》,遼寧民族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第454頁。它是藏語的《萬戶》的意思。尤其是和碩特部首領(lǐng)固始汗遷入青海,建立了和碩特部汗國,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后自稱“青海蒙古族”,所以“青?!睉?yīng)該是青海蒙古族的代名詞,從此以后,不論在蒙古歷史文獻中、還是在漢族、藏族的歷史文獻中都用“青海蒙古”或“青?!边@個稱謂來指稱,還有一個重要的根據(jù)是在松巴堪布·益西班覺《青海史》等文獻中都有所記載。所以說青海蒙古族的族源應(yīng)該包括匈奴、鮮卑時期的蒙古先族、蒙古汗國、元朝時期的蒙古族,亦卜剌,阿拉坦汗(俺答汗)時期的蒙古族、卻圖臺吉、固始汗時期的蒙古族等幾個方面。

      從青海蒙古族的地名傳說分布情況看,范圍廣,大概包括青海的各個部落,蒙古族駐足過和或現(xiàn)定居的地區(qū)。如今雖然在這些地區(qū)有的地名由于歷史的變遷和民族遷徙變化等原因已經(jīng)消失而被別的民族語言所替代或者發(fā)生了讀音上的變異,但研究其淵源,仍能看到蒙語的影子。青海蒙古文字里記載了最初的地名傳說是《安多政教史》里的《西日格圖》傳說和松巴堪布·益西班覺的《青海史》中的“青海湖傳說”、“千只石羊”等民間傳說故事,這些都是包含著歷史傳說的蒙古語地名。青海蒙古語地名的傳說故事,最初的搜集整理者是海龍、烏云其其格,他們主編的《青海德都蒙古地名傳說》等小冊子,共有230多條地名。這些地名是研究青海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地理、語言等的寶貴資料。該書的最大特征不僅僅包括海西蒙古語地名,而且包括了分散在青海其他地區(qū)乃至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nèi)的一些地名傳說。所以該書不但是集青海蒙古地區(qū)的重要地名傳說故事,而且也是涵蓋臨近兄弟省內(nèi)的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大部分的地名為一體的重要成果。但是玉樹、果洛、大通、湟源,湟中、剛蔡,門源,祁連,循化、互助、貴德、貴南,共和,興海等地區(qū)的蒙古語地名和傳說故事還沒有搜集完成。

      一、青海蒙古地名傳說的研究情況

      青海蒙古語地名傳說的研究,早在18世紀(jì)就開始了。在松巴堪布·益西班覺的《青海史》等著作里不但寫了青海歷史,而且也將青海湖地名的的傳說故事記述在這本書里,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對于青海湖當(dāng)時的狀況進行了敘述,應(yīng)該說,他是在青海歷史上研究青海蒙古語地名的始祖。但是,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和社會條件的制約,這項研究未能持續(xù)下去。改革開放以來,才有學(xué)者關(guān)注了這項事業(yè)。值得一提的是,海龍、烏云其其格搜集的《青海德都蒙古地名傳說》。在本書的前言部分,才布希格作了點評,他肯定了本書的研究價值。除此之外,關(guān)于青海蒙古語地名方面的冊子和專著還沒看到。

      地名傳說在專家的視野里,是從語言學(xué)、地理學(xué)、史學(xué)等幾個方面去進行研究的。這是因為地名傳說故事是和這些學(xué)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我寫這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在為歷史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歷史根據(jù)。但是,可作參考的記載地名的歷史淵源的史籍十分缺乏,所以本文的論述也畢竟會有不足的地方。

      按照青海蒙古族地名所反映的有關(guān)歷史人物、格斯?fàn)杺髡f,山水傳說、自然環(huán)境的稀奇古怪的傳說,寺院或佛教的名字等等內(nèi)容,可以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但是,為了論述得集中,本文僅就歷史人物方面的地名內(nèi)容及其特征進行闡述。

