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史江華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改革,很多家長和學生談語色變,想象不出如果語文高考分值增到1 8 0分,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學,應該做哪些儲備工作,其實,考試的形式無論怎么變換,萬變不離其宗,語文考試看似瑣碎,不過依然是在考水平,考每個人對國語的涵養(yǎng)有多深。
我個人認為,語文學習要貫徹三大方面:
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他背唐詩、宋詞,這是很好的儲備。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小時候背的東西記得很牢固,大概與那時的新奇躍躍欲試以及記得東西少有關。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方面的儲備卻日漸減少,我認為,從小學到高中,孩子們應該分階段地讀背一些詩詞。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背誦首先就要理解,唐詩和宋詞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詩,意在言外,含蓄而悠遠,方寸之間卻又能讓人馳騁想象,語言精煉簡潔卻有一絲明確,在語言表達上會給學生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影響。
一些文言散文或小說也是可以讀的,尤其是經(jīng)典作品。很多學生反映高考文言文太晦澀難懂,為什么?因為讀不通。其實是因為儲備不足,一些專業(yè)術(shù)語、一些日常對話、一些習慣說法,甚至一些難解實詞都會成為攔路虎,我覺得讀一些散文或小說完全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畢竟文學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而且流傳千古的作品往往是一部當時社會的濃縮史,從它們我們仿佛看到了幾千年前的風物、歷史,正是一部人情史。
另外,人物傳記也可以讀一些,那往往是一個杰出人物的奮斗史,讀這樣的書,會給孩子很多精神上的啟發(fā)與幫助。
對于語文學習,只聽只讀不記也是不行的,畢竟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的人是少數(shù)。所以,要會做筆記,重點突出,為己所用。上課時認真聽課是首要的,但也要隨時記下重點難點要點,讀書時要有選擇地摘抄自己喜歡和需要的詞句,中國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要有所側(cè)重,有所選擇,養(yǎng)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摘抄只是淺層復述,如果有更深層的體驗,還需寫讀書筆記,因為讀書時感悟和感受稍縱即逝,只有寫成讀書心得才便于保存,也更能梳理自己的思路,使自己受益更多。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真心喜歡,才能發(fā)自肺腑用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對語文學習,我們千萬不要抱以功利的思想,要把眼光放長遠,因為這不僅是一門學科,它也是一種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是成人的必修課,是個人素質(zhì)提高的必由之路,語文即生活。
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高必然是語文素養(yǎng)高,也許,二者無法成為正比關系,但是,我相信,要想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一定要學好語文!語文的外延是生活,不要只把語文當作工具,而要把它作為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