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建
(江西省上饒市第二中學)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教育下培養(yǎng)的人才不能更好地對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我國教育都進行了改革。新課改下的教育更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學之間的合作性和個人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高中地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生的科學發(fā)展觀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高中地理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輔助作用顯得非常重要。
我國高中教育大部分較為重視學生的考試能力,把最多的地理知識單方面地傳輸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教會學生如何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學習過程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看清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摒棄以往的單方面授課形式,注重學習過程信息的反饋來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制訂地理課堂教學計劃。
老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做正確的決策:學習什么內容、掌握哪些學習技巧、如何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等。因此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設計地理課堂有效問題,在教學初期,老師先做出示范。教學初期,老師根據“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三維教學目標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從地理角度觀察問題的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創(chuàng)新精神。
另外,老師可以設計有疑點的問題對學生提出問題,再引導學生發(fā)散地理學習思維,從而自己找出問題的疑點再進行解答。
課前預習是學習過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是高中地理知識本身就“幅員遼闊”,如果學生不做課前預習,上課時就不能跟上老師的進度,當然提出的問題就沒有廣度和深度。比如,地理環(huán)境基本演化原理的學習,如果學生不做課前預習,沒掌握地理環(huán)境基本演化的原理,就無法設計并提出問題。
高中地理課堂提問是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的,老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特點來制訂教學計劃,從而使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合適的地理課堂有效問題。因此,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配合而實現。
王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13):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