      二、有關(guān)歷史人物的地名傳說

      從青海蒙古的有關(guān)歷史人物的地名傳說來看,有兩個特征是可以確定的:第一,一部分傳說是歷史性的,這方面?zhèn)髡f是歷史的真實性原本地保存著,很有歷史的價值性,例如:《津思圖(現(xiàn)江西溝)》、《希格拉》、《卻圖的肯德》、《吉濃山》等等。第二,一部分傳說是歷史性和審美思想相結(jié)合的,這方面的傳說雖然是給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做了一定的藝術(shù)化的加工,但其歷史的足跡依然可尋。例如:《額貝河》、《石頭敖包》等等。這是青海蒙古地名傳說的最重要的兩個特點。除此之外,缺乏歷史根據(jù)的傳說故事也很多。例如:《阿勒騰布拉格》、《固始汗絆馬石的傳說》等等。這對于缺乏文字記載的歷史事件來說,有著一定的借鑒價值和參考價值。青海蒙古的有關(guān)歷史人物的地名中,包括了有關(guān)成吉思汗的地名傳說、有關(guān)忽必烈的地名傳說、土默特阿拉坦汗的地名傳說、固始汗的地名傳說、卻圖臺吉的地名傳說、丹津洪臺吉的地名傳說和蔡汗丹津的地名傳說等。這些地名傳說主要是反映和記述這些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輝煌貢獻。所以,研究這些地名,要和其歷史結(jié)合起來,進行比較研究,才可能理清這些地名的歷史淵源。因為這些地名是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依據(jù),并賦予不同的情感因素而命名的,很可能與真實的歷史有一定的差異,我們研究的目的在于去偽存真,化模糊為清晰。為此,我們要全面、廣泛地搜集這類地名,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歸類分析,參照有關(guān)歷史文獻作精細(xì)的對比研究。揭示其合理的核心?!暗孛芯渴菍Σ煌瑲v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研究有間接幫助的。例如:對古代地名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dāng)時那個地方建立過什么政權(quán)、當(dāng)?shù)厮略菏鞘裁磿r候建立的、在當(dāng)?shù)匕l(fā)生過什么戰(zhàn)爭,是哪些人開發(fā)了當(dāng)?shù)?,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等等,提供參照?!雹偬旆澹骸蛾P(guān)于地名研究問題》,《蒙古語文》,2009年第6期。。青海蒙古語地名中有許多是在青藏高原上建立過功勛的汗王的名字和宗教歷史人物的名字,也和那些定居過的蒙古族部落和寺院的生產(chǎn)活動、宗教活動有直接聯(lián)系的,所以這些地名不僅是民間傳說故事,而是青海蒙古的語言、歷史、宗教等方面的歷史記憶,研究青海蒙古族的歷史,是不可缺少的最寶貴的材料,也是發(fā)展旅游文化的最重要的資源。

      1.有關(guān)成吉思汗的地名傳說

      在青海蒙古語傳說中,有關(guān)成吉思汗的地名傳說如白天的星星一樣,是最少的!在筆者閱讀過的傳說故事中與成吉思汗地名有關(guān)傳說,只有《阿拉騰布拉格》和《額貝河》。從《阿拉騰布拉格》傳說來看,跟有關(guān)格斯?fàn)杺髡f的地名往往聯(lián)系在一起,傳說性、故事性大,卻缺乏歷史考證的材料??赡苁侵v述者有意識地在格薩爾的地名傳說上增添了有關(guān)成吉思汗的內(nèi)容,意在稱頌成吉思汗的功績和英明。除此之外,有關(guān)固始汗和羅布藏丹津傳說的地名也有類似的情況?!额~貝河》傳說可能是《黃金史》里記載的傳播于其他蒙古族地區(qū)的《黃河傳說》的變體;《阿勒騰布拉格》的傳說,是在有關(guān)成吉思汗歷史事跡的基礎(chǔ)上進行加工,使之具有了神奇色彩的傳說故事。這個傳說敘述了圣賢成吉思汗西征路上用火箭射死了前來阻攔的獨眼妖魔,在浩瀚的沙漠里前行,遭受著饑渴的折磨,士兵和戰(zhàn)馬頻臨死亡,成吉思汗用呼必勒罕的神碗釀造出甘甜的雨露,才使自己的兵馬從死里逃生。為了紀(jì)念此事,在要走出沙漠時,成吉思汗就將呼必勒罕的神碗留了在那里,那里就泉水如涌,形成了湖泊,湖水滋潤著那里的土地,使荒沙之地變成了牧草嫩綠的草原,人人歡樂,五畜興旺。因此,人們就將那個湖稱之“阿勒騰布拉格”。(就是今天所謂的金子湖)關(guān)于成吉思汗是否到過青?;蛘卟襁_木,學(xué)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在薩囊徹辰的《蒙古源流》中提到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到過柴達木;二是《元史·太祖?zhèn)鳌防飳懙莱杉己乖诠?227年只到過青海邊界。由此可見,成吉思汗未涉足柴達木,但曾到過今民和縣官廳沽臨官黃河渡口的史實卻是可信的。因此,這個傳說與成吉思汗的事跡相聯(lián)系,雖然缺乏歷史依據(jù)的確證,但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把成吉思汗作為自己民族的精神領(lǐng)袖而崇敬的虔誠心理和感情。在這個傳說里,詳細(xì)地敘述了成吉思汗是怎樣消滅了獨眼妖魔和戰(zhàn)勝饑渴,變荒沙為草原,為百姓創(chuàng)造人人歡樂、五畜興旺的人間勝地的過程。蒙古國的著名學(xué)者德·策仁索特那木說:“獨眼妖魔的故事,最早是與動物相聯(lián)系的,后來,一半與人相聯(lián)系,一半與動物相聯(lián)系,最后是獨眼人或者是獨眼妖魔”①達·巴圖,勒·檔玖著:《蒙古民間故事新探;講述者,民間故事,傳承民俗》,2009年,民族出版社,第135頁。這是源于蒙古族早期故事傳說中的怪相獨眼瞎子的鬼祟或獨腳殘缺的妖怪的故事。所謂“鬼祟”可能是“莽古思”(魑魅)形象中一類,在青海蒙古族中至今罵人或牲畜也經(jīng)常使用“瞎鬼”或“殘妖”這樣的詞語。

