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 陳于慶
高中政治是一門獨具特色的課程,其教學目標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政治、經濟、哲學等學科知識,而且還應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政治課堂還要對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而政治課因為涉及許多哲學理論和體系,相對而言邏輯性較強、比較抽象。因此,對于高中生來說,理解和掌握起來或許會有些困難。如此看來,就十分有必要在政治課堂中實施師生互動。
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學科較多,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會對政治學習有所輕視。認為其只需要將知識死記硬背下來,應付考試足以。再加上,政治課有著較為抽象、邏輯性較強的特點,比起其他學科來說,更加難以理解和學習。如此一來,導致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并不大,很多時候都是在老師的催促和監(jiān)督下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真正開動腦筋對問題進行思考,而是死記硬背為應付考試而學習。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學會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體會到政治學習的趣味性。如此一來,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政治學習中來。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的注意力是不可能長期保持固定不變的,尤其是對自制力較差的青少年而言。再加上政治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若只是一味地對書本知識進行講解,難以使學生在整堂課都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利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對這個年齡層的學生而言較為感興趣的例子來進行教學,并且在這過程中與學生持續(xù)進行交流,讓學生的注意力盡量集中在課堂的教學內容上。
學習習慣的良好與否不僅決定著其學習現(xiàn)狀,而且對其將來學習、職業(yè)生涯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十分重要。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實踐、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的一種行為傾向,一般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形成。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及時做筆記的學習習慣為主。雖然記筆記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久而久之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不假思索的壞習慣。而師生互動則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互動的過程中設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養(yǎng)成善于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雖然一些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中試圖開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但是因為一些主客觀因素,取得的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如何正確而有效地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實現(xiàn)師生互動是廣大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對師生互動策略進行全面而透徹的了解,將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理論相結合,按照切實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其次,在教師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將學生設定為教學主體。不能簡單地按照教參上的規(guī)定來設置教學目標,忽視學生,不能夠為了追求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教師不應照搬教參上的內容,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學生在學習該內容時的出發(fā)點、興趣點和落腳點。假設自己是學生,在學習這一內容時會希望用一種怎樣的方式來進行。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囊龑Ш头此迹寣W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例如,在學習“專政”這一知識點時,學生自然而然地可能會聯(lián)想到“專制”。此時,教師就應該將這兩個概念加以區(qū)分,并且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
每一位教師所教授的班級學生情況都可能不一樣,因此,在進行師生互動策略選擇時要切記不可照搬別人的模式。而是要在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互動內容和方法。例如,有的班級學生比較活潑,教師可以選擇以設置開放式的互動話題的方式,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師生互動中來。而有的班級學生較為沉穩(wěn),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們和老師一起進行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們體會到一種平等的交往、互助的學習氛圍。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其不僅在學生考試占據(jù)分數(shù),而且在日后學生走入社會仍然需要。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師生互動,在對這一教學模式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姆绞胶蛢热葸M行教學,并且要不斷反思、總結,力臻完美。
[1]佐斌.師生互動論 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 [M].華中師范大學出社.2002
[2]逯元華.淺談如何實現(xiàn)政治教學中師生互動[J].科學咨詢.2006
[3]]葉子、龐麗娟.試論師生互動模式形成的基本過程 [J].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