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 馬曉寅
21世紀高科技的集成體毫無疑問是智能機器人,它是科學、數學、力學、電子、機械、計算機、人工智能、通信等等的融合。目前,很多發(fā)達國家已經開始開展智能機器人比賽,以此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機器人教學的優(yōu)勢是既可以迅速傳播信息,也可以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綜合素質等等。
1.小學機器人課程開展對小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據美國著名研究專家托蘭斯結論:針對小學生群體進行創(chuàng)造教育,可以加快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這其中必然依賴科學教師的正確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通常,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喜歡動手,這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機器人課程或比賽,可以使他們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發(fā)展,養(yǎng)成較好的重理論、抓實踐的學習習慣。
2.小學機器人課程開展對開展科學技術教育的重要性。
前面已經提到過,智能機器人是尖端科技的集成體,它綜合了多種學科的發(fā)展成果,同時也覆蓋了科學技術多個領域,開展小學機器人課程也為小學科學技術課程注入新的活力,通過豐富、有趣的機器人課程引領學生進入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激動人心的機器人世界,有效地克服科學技術教育的某些弊端。比如,過于強調軟件工具應用,缺失程序設計思維素質等。對科學技術教育的深入意義非凡。
一個民族的進步取決于創(chuàng)新,它是國家發(fā)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所以,我們應大力開展機器人教育,從娃娃抓起,培養(yǎng)出適應激烈競爭的、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新型人才。
1.小學機器人校本課程建設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興趣。
目前,教育學家研究的難題在于如何開發(fā)學生智力。機器人課程的建設能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由于機器人設計面較廣,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學生積極配合,主動加入,一方面掌握了理論知識,一方面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使之對科學知識產生興趣,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求知欲。
2.小學機器人校本課程建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
任何創(chuàng)作的前提都是基于創(chuàng)作意識。只有具備比較完善的創(chuàng)作思維,才能創(chuàng)造出比較完美的作品,獲得較高的創(chuàng)作成果。小學機器人課程建設強調了自主式和開放式的重要性,使學生作為主體滲入到課程中來,充分滿足他們該年段的表現欲,激勵他們大膽猜想、發(fā)揮想象、鍛煉意志、培養(yǎng)堅強品質,逐步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
3.小學機器人校本課程建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機器人課程的特色在于變學生客體為主體,被動為主動,每項任務全程由學生自主動手獨立完成,這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學生通過自主選擇材料,發(fā)揮自己的動手能力,運用不同的算法進行編程,逐步養(yǎng)成愛思考、愛動手、愛設疑、愛解疑的良好學習習慣,綜合培養(yǎng)了個人的設計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為創(chuàng)新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學習科學課四年級下冊《運動的快慢》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我特地帶學生一起來到學校中學部的機器人室,結合科學課程進行了一次機器人教學,具體的流程如下:
1.將本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設定1米無障礙的路程,學生計算得出機器人通過此路程需要行走的步數,輪流進行編程;
2.設定2米有障礙的路程,要求機器人必須繞過障礙物,走到終點,學生分別進行編程;
3.機器人行走比賽,把已經編程好的機器人放置場地進行行走比賽,要求機器人不能碰到障礙物,評判機器人達到終點時間最短,且繞過障礙物則取勝,并進行一二三等獎的頒發(fā);
4.總結機器人比賽經驗,小組分別派代表發(fā)表總結意見。
在本次活動中我發(fā)現,同學們對這樣的上課形式非常感興趣,學習效率很高,自主探究的熱情也空前高漲。這為我今后在科學課程中適當地引入機器人教學增強了信心。我認為可以在研究物體運動、力等課程的時候加入一些適宜的機器人進行講解教學,這樣可以形象化地讓學生直觀感受研究的問題,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
本文通過研究科學課部分課程提出機器人教學策略,探索機器人教學模式,使理論充分結合實際。實踐證明,我們的努力是有成效的,為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我們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機器人教學必將成為科學課的一部分被納入常規(guī)教學,希望我國的機器人教育能走向世界前列。
[1]馮金玨.教育機器人的開發(fā)與教學實踐[J].上海交通大學.2012.(10):101-104
[2]彭敏霞.小學機器人教育立體化教材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2013.(12):124-125
[3]邊勁松.小學開展機器人教育的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1.(05):78-81
[4]孫富春.機器人教學導論—分析、系統與應用[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1.(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