      《額貝河》的傳說是由“額貝河”之名而來的,它的一個變體就是在其他蒙古族地區(qū)傳播的《黃河的傳說》。在歷史上,青海蒙古族將“黃河”稱之為“哈頓額貝河”?!肮D”和“額貝”讀音不同,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邦~貝”是青海蒙古族對婦女的尊稱,“哈頓”是“皇后、夫人”的意思,也是一種尊稱。青海蒙古族中有“世上有‘三紅’”的說法,即:“寒風(fēng)刮起天際紅”、“幸福額貝臉頰紅”、“六十個頂珠的纓子紅”。在這個傳說中,敘述了成吉思汗用騎兵占領(lǐng)唐古特國,殺了國王,強娶國王之妻固爾本樂斤為己之“額貝”(妃),其妻被迫跳入黃河自盡,成吉思汗為表示對其忠于國王而至死不屈的精神的贊譽,便將黃河命名為“哈頓額貝河”。這個傳說,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成吉思汗占領(lǐng)唐古特國的歷史的一些線索。

      2.有關(guān)忽必烈的地名傳說

      與忽必烈事跡有關(guān)的地名傳說,我們只搜集到了《騾子河》(藏語叫“周克河”)這一個版本。在這個傳說里,記述了忽必烈率兵南征大理時,在此地建立驛站、蓄養(yǎng)馱騾的事情,此地名也因此而來。這個傳說所反映的事實是比較可信的。《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書中記載“忽必烈率師北返,招降喀木地區(qū)吐蕃諸部。此役中,達吾爾部奉調(diào)前來,在卓格浪地區(qū)(西傾山河曲地區(qū))設(shè)立馬場和驛站,負(fù)責(zé)后勤供應(yīng)。戰(zhàn)后,達吾爾部一部分人留居當(dāng)?shù)?,成為今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內(nèi)蒙古人最早進駐該地區(qū)的部落”②羋一之主編,齊,布仁巴雅爾等翻譯的《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內(nèi)蒙古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出版,1996年,第32頁。這一歷史事實。

      3.有關(guān)阿勒坦汗(俺答汗)的地名傳說

      有關(guān)土默特阿勒坦汗的地名傳說,我們搜集到的有:《津思圖》和《蔡卜齊雅勒》兩篇。這兩篇傳說。是以歷史人物阿勒坦汗為題材而創(chuàng)作的民間地名傳說故事。在這兩篇傳說中,描述了16世紀(jì)末期阿勒坦汗在青海的主要活動,記述了邀請三世達賴?yán)锼髂霞未朐诮袂〔非∠鄷氖穼?,說明了阿勒坦汗是在東蒙古傳播藏傳佛教的真實歷史人物。這些地名具有佐證阿勒坦汗迎接三世達賴?yán)锏臍v史事實的價值。在《津思圖》這篇傳說故事里,敘述了土默特阿勒坦汗在蒙古地區(qū)傳播藏傳佛教、興建寺院,邀請三世達賴?yán)?,以及與達賴?yán)镌诮袂〔非鏁r,此地附近的蒙古官員和跟隨阿勒坦汗的官員們也聚會于斯。從史書里我們可以知道那時官員戴的帽子頂上的帽珠都是用寶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屬等制成,以其質(zhì)料和顏色分別官階的品級。因為他們都戴著津思圖“頂子帽”,聚在一起,處處都是“頂子”,于是這個地方也就叫做“頂子”。這是和歷史事實相符合的。“頂子”蒙古語叫津思圖,漢語現(xiàn)叫“江西溝”,青藏公路沿此而過。“津思圖”和“蔡卜齊雅勒”地理距離并不很遠(yuǎn),而且是阿勒坦汗活動過的主要地方,這和歷史上記載的歷史事實相符合?!肚嗪C晒抛鍤v史簡編》說:“于戊寅年即萬歷六年(1578年)五月十五日良辰吉日,土默特蒙古汗王俺答身穿潔白緞衣,率領(lǐng)妃子屬下萬人,與黃教領(lǐng)袖索南嘉措終于在西海之畔的仰華寺會晤。③羋一之主編,齊,布仁巴雅爾等翻譯的《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內(nèi)蒙古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6年,第172頁。在《恰卜恰傳說》中也說,土默特俺答汗迎迓三世達賴?yán)镌诨貋淼穆飞嫌谒挂噪瑞偤头鸩柩缯堖_賴?yán)铮半瑞偂痹诿晒耪Z里叫做“恰卜”[?аb,敬辭],“茶”即[?аi],于是,就把這個地方叫做[?аb?аi],漢語就叫“恰卜恰”。當(dāng)然,究竟是“恰卜恰”,還是“察卜齊雅勒”[?аb?а:l],歷史學(xué)家并沒有定論,還待進一步研究,更需要詳細(xì)查閱蒙、漢、藏等歷史文獻資料。我們看到的資料有:《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中記載的“仰華寺,西海蒙古時期的重要寺院,位于今海南州共和縣恰卜恰地區(qū)(察卜齊雅勒),原名察卜齊雅勒寺之說,與《蒙古源流》上的丙子年,阿勒坦汗的使臣從西藏回來后,就以三萬之眾在青海湖畔的名曰“蔡卜齊雅勒”之地建寺的記載相一致。①羋一之主編,齊,布仁巴雅爾等翻譯的《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內(nèi)蒙古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出版,1996 年,第170頁??梢?,此地不叫“恰卜恰”,而叫“蔡卜齊雅勒”是正確的。②青海省志編纂委員會編:《青海歷史紀(jì)要》,1980年4月,青海人民出版社,第51頁。所謂“蔡卜恰齊雅勒”,就是蒙古族根據(jù)那個地方的山形如刀砍了一樣峭直而得名,即“劈峭的”之意,現(xiàn)在漢文寫作“恰卜恰”,實為蒙語音譯詞,這與傳說的用肴饌與“佛茶”宴迎三世達賴?yán)锼坪鯖]有直接的關(guān)系。

