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娟
(福建福清龍華職業(yè)中專學校,福建 福清350300)
“身體可以影響頭腦的運作,行為可以和情緒相互作用,所以,情緒是可以控制的,快樂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做出改變激發(fā)正能量,就能成為全新的自己?!?/p>
—理查德·懷斯曼(英國心理學家)
在理查德·懷斯曼的理論中提到了“正能量”這個詞,“正能量”其實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后被引申為一切給予人信心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在語文教學這個大舞臺上,學生就像是學習的演員,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導演,教材則像是學習的劇本,演員、導演、劇本之間的互動和促進組成了語文教學這個大舞臺,認清三者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挖掘三者的“正能量”,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情緒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是促進語文教學舞臺煥發(fā)“正能量”的一條有效途徑。那么,如何挖掘出學生主體意識中的“正能量”,如何傳遞教學中的“正能量”,如何讓學生走進一種非常規(guī)“正能量”的學習方法,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筆者試圖對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正能量”的教學在此文中作一番具體的闡述。
從筆者十幾年的中職語文教學經(jīng)驗中可以看出:四分之三的中職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道德素質低,學習習慣差。就語文而言,整體語文素質低,給語文教學增加了難度。基于種種現(xiàn)象:有的老師緊追改革的步伐,但終因為學生難以提高學習興趣,停滯了前進的動力。還有的老師本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穿新鞋走老路”,唯一的課改亮點也僅剩下在課堂中增加了“提問—回答”之類的環(huán)節(jié),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課改”的理念??傮w來講,語文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方法依然陳舊。筆者以為目前中職語文教學的問題癥結在于:教師沒有真正做到“洗腦”,徹底改變教學觀念。中職語文課是學生未來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不僅僅是應付就業(yè)的一種“裝潢”手段,而是打好學生人文底蘊、提高精神涵養(yǎng)的重要學科,它的工具性特點更是學生走向就業(yè)崗位的“工具包”。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徹底摒棄“以教為中心”,進行知識傳授的舊模式,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于教學立足點而言,應由“以書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當然,這里的魚是有水的魚而非死魚;于教學目標而言,應由側重“積累知識”向側重“能力訓練”轉變,即“學—做”的改變;于教學模式而言,應由“主動講解—被動接受”型向“主動研討—主動發(fā)展”型轉變;于教學空間而言,應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教師只有在徹底“洗腦”后,懂得改變教學觀念,才能走向“洗手”進程,那就是改變教學方法。
記得有這么一則故事:有一個小孩不愿意吃飯,母親想盡辦法無濟于事。后來,母親靈機一動,把米飯盛在椰子殼里,沒想到孩子竟連吃幾碗。這就是著名的“椰殼效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教育不宜孤立、僵化、靜止,而要帶有趣味性,帶著求異心,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讓學習主體在不知不覺中主動進入積極“正能量”的學習氣場。
中職生是極富情感的一個特殊群體,也是極具個性的一個群體。一個擁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帶著“正能量”的語文教師,應該結合課文,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通過生動活潑、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有效地運作課程,多方位地打開學生的求知欲望,把他們帶進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氣場,讓他們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接下來,筆者就以說明文體的講解舉個教案實例。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說明文的特點是“說”,那么如何做到說得不呆板,不枯燥,有趣味性又能吸引學生的眼球,達到教學目的,我是這樣設計教材的。例如在講授《南州六月荔枝丹》和《介紹》這兩篇文章時,我將這兩篇文章整合成一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題名為《“小荷才露尖尖角”—說明介紹在幼兒課堂中的應用》。
教學案例:
1.分組,明確活動任務:①活動學習組(6組,每組4~6人),完成教師設置的活動情景任務。②活動評價組(1組,3~5人)負責制作評價表、獎項設置及材料收集等。③策劃保障組(1組,1~3人)負責攝影攝像及獎品購買等。
2.學習任務:①組建學習QQ群,教師發(fā)布活動課任務信息。②自學《南州六月荔枝丹》,了解三種說明順序、常用的五種說明方法以及科學小品文的特點。③教師擬定專業(yè)課中的技能項目(手工制作、繪畫、手語操、講故事等等),供學生參考選擇。④學生擬寫活動方案,要求用電子稿的形式上交。⑤各小組要在布置作業(yè)兩周內呈現(xiàn)介紹視頻(時間控制在8分鐘內)并于第二周的周一上交到教師郵箱里,以便教師存檔評價。⑥各小組組長在活動中記錄組員的分工情況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寫成活動小結,于第三周內以電子稿的方式上傳到教師郵箱。
1.了解各小組活動進展:①了解組內分工情況;②通過各小組上交的課堂小教案進行在線有效指導;③了解學生活動拍攝情況;
2.在學生自學的前提下,教師以《介紹》的五個知識點為導向,重在讓學生能借助相關材料,清楚地把握介紹事物的環(huán)節(jié)、了解被介紹對象、熟悉聽眾的情況、懂得用通俗準確的語言進行事物的介紹。
1.借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前將學生拍攝的活動視頻和方案打包發(fā)送到組長的郵箱中,任務驅動,由組長組織組員進行評價,并上傳評價表(二)。
2.學生活動展示,教師采用晉級淘汰的方式對學生的活動示范性評價。流程如下:
①圖片導入;②公布名次;③冠亞角逐;④成功逆襲;⑤獲獎演說。
總結反思活動過程,注重學科性的評價與反思。讓學生在對比中,在有過實施經(jīng)驗后,再反思,再修改,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通過以上這種實踐教學課改方法,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有了質的突破,階段學習掀起了新高潮,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鞏固知識,加深印象,還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升華到一個新的層面。
教師要想走出職場困境,應該加強科研能力,努力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在多方的平臺上,激發(fā)“自我發(fā)展”的愿望,提升“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同一科目的不同班級教學,教法應該是不同的,因為學生雖有共性,但個性更突出,教師應全面了解并詳細分析,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整體與個體相結合,按照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組織教學。
教學的主導思想應該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正能量”,以學生為主體導向,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在愉悅的氛圍里學習,在快樂實踐活動中積累知識,在互幫互助下茁壯成長。由此可見,教師不但要正確傳授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通過多種途徑,調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學校應根據(jù)教師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基本功訓練和信息技術培訓,使教師業(yè)務水平能得到提高。同時,教師也應該利用良好的平臺,積極參與教師基本功比賽,不斷地提升綜合能力。
總之,為了中職教育再上一個臺階,為了把學生的“正能量”充分挖掘出來,筆者認為,“洗腦”、“洗手”、“洗腳”三步走的格局是必需的。
[1]簡紅光.語文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J].龍巖師專學報,1996(4).
[2]楊四耕.微笑不止一個角度[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竇桂梅.我的教育視界[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李慶明.教育的可能[M].語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