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縣上塘城西中學 王啟騰
新課改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互助型課堂,就是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變以個體學習為主為以互助學習為主,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課堂已不再是教師講授表演的舞臺,而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場所。但是學生在性格、氣質、知識和智力的發(fā)展水平上,又存在著個體差異,甚至差異很突出。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自主性、操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潛能的發(fā)揮,分層學習實質上是在差異性教學活動中,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加強相互溝通共同學習,分層次教學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保證優(yōu)秀生、激勵中等生、帶動后進生。
在全國實行素質教育,中小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實踐,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融合了分層次教學思想的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方法,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全班可根據(jù)人數(shù)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組,小組合作的方式一般是4人一組,我的做法是小組的劃分以學習成績?yōu)橹饕罁?jù),組內人員的搭配同時擁有好、中、差三個層次的成員,再結合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基礎、性格、性別及心理素質等進行個別調整,小組中既要有活潑型的學生,也要有自律性強的學生,從而使組際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基本保證合作學習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學習好的同學是小組內的小老師,學習中等的同學則是小組內的骨干,學習差一些的同學既是小組內的幫扶對象,又是小組內成果展示的發(fā)言人。讓優(yōu)生帶動學困生,喚起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同時,小組之間實行PK制,選定一個挑戰(zhàn)組,在一月內進行定項挑戰(zhàn),組內同學團結起來,互幫互助,每個學生帶著自學的收獲與思考進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觀點,在互助中鞏固知識。對挑戰(zhàn)成功的小組給予表彰與獎勵。學生在這樣的小組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喜悅。使課堂處處充滿活力、生機。
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全組的組織、分工、協(xié)調、合作等工作。組長應具備三種能力:提問能力、激勵能力和分辨能力。組長的主要職責是組織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體人員有序進行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副組長具體負責記錄討論、小組紀律、指導學困生。遇到有全班展示的機會,組長和副組長要優(yōu)先讓給幫扶對象,然后自己再補充。這樣,每一位成員分擔小組不同的責任,使其在學習活動中都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共同提高。同時也讓組長明白,教會學習困難的同學學習,讓學習困難的同學學懂知識的過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不但不會影響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任何一個班集體中,因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存在著差異,學習程度有“好、中、差”之分,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教學大綱的一般要求和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分層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教學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目標,及教學大綱中最基本的教學要求,適用于A層學生;二是中層目標,包括教學大綱中所有的教學要求,適用于B層學生;三是高層目標,即超過大綱原教學,適用于C層學生。這需要教師在整理完目標問題后給學生以解釋和明確各層次學生的任務,即A層要完成哪些問題、B層要完成哪些問題、C層要完成哪些問題。教師在編寫使用導學學案時,如何設計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明確自己應達到的目標是一個難題。學案實質上是教師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重要媒介。對于基礎很薄弱的學生,讓其通過學案掌握教學里的基礎內容;對于掌握能力一般的學生,讓其通過學案學會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而對于素質較高的學生,不光讓其通過學案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組自主互助學習過程中,如何讓所有的學生參與進去,尤其是后進生,他們能不能學到點什么,怎樣才能讓他們融入到每一個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中去,這是個難點。學案導學時要鼓勵后進生參與討論、發(fā)言,當發(fā)現(xiàn)學生發(fā)言出錯時,不必忙于糾正,而應讓他講完。同時把一些易答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重新鼓起他們學習的信心。
在教學中,教師布置作業(yè)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思維。但是大量的重復性作業(yè)會占去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抑制了他們自身興趣愛好的發(fā)展,優(yōu)等生成為機械學習的呆子,后進生則全無學習興趣,某些學生甚至于因害怕作業(yè)而形成對學習的恐懼。因此簡單的“一刀切”的作業(yè)模式,很難兼顧到學生學習的個性差異。因此,對于學生作業(yè)要進行“分類設計,分層評價”。
為了尊重學生作業(yè)事實,激發(fā)學生做作業(yè)的樂趣,我在設置課后作業(yè)時,改變以往硬性規(guī)定、機械單一的做法,將作業(yè)分為“必做作業(yè)”和“選做作業(yè)”?!氨刈鲎鳂I(yè)”一般為基礎題,主要用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一般每個同學都基本能夠完成,所以要求每個同學必須完成?!斑x做作業(yè)”是指老師布置的幾組題目中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可以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題目來做。選做題包含能力拓展題和探究創(chuàng)新題。能力拓展題主要是對知識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用,適合中等生。探究創(chuàng)新題主要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活用知識,適合學優(yōu)生。每日課外作業(yè)總量10小題左右,包括6道必做題和4道選做題(2道能力拓展題和2道探究創(chuàng)新題)。
對學生作業(yè)的評價也要體現(xiàn)分層的特點,采用分類評價學生作業(yè)的方法測評學生,就是對好、中、差作業(yè)的評價不按照同一個標準。對學困生判分適當寬松,采用表揚為主的評價,尋找并肯定點滴進步,促使其消除自卑,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中等生采用激勵評價,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勵其積極上進;對優(yōu)秀生判分適當從嚴,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重能力,促發(fā)展,激勵他們比思維的質量,比作業(yè)解題方法的多樣化。對學困生,做對基礎作業(yè),就可以給滿分。對學困生,做對能力拓展作業(yè),半倍加分,做對探究創(chuàng)新作業(yè),一倍加分;對中等生,做對探究創(chuàng)新作業(yè),半倍加分;對優(yōu)秀生,教會學困生或中等生解決更高一層的作業(yè),半倍加分。組內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督促,遇到疑難問題可以相互探討解決;組間成員可以相互監(jiān)督,遇到抄襲現(xiàn)象可以相互舉報,并實行扣分制。
層次作業(y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自主、能動作用能夠得到尊重和發(fā)揮,克服了一刀切教學的缺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內在潛力,較好地處理了面向全體學生與兼顧個別學生的矛盾。研究表明“分層作業(yè)、分層評價”在“培優(yōu)”和“輔差”方面的優(yōu)越性非常明顯,學生能在適合自己難度的題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體驗,有利于各類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1]教育部制訂: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張紅:自主互助學習形式下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江蘇教育研究.2004年4月
[3]楊莉娟:基于學生主體活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教育科學研究[J].2006年
[4]潘永慶:建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實踐與認識.當代教育科學[J].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