      4.有關(guān)固始汗的地名傳說

      有關(guān)固始汗傳說的地名故事,我們只搜集到了《狹路》、《固始汗馬絆石的傳說》、《千只山羊》等?!丢M路》的傳說主要敘述的是固始汗在“烏蘭浩秀”(紅嘴山)消滅了卻圖臺吉三萬大軍,有一部分被答顏臺吉消滅在冰天雪地,其殘余全被殲滅在附近的峻嶺峽谷之間,由此而得名為“狹路”。從史籍記載中得知,卻圖臺吉是從一個山洞里找到的。當(dāng)固始汗的屬下砍掉卻圖臺吉的頭后,又用他頭上的辮子綁在馬尾上,催馬疾馳前去拜謁固始汗時,固始汗大怒,說:“卻圖臺吉雖然很壞,但他畢竟是盟旗的官員,不能如此侮辱他的人格!”當(dāng)即命令其屬下馬上從馬尾上解下來,亡命之頭就滾落在地了!”

      從這個傳說里,我們可以摸索到固始汗是怎樣消滅了卻圖臺吉的歷史線索,在本傳說中對“狹路”這個地名不但做了解釋,而且敘述了固始汗因?qū)傧職⒘藚s圖臺吉而感到遺憾的事實。從而,使我們可以理解固始汗為人的高尚品質(zhì)。固始汗不但是和碩特部的英明首領(lǐng),而且是四衛(wèi)拉特部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因此,他是深知事理的,雖然殲滅了卻圖汗的軍隊,卻沒有消滅他的臣民。這和歷史上說的“衛(wèi)拉特部隊將卻圖臺吉的庶民遣返至準(zhǔn)噶爾”③烏云畢力格著:《和碩特蒙古史略》,1990年3月,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第113頁。的事實是相符合的。因為后來羅卜藏丹津起義失敗后,滿清政府將青海蒙古族劃分為29旗,其中,就有喀爾喀一個旗。按照習(xí)慣此旗叫“喀爾喀扎薩克旗”。這些喀爾喀人不是卻圖臺吉的庶民,而是后來遷徙過來的一部分喀爾喀人。

      5.有關(guān)卻圖臺吉的地名傳說

      與卻圖臺吉有關(guān)的地名傳說,我們搜集到的有《卻圖臺吉的七個烽火臺》(有三個版本)、《卻圖臺吉的洞穴》、《阿很大日山》等三篇。而傳說的“卻圖臺吉的七個烽火臺”的故事,是指今天的烏蘭縣所在地的那個遺存的破舊村落的廢墟,傳說那個烽火臺是卻圖臺吉的七個客人建起來的,但卻圖臺吉居住在哪里,是否建立過烽火臺和村鎮(zhèn),不論在漢文史籍中,還是在蒙古族、藏族的史籍中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也很難說那個烽火臺就是卻圖臺吉建起來的。特別是從歷史上固始汗和卻圖臺吉的那次戰(zhàn)爭的地理位置來看,大約是在今青海湖畔的剛察縣的“伊克烏拉”和“巴格烏蘭”附近。此外,關(guān)于卻圖臺吉進入青海的時間,在蒙古族、藏族的史籍中分別記為1630年、1632年和1634年,從這些記載來看,卻圖臺吉來青海四五年的時間,腳跟還未站穩(wěn)就能建立那么多的烽火臺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發(fā)掘漢、蒙、藏文史資料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卻圖臺吉的洞穴》所描述的情節(jié)卻是有著比較明顯的歷史印跡的。這個傳說比較詳細(xì)地敘述了固始汗與卻圖臺吉在大小兩座“烏蘭山嘴”之間的激戰(zhàn)中,卻圖臺吉因失利躲進在一個洞穴里的事實,敘述了固始汗的兵從那個洞穴里抓獲了卻圖臺吉,并殺了他。這是有歷史記載的,因此,這個傳說也就具有了歷史價值,是研究地方歷史的真貴資料。

