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黎
(通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通渭743300)
馬疝痛是馬屬動物臨床表現(xiàn)上的一種復雜的綜合癥狀,俗稱馬肚子痛,中獸醫(yī)叫起臥癥,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現(xiàn)就筆者多臨床實踐中,關于馬疝痛的針灸、藥物綜合治療做一簡述。
疝痛病首先要分清是痙攣疝還是阻塞疝,阻塞疝要分清是胃和小腸阻塞還是大腸部位阻塞。
一是陣發(fā)性劇烈腹痛;二是腸音響亮;三是不斷排少量稀軟糞便或帶糞水的糞球和放屁;四是口色青白濕潤和耳鼻俱涼。但是病程拖延七、八小時之后,上述特癥已不明顯,或者轉為阻塞疝的病象,表現(xiàn)口腔發(fā)干,腸音轉弱或不正常,看不見排糞,聽不見放屁。
臨床表現(xiàn)腹痛劇烈,呼吸緊張,口腔粘滑,胃管探診排出大量酸臭氣體或液體,病畜表現(xiàn)神情緊張、噯氣、擺頭、刨地不安、痛疼更甚。
2.1.1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本病療效高,簡便易行,可針刺三江、分水、姜牙、耳尖、蹄頭、尾尖等穴。
2.1.2 藥物治療 針治不見效果時,可用藥物治療。
鎮(zhèn)靜止痛,可應用安乃近30~40 mL 肌注;或水合氯醛15~25g 加適量面粉漿,一次內(nèi)服;或0.5%普卡因50~150 mL,或安溴注射液100~200mL或水合氯醛硫酸鎂100~200mL 一次靜脈注射。
溫中散寒,和血順氣,可內(nèi)服白酒250 mL 或500mL(加水適量),可內(nèi)服樟腦酊20~30mL,茴香酊1~30mL、桂皮酊10~25mL。也可灌服中藥桔皮散(陳皮15g、白芷12g、木香12g、元胡12g、木通12g)。
2.2.1 針灸治療
①白針:可針分水、姜牙、通腸等穴。
②血針:放三江、四蹄、耳尖、尾尖等穴位血。
③火針:取百會、后海、通腸等穴位。
④水針:如后海穴注射0.5%普卡因30~50mL。
⑤腎囊封閉療法:長針頭刺入腎囊,注入0.5%普卡因。
⑥電針關元(實為腎囊封閉注射部位)。
⑦穿刺放氣,盲腸和左右大結腸鼓氣時,在相應腹壁鼓起最明顯部位,用2.5~3寸長靜脈注射針頭穿刺放氣,或通過直腸帶入連接60~90cm 長膠管(質(zhì)地硬一些)的靜脈針頭穿刺放氣。
2.2.2 藥物治療
內(nèi)服藥物:水合氯醛15~25g,酒精30~50 mL,乳酸10~25 mL,硫酸鈉300~500g,大黃末100~150g,陳皮酊30~50mL,溫水5 000~10 000 mL,一次胃管灌服。
加味大承氣湯(大黃100~150g、芒硝250~500g、積實30g、厚樸30g、玉片10g、木香30g)為末,開水(5 000~10 000mL)沖,待溫灌服。
如果阻塞物過硬,在應用上述方法的同時,再配合給予石臘油或食用植物油500~1 000 mL,或大油500g,效果更好。
注射用藥:靜注用藥,鎮(zhèn)靜止痛用藥同痙攣疝。促進胃腸活動用10%氯化鈉(200~300mL),對癥治療,強心、補液和解毒可用生理鹽水、復方鹽水、5%~10%葡萄糖、4%碳酸氫鈉、安鈉咖等。
用藥體積要小,或一次劑量分數(shù)次給予。為減少送胃管刺激和利于胃中氣體排出,胃管送入后可固定在頭絡上。具體方法:首先要導管減壓,之后灌入解痙止痛和止酵藥物,如水合氯醛15~25g,酒精20~30mL,乳酸10~20 mL,松節(jié)油20~40 mL,水300~500mL,一次灌服;或醋酸30~50 mL 加適量水一次灌服;或食醋500~1 000 mL,一次灌服。再接著要應用消食或促進食物后移藥物,可用下列方法:
①液體石臘或食用植物油500mL,胃管一次或分數(shù)次灌服。②當歸150~250g用清油或石臘油半斤,煎后除藥渣灌服。③山楂150~250g、神曲100~200g、麥芽100~200g水煎灌服。10%氯化鈉250~500mL,一次靜注。
疝痛是馬、騾的常發(fā)病和多發(fā)病,死亡率又高,但是,只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加強責任心,反復診斷,反復治療,精心、耐心治療,就會提高治愈率。
疝痛的診斷和其他疾病診斷一樣,必須通過問診、視觸叩聽、直腸檢查、胃管探診等綜合方法檢查,綜合分析判斷,才有可能作出比較準確的診斷。
俗話講“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說明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疝痛病畜的護理,首先要做到人不離畜,經(jīng)常牽磂動動,防止起臥打滾,繼發(fā)腸變位,胃腸破裂和其他臟器破裂。再者,病期暫不喂草料,只供給飲水。病愈后,逐漸恢復日糧,以防暴食,引起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