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道亮
在國學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斷突出。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內容的構成要素,提高當代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語文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閱讀與寫作的相交點越來越多,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結合,有利于推動初中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是進行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法。下面,筆者針對語文教學內容,提出幾點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初中學生寫作素材資源的豐富,對于其寫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響的。在日常學習中,閱讀是學生汲取有效寫作資源的重要手段。將讀寫結合模式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去尋找與積累寫作素材。于閱讀教學中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寫作的真實感,將寫作與真實的生活進行結合,更有利于學生正確寫作觀的形成,讓語文學習可以反映生活,指導生活。
在講解《我的母親》一文時,筆者讓學生通過閱讀從文章中概括出作者描述自己母親的幾個典型事件。通過羅列與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了作者應用寫作素材的重點以及了解了寫作素材的內容。這樣的閱讀學習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內容,還能促進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讓學生明白在寫類似作文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去選擇素材。之后,組織學生以“我最親愛的人”作為題目進行寫作練習,給學生時間去擴大閱讀視野,獲取更多的素材,在讀寫結合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篇文章的結構是否合理,決定了文章的美感,也彰顯著作者的寫作能力。合理的文章結構不是隨意構建出來的,需要認真思考。但是,許多初中學生都是一邊寫作一邊思考,寫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而不是在寫作前對自己的文章做好整體思考。不以構思為前提的寫作行為是隨意的,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沒有靈魂的,這樣的文章不能真切地表達學生真實的情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去了解更多的文章構思方法與手段,有利于學生高質量地開始自己的寫作,促進學生寫作質量的提高。不同類型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結構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接觸,多分析。
在學習《小石潭記》一文時,筆者讓學生圍繞題目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思考作者寫作內容排序的原因和每一個段落之間的銜接方法等。另外,在講解《蘇州園林》時,讓學生學習寫建筑物的順序,了解文章的構思,認識到先總述再分述的寫作方式。之后,組織學生寫一寫讓自己印象最深的建筑物,以此降低寫作學習的難度,促進寫作效率的提高。
寫作,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模仿,誰模仿得好,對語言的應用能力強,誰就能在寫作學習中找到優(yōu)勢。無論是什么語言,都需要大量的模仿,在模仿中,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度會加深,應用技巧也會豐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摘取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句子或者段落進行仿寫練習,通過日積月累實現(xiàn)寫作能力提升。于閱讀中穿插仿寫可以落實到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為學生安排以周為單位的閱讀仿寫任務。讓學生每周進行5000 字左右的課外閱讀,從中進行500 字左右的仿寫練習,進而提高語言欣賞能力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寫作水平。
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不僅要在思想上進行,還要落實到行動中。但是,在教學改革的新風吹滿了整個教學界的今天,仍然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初中學校要關注語文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利用有效的學科培訓讓初中語文教師成為教學創(chuàng)新者。落實讀寫結合模式,教師要擺脫“一言堂”的教學理念,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將更多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才能促進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與閱讀相結合。
比如,在講解《提醒幸?!愤@一個泛讀文章的時候,鑒于其泛讀的性質,教師無須在課堂中不停地進行語文學科基礎知識的傳遞。本著教學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了加強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落實,教師應當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去發(fā)現(xiàn)文章中優(yōu)美的句子或者靈動的詞語,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去與文本互動。另外,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更可以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對自已的感想或者寫作的靈感進行積累,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開發(fā)出更多的寫作切入點。如此,語文課堂就可以在教師的設計與引導下變得渾然有趣??梢娊虒W創(chuàng)新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模式的重要基礎。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讓學生建立起讀寫結合意識,成為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一直是教師的配合者,教師做什么,學生跟著做什么,老師說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少在課堂中得到調動與發(fā)揮,因此,大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應當學習什么和怎樣學習。學生認為閱讀是閱讀,寫作是寫作,二者沒有關系,錯誤的教學反饋影響了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判斷,阻礙了讀寫結合模式的實施。要有效實施讀寫結合模式,教師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這是讀寫結合模式應用的終極目標。學生讀寫結合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微妙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去進行自主化的讀寫結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講解《大自然的語言》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看到大自然的語言,你們會想到什么”這樣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思維活動。一些學生會說自己想到了天相與諺語;一些學生會說自己想到了大自然的景色;一些學生會說自己想到了季節(jié)的變化。之后,教師提出“如果以大自然的語言為話題進行寫作,你們會寫這些東西嗎?”這樣的問題,會引導學生將讀與寫進行結合。課堂中的教學引導,會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中找靈感、找話題,不斷積累素材,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觀點。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是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也是推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手段。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雖然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但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及整體教育水平的方法。正視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的問題,開發(fā)豐富的讀寫結合方法,讓初中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