      6.有關(guān)丹津洪臺吉(羅卜藏丹津)的地名傳說

      與丹津洪臺吉有關(guān)的地名傳說,我們搜集到的有《馬海湖(帽子和鞋)》、《當(dāng)河》、《石敖包》、《鐙子湖》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青海蒙古族從來認(rèn)為丹津洪臺吉就是反對滿清統(tǒng)治的羅卜藏丹津。在歷史上,羅卜藏丹津自稱“達賴渾臺吉”。但是這些傳說中的主人公叫丹津渾臺吉,而且在歷史上卻叫丹津渾臺吉的另一個人,由于他參與羅卜藏丹津的反清起義而被清兵俘獲。例如:《青海歷史紀(jì)要》中說:“副都統(tǒng)達鼐率兵追羅卜藏丹津至花海子(蒙古族稱“賽爾騰馬?!保址斄说そ驕喤_吉。”如果漢文史料的記載是確實的話,那就不是羅卜藏丹津。而另有其人。因為本書接著寫道:“三十后,即公元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清軍在新疆征準(zhǔn)噶爾,攻占伊犁,羅卜藏丹津被清軍俘獲?!雹偾嗪J≈揪幾胛瘑T會編:《青海歷史紀(jì)要》,1980年4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66頁。。正因為如此,這些傳說里所說的丹津洪臺吉,是不是羅卜藏丹津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為民間文學(xu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可變性,不論在內(nèi)容、情節(jié)、主人公方面,還是在產(chǎn)生的時代和地區(qū)、體裁等方面都可能發(fā)生變化,因此,作品的主人公既可能是達賴洪臺吉變成丹津洪臺吉。特別是從這些傳說的情節(jié)來看,與羅卜藏丹津反清的事實基本相符,不會指的是別人。其中最重要的根據(jù)是,在青海蒙古傳唱的《丹津洪臺吉的傳說》和《嘎斯白芨芨草》等民歌就提到了丹津洪臺吉直向北走到達準(zhǔn)噶爾的情節(jié)。也充分證明了丹津洪臺吉就是羅布藏丹津這個事實。由此,我們可以說,有關(guān)丹津洪臺吉的地名傳說,也就是有關(guān)羅卜藏丹津的地名傳說。至于在青海蒙古族的傳說和民歌中用“丹津洪臺吉”,是一個尊稱,也是表示尊敬的一種習(xí)慣稱呼。有些史書或者傳說故事也經(jīng)常用丹津洪臺吉或羅卜藏丹津,都指的是同一個人。據(jù)藏文史籍色多《塔爾寺志》“青海丹津琿臺吉……于歲次癸卯(1723),蒙古軍兵來到西寧等漢族城市中大肆燒殺劫奪搗毀?!雹诹d一之主編,齊,布仁巴雅爾等翻譯的《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內(nèi)蒙古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6年,第323頁。的記載。由此可見,確實有一些史書把羅卜藏丹津說成了丹津洪臺吉。因此丹津琿臺吉就是羅卜藏丹津而不是別人?!恶R海湖》等傳說都稱呼羅卜藏丹津。在《馬海湖》傳說中是這樣記述的:從前,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反清起義,蒙古軍遭遇重創(chuàng),即刻率兵北遷,……羅卜藏丹津在湖的對岸用法術(shù)化冰為水,湖水上漲,才使追趕來的敵兵淹死于湖內(nèi),頓時湖面上漂滿了淹死的敵人的鞋、帽,于是,后來人就這個湖叫做“馬海湖”(“馬?!薄榜R拉?!笔敲晒耪Z“帽子”的詞首音節(jié)的讀音、“夏?!笔敲晒耪Z“鞋子”的詞尾音節(jié)的讀音,兩個音節(jié)合起來就是“馬海”)??梢娺@個傳說有著豐富的故事性。特別是巴隆旗的東措額吉講的《獨身母親》傳說故事中有“……丹津洪臺吉來到長滿蘆葦?shù)暮?,把帽子和鞋子脫下來,到別的地方蹓跶時,從后面追來的滿漢兵看見了湖邊的帽子和鞋子,就以為丹津洪臺吉渡湖了,因而他們兵馬過湖淹死湖中,因此,湖面漂浮著很多鞋帽。把這個地方就叫‘馬?!?。”(叫馬拉海夏海)這是可信的。這個傳說的故事情節(jié)與實際生活邏輯是相一致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當(dāng)然僅僅以此為佐證還是不夠的,仍需要充分的史料來論證。

