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卓資縣職業(yè)中學 溫建平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校本班學生的教學實際、能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導與主體作用的教法,才稱得上是“最佳”的教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對不同的教法進行恰當?shù)摹皟?yōu)化組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則提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產(chǎn)生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產(chǎn)生動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我們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從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點看:興趣具有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因果認識興趣和概括認識興趣四個特點。歸納起來,即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一般而言,初中或大多數(shù)高中學生學習物理有直接興趣,而高中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好的同學會由直接興趣轉向間接興趣。因而物理教學應抓住這個興趣特點,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以下僅從三個常見方面進行論述:
1.發(fā)揮實驗的獨特魅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喜歡學習物理,在物理學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行。加強實驗的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因此,物理實驗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2.挖掘教材的興趣點。
現(xiàn)行的物理課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圖片、漫畫,補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適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避免學究氣、成人化。正是這些增補的部分,蘊藏著極大的興趣點,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途徑和程序,它包括教師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方面,是傳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tǒng)一。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教法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教師“教”的實際,更要考慮學生“學”的實際。
1.講課內(nèi)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課程相對枯燥、抽象、深奧難懂,如果能使教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或把講課內(nèi)容故事化,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如舉雷雨天總是先見閃電而后聞雷聲為例,說明光速遠遠比聲速大等。
2.精心設計導入語。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鼻擅畹拈_頭設計,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chǎn)生強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3.幫助學生識記。
學習物理,理解和識記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要使識記有效果,就應多進行“意義識記”,即通過對概念、規(guī)律和結論等材料的理解而進行識記。在教學中,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幫助學生理解識記的材料。用精練的語言或瑯瑯上口的“順口溜”去整理、歸納所學的知識,使學生記得牢、學得活,達到鞏固興趣的目的。
4.為習題搭配實驗。
物理課中有不少的習題理論性較強,要求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物理習題教學中,如果學生的解題思路沒有及時跟上來,就容易形成教學的難點,嚴重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縱觀茫茫題海,卻有不少物理習題跟實驗緊密相連。如果在習題的教學中搭配物理實驗,用理論推導加實驗驗證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解題的“高原現(xiàn)象”,進而達到鞏固學習興趣的目的。
5.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
教師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能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鞏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轉變教育觀念,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物理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我國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出現(xiàn)了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改革實驗。其中既有一些結合中國實際從外國移植的實驗,如掌握學習、程序教學、暗示教學、合作教學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創(chuàng)性的實驗,如整體性的教學改革實驗、綜合性的教學改革實驗、單科性的教學改革實驗、課程與結構的改革實驗等。教師在加強業(yè)務學習的同時,應及時了解國內(nèi)外理科的發(fā)展趨勢,將啟發(fā)式物理教學思想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深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為最終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成績,從而讓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喜歡學物理,學好物理。
[1]張壽旭、戴亞玉.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的嘗試.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1特輯).陜西: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1.12.30:84
[2]謝千秋.王錠城主編.心理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0.8:212
[3]羅維治主編.中學物理教學論.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3:252~253.148~14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