      7.有關(guān)察汗丹津的地名傳說

      與察汗丹津有關(guān)的地名傳說故事,我們搜集到了《東吳河》、《吉囊山》兩篇?!皷|吳”是藏語,“第一條河或者第一彎”的意思。這個傳說故事是記述的公元1709年,察汗丹津為修建拉卜楞寺,從拉薩邀請嘉木樣活佛。當(dāng)嘉木樣活佛來到時,察汗丹津帶領(lǐng)千名僧俗前去迎接,大設(shè)宴席款待。于是就把設(shè)宴地方的那條河叫做“第一條河”。這條河前的深谷就叫“第一彎”。根據(jù)史料記載,拉卜楞寺院是察汗丹津創(chuàng)建的?!肚嗪C晒抛鍤v史簡編》中寫道:“該寺初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兩年后竣工。康熙四十年,察汗丹津派人入藏,尋訪高僧,準(zhǔn)備建寺。四十八年,嘉木樣大師抵達黃河南蒙旗,定這一年為建寺開始。次年,選定大夏河邊浪慶灣扎西曲灘建寺,即今拉卜楞寺所在地,康熙五十年竣工?!雹哿d一之主編,齊,布仁巴雅爾等譯:《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內(nèi)蒙古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6年,第532頁。可見,這個地名傳說還是有歷史依據(jù)的,在時間上也是相一致的,起碼可以成為這個地名形成的佐證?!都疑健返膫髡f,還與察汗丹津的父親達爾吉包紹格圖吉囊的名字有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它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性。

      三、有關(guān)歷史人物的地名傳說的內(nèi)容取向

      從有關(guān)歷史人物的地名傳說的內(nèi)容取向來看,大約有以下幾個方面:1.與遠(yuǎn)征或戰(zhàn)役有關(guān)的內(nèi)容

      遠(yuǎn)征是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動,他為了蒙古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進行了多次的戰(zhàn)役,統(tǒng)一蒙古各部,進行了西征。因此,有關(guān)成吉思汗的地名傳說很多,例如:在《阿拉騰布拉格(金泉)》、《額貝河》兩個傳說中,就反映了圣賢成吉思汗西征時,披荊斬棘、歷經(jīng)艱險,戰(zhàn)勝唐古特國的歷史印跡,表現(xiàn)了對成吉思汗創(chuàng)建偉業(yè)的崇敬感情?!霸诶习傩湛磥恚祟惿钍嵌嘧兊?,城廓、碑樓也是會損壞的,只有山河是永恒的。因此,大汗的名字融化在山山水水之中,才會永恒地活在人民心中。這是蒙古人用巧妙的構(gòu)思,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民間傳說、故事,把成吉思汗的鞏固和睦團結(jié),建立統(tǒng)一國家的歷史功績被融化于千山萬水之中,讓自己的后代永遠(yuǎn)牢記不忘。”①(蒙古國)哈·桑普樂丹德布編者:《蒙古傳說大系》,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頁?!厄呑雍印返膫髡f故事,是描述忽必烈率兵攻打大理時,在今河南縣建立馬場、驛站等后勤供應(yīng)基地的歷史事實;《狹路》傳說故事,則是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卻圖臺吉殘余部隊被迫進入峽谷而被全殲的事實也是可信的;《馬海湖》、《石敖包》等傳說故事也反映了羅卜藏丹津在反清戰(zhàn)爭過程中某些歷史遺跡。

      2.與達官貴人和宗教高僧有關(guān)的的地名傳說的內(nèi)容取向

      特別是17世紀(jì)以后,宗教寺院成為蒙古族文化教育的中心,許多喇嘛高僧云集蒙古地方,傳播宗教文化,建立了不朽功勛。青海是藏傳佛教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也是土默特阿勒坦汗與第三世達賴?yán)飼?,商定在蒙古地方傳播黃教的策源地。因此,一些達官貴人和宗教高僧或著名寺院的名字也與民間傳說故事相聯(lián)系。例如《津思圖——頂子》、《恰卜恰》兩個傳說故事說到的土默特阿勒坦汗在這兩個地方迎接三世達賴?yán)铮⒁噪瑞?、佛差宴請之事而演變?yōu)椤敖蛩紙D”、“恰卜恰”兩地之名,是可信的?!稏|吳河》傳說故事,講的是察汗丹津修建拉卜楞寺,迎請第一世嘉木樣大師而得名的“第一條河”之名的由來。這些與寺院名或者與大僧圣賢有關(guān)的地名傳說,都說明了阿勒坦汗在蔡卜齊雅勒與達賴?yán)锵鄷?,蔡汗丹津在“第一條河或第一彎”迎請嘉木樣大師的歷史事實是真實的。

      3.與一些歷史人物的政治失誤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取向

      在《卻圖臺吉七個烽火臺》的傳說故事中,所說的卻圖臺吉是黃教的反對者,所以必然會遭到貶斥。和碩特部是以扶持、保衛(wèi)黃教而來到青海的,因此對于卻圖臺吉反對黃教的做法必定要遭到丑化和斥責(zé)。從宗教的角度來解釋,因為卻圖臺吉信奉紅教而反對黃教,因此,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七個烽火臺,就命遭厄運。實際是由當(dāng)時的社會歷史趨勢所決定的,本傳說的另一個版本《阿很大日山》說的是,卻圖臺吉是一位大學(xué)問家,他在青海傳授了幾種學(xué)問的事情。這一方面說明卻圖臺吉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人民群眾對于歷史人物的得失總是能公正、客觀、忠實地給予評價的。

      四、有關(guān)歷史人物的地名傳說的特點

      蒙古人自古以來就善于運用藝術(shù)手法來描寫自己的歷史,并為后代所繼承,成為一種傳統(tǒng)。從《蒙古秘史》到《黃金史綱》、從羅卜桑丹津的《黃金史》到薩囊徹辰的《蒙古源流》等,都是這樣撰寫的。我們從青海蒙古這些地名傳說中可以知道生活在青海高原的蒙古人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戰(zhàn)爭、政治、經(jīng)濟、遷徙、宗教行為、宗室興衰等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斗爭的歷史概貌。其特點是:

      1.充分反映了蒙古人有將歷史人物的事跡以地名的形式保存下來,傳給后代的文化心理。由于種種原因,蒙古人沒有將歷史人物和他們的事跡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條件,卻有將這些人物的功績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的山山水水的名字融為一體,傳給后代的習(xí)慣。青海蒙古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了下來,至今依然如此。

      2.蒙古人那時把藏傳佛教視為至高無上的信仰而崇拜,以寄托和反映自己的理想和期盼。蒙古人早在13世紀(jì)就開始推崇藏傳佛教。特別是土默特阿勒坦汗皈依黃教,在東蒙傳播黃教,授予索南嘉木措“達賴?yán)铩狈Q號。和碩特固始汗率領(lǐng)衛(wèi)拉特四部聯(lián)軍進入青海,扶持、保護黃教,并授予扎什侖寺法臺羅桑卻吉堅贊“斑禪博克多”稱號,使全蒙古信奉黃教,把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認(rèn)作有蒙古血緣的人。宗喀巴究竟是不是蒙古人,我國漢族學(xué)者早有定論,并在《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有明確地記載,而且在藏文史書中有“固始汗支持宗喀巴的黃教,并不是為了藏族的利益,因為宗喀巴是蒙古人,當(dāng)然要為蒙古人做事?!雹龠_·巴圖:《關(guān)于宗喀巴是否蒙古人》,《中國蒙古學(xué)》,2011年第2期,第12頁。歷代達賴博克多和斑禪博克多都明白地知道宗喀巴是蒙古人,因此,他們就將自己的宗教信仰向外傳播的要求和蒙古帝王官員們?yōu)殪柟套约旱慕y(tǒng)治地位的政治需要結(jié)合起來而相互利用。正是這種緊密的關(guān)系,蒙古人先后進軍青藏高原,完成了在蒙古地方傳播藏傳佛教和扶持、保護藏傳佛教的任務(wù)。例如《都蘭河》、《恰卜恰》、《第一條河》等傳說故事,都反映了當(dāng)時蒙古各部君臣百姓信奉黃教、期盼安寧的理想要求。這樣的內(nèi)容在青海蒙古民歌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例如不論是《政歌》,還是《宗教歌》,在其末尾都有一句“國家安定,宗教平安!”的祝頌詞,這正是萬眾百姓的國家穩(wěn)定、百姓平安的虔誠期盼。

      3.蒙古人把大自然視為神圣,就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地愛護生育他們的土地,并有著強烈的鄉(xiāng)土觀念,他們用“生我的土地是金子,飲我的水露是甘霖”的諺語來表達自己對于家鄉(xiāng)土地?zé)釔鄣纳詈窀星?,同時,也有很多表達這種感情的傳說故事,如《阿拉騰布拉克》、《三只山羊》等。

      小 結(jié)

      縱觀青海蒙古族的與歷史人物有關(guān)的地名傳說故事,其歷史價值是很高的,它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歷代蒙古王公貴族在青藏高原活動的歷史事跡。這些地名的價值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為研究地域歷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青海蒙古族雖然有非常豐富的歷史文獻,但是由于戰(zhàn)亂、政權(quán)更迭和長途遷徙等原因,許多歷史文獻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因此,這些地名傳說故事就成為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的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在一定意義上說,也可以成為考察有關(guān)史料的重要依據(jù)和線索。因此,海龍和烏云琪琪格兩人整理出版的《青海德都蒙古地名傳說》一書,是對已經(jīng)丟失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搶救,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地名傳說不但和歷史人物的事跡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而且其地名依然保留至今,仍在使用,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這些地名中,有些已經(jīng)消亡,有些正在發(fā)生變化。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由于某種戰(zhàn)亂、政治更迭,或者民族部族的興衰,蒙古人失去了原居住地,而遷徙到別的地方,使原來的地名發(fā)生了變化。

      (2)解放以后其他民族大規(guī)模地遷入,改換了原有的地名。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一些藏族文人隨意把原為蒙古語的地名改寫成別的地名,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如;可可西里、柴達木、格爾木、阿汗大日山(寺)、木里、蘇里(蒙古語叫木日、蘇日)、甘子河、吉爾木等多處地名。這種隨意性抹殺了一個民族部族的歷史軌跡和歷史文化的印跡,是不利于建設(shè)和諧社會和社會穩(wěn)定,而且研究地方史也是不利的。研究青海地名必須持科學(xué)、歷史、公正和客觀的態(tài)度,必須嚴(yán)格地、認(rèn)真地查閱漢、蒙、藏文等民族史籍、文獻資料和歷朝歷代地理圖表,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對青海地名做出正確的解釋。

      (3)原來的許多蒙古語地名被意譯成漢文名,例如:“金子湖,”“黑馬河”、“冷湖”、“牦牛山”等。

      2.地名直接與蒙古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文化相聯(lián)系,而且一代代傳承了下來,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在地名傳說中反映著蒙古人創(chuàng)造的包括以建筑物、寺院在內(nèi)的歷史文化成果,往往是對后代進行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珍貴教材。特別是藏傳佛教在蒙古地方廣泛傳播以后,梵藏宗教文化深刻地影響著蒙古人,從而在歷史文化、宗教信仰、醫(yī)學(xué)、民俗、飲食等各方面,都深深地烙上了宗教的印記。蒙古人總認(rèn)為佛教是高度文明組成的自然科學(xué)和社會科學(xué)的寶庫,因此他們通過建寺、禮佛來大力宣傳、傳播佛教文化。土默特阿勒坦汗的弟子們興建的“蔡卜齊雅勒寺”雖然被毀,但是已經(jīng)是不可磨滅的歷史事實。在青海蒙古族政教史上影響最大的扎藏寺、拉卜楞寺、都蘭寺等,依然是現(xiàn)在蒙藏兩個民族信徒的朝拜圣地。通過這些寺院向后代進行民族的輝煌歷史和文化的教育、傳播蒙古族佛教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3.對于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有著重要意義。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是當(dāng)今文化建設(shè)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應(yīng)該合理開發(fā),將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寺院、習(xí)俗、飲食、手工藝等介紹給別的民族,大力發(fā)展旅游事業(yè),不但能可以增加民間收入,而且對于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也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4.凸顯地方特色。地方特色可以分為自然地理特色和語言文化特色兩種。在這些傳說故事中,所描述的歷史人物,大多數(shù)都是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定居在青藏高原,作出過重要貢獻的真實的歷史人物。特別是阿勒坦汗、固始汗、卻圖臺吉、羅布藏丹津等,都是在這些地方生活和活動過的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名字或事跡都與地名相聯(lián)系。例如:“蔡卜齊雅勒”、“津思圖”、“伊克烏蘭”、“巴格烏蘭”、“馬?!钡?。不僅如此,而且這些地名的讀音都保留著青海蒙古語語音的特點。因此這些傳說是研究青海蒙古族地方方言的珍貴資料。

      猜你喜歡
      蒙古蒙古族青海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蒙古族“男兒三藝”傳承研究
      大美青海
      蒙古靴
      《雲(yún)使》在蒙古
      淺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蒙古香
      草原歌聲(2017年1期)2017-04-23 05:08:53
      青海行七首(錄二)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6
      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屆委員會委員當(dāng)選名單
      青海 管放相宜 漸入佳境
      集贤县| 双流县| 抚州市| 永川市| 庆阳市| 海门市| 通化市| 理塘县| 华阴市| 苍溪县| 招远市| 承德市| 临泉县| 城市| 樟树市| 西盟| 砀山县| 岳普湖县| 运城市| 惠水县| 洪泽县| 澎湖县| 安阳市| 桂东县| 镇赉县| 卫辉市| 娄烦县| 永安市| 宝兴县| 油尖旺区| 枝江市| 宝坻区| 奇台县| 社会| 比如县| 渑池县| 思茅市| 西畴县| 集安市| 康平县|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