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文化親近到文化疏離——解讀芭拉蒂·穆克吉《老虎的女兒》中塔拉的精神實質(zhì)

      2015-08-15 00:50:27龔萍
      語文學刊 2015年15期
      關(guān)鍵詞:穆克故國塔拉

      ○龔萍

      (天津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222)

      芭拉蒂·穆克吉是活躍在當代英美文壇上的一位印裔美國小說家。她于1940 年出生于加爾喀達的富裕家庭,接受傳統(tǒng)的英式教育,于1969 年獲愛荷華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穆克吉本人曾四次處于移民境地:八歲從印度到英國;二十歲從印度到美國;二十六歲從美國到加拿大;四十歲又由加拿大回到美國。[1]150作為一位有多次移民經(jīng)歷的作家,穆克吉擅長汲取自身的移民經(jīng)歷描寫移民生活,其作品主要關(guān)注印度婦女及其在移民生活中的沉浮掙扎、新移民的身份認同等問題。

      穆克吉的處女作《老虎的女兒》發(fā)表于70 年代初,主要描寫一個受過美國教育的印度女子的返家之旅。穆克吉筆下的塔拉,與作者經(jīng)歷相似,無疑是作者本人的藝術(shù)化身。[2]23小說主角塔拉·班納吉離開印度次大陸,定居北美,嫁給一個西方人。多年之后在鄉(xiāng)愁的驅(qū)使下,她再次踏上在印度這片曾經(jīng)熟悉的土地,卻感到不適、沮喪和厭惡。主人公糾纏在自己美國化的思想與逐漸遺忘的印度記憶之間,不斷地追問自我文化身份,最終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成為印度的局外人,其對故國文化從親近到疏離的精神實質(zhì)是本文關(guān)注的焦點。

      一、無法割舍的故土情結(jié)

      小說主人公塔拉15 歲離開自己熟悉的印度,被父親送到美國接受教育。她的狀態(tài)就如A.H.馬斯洛在分析人的防御和成長關(guān)系時指出的一樣:“每個人在他內(nèi)部都有兩套力量。一套力量出于畏懼而堅持安全和防御,傾向于倒退,緊緊依附過去,害怕成長會脫離同母親的子宮和乳房的原始聯(lián)系,害怕承擔機遇的風險,害怕?lián)p害他已有的東西,害怕獨立、自由和分離?!保?]42對塔拉來說,切斷與印度的文化聯(lián)系,就如同孩子脫離了母親的乳房和子宮一樣,這使她產(chǎn)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和不適感,表現(xiàn)出對故土文化的親近和不舍。

      在紐約的學校里,她處處感受到歧視,比如她的舍友不愿意吃她的芒果酸辣醬等。在課堂討論時,她拼命維護自己的祖國和家鄉(xiāng)。她時常向上帝祈禱,希望上帝能賜予她力量使自己不至于在美國人面前崩潰。在思念家鄉(xiāng),感到絕望時,她經(jīng)常在自己周圍創(chuàng)造出類似于移民“文化飛地”(即在新移居地的陌生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熟悉的文化生存空間)[4]27的印度氛圍。有一次,她甚至取出自己所有的絲巾,熨燙過后掛在房間里,使房間充滿印度元素。在命運的安排下,她和美國人大衛(wèi)相戀并結(jié)婚。就像一位真正的印度妻子一樣,她盡職但狡黠。在這個西方國度里,她固執(zhí)地保護著自己的印度性。比如她堅持使用某些典型的孟加拉詞語,在婚后還保留自己家族的姓氏等。她渴望回到印度,重返家園,以徹底治愈身處異國的彷徨猶豫、害怕恐懼。于是,七年后塔拉帶著對母國故園的深情和牽掛,重返故土。

      二、無處不在的文化疏離

      然而,當塔拉回到印度,帶著西方之眼重新審視自己曾經(jīng)熟悉的印度時,母國的衰敗荒涼使她感到沮喪和厭惡。西方文化以它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她進行了“洗腦”,歐洲思想文化的價值觀念深深嵌入她的內(nèi)心,使她的思想情感、文化立場和精神世界都發(fā)生了明顯變化,表現(xiàn)出與故土文化的疏離和隔閡。

      這種疏離感在她初抵孟買時便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批判、拒絕、疏離的心態(tài)在她對印度街市和周遭環(huán)境人物的描述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曾使塔拉留戀不舍的孟買海濱大道,在她看來破舊得令人失望。而孟買的火車站“就像是醫(yī)院,擠滿了病怏怏的人和殘疾人,他們無精打采地坐在包裹和行李上……”。[5]19在從孟買開往加爾各答的火車上,她時刻想念美國火車帶有空調(diào)的舒適車廂,在這種心緒下,她以譏諷的口吻將與她同在一個車廂的一個尼泊爾人和一個馬瓦里人描寫得面容丑陋,行為可笑。這時,她開始思念自己的丈夫大衛(wèi),這種思念象征著她對自身美國性的靠攏或者對故國文化的剝離。而她的加爾各答之行也令她倍感失望。在她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加爾各答,成群孩童在綠蔭下嬉戲,貴族在自家宅邸的音樂室里哀婉嘆息。重回家鄉(xiāng),她發(fā)現(xiàn)令她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變得面目猙獰:充斥著加爾各答報紙的關(guān)于瘟疫、饑餓、暴亂、打架斗毆的新聞報道,河岸邊的火葬堆,患有麻風病的行乞小女孩,在街市上垃圾堆里翻尋食物的乞兒們……。這一切令人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排山倒海般地向她撲面而來,讓她惶恐震驚不已。

      她的故土文化疏離還體現(xiàn)在她和家人、朋友的交流之中。在美國生活了七年的她發(fā)現(xiàn)自己再也沒有辦法讓自己融入龐大的家族家庭里,也不能和兒時玩伴親密無間地交流。在母親眼里,她一意孤行嫁給了外國人,拋棄了自己的種姓,對于非常強調(diào)血統(tǒng)的婆羅門來說,這是最為恐怖的、巨大的變化。塔拉感覺母親因此而不再愛她,而且對于已經(jīng)不再是真正的婆羅門的塔拉在圣室里進進出出感到不悅,甚至對她的態(tài)度帶有一絲類似面對外國人才有的警惕和戒備。親戚們覺得七年的美國生活使她變成了一個舉止不當、頑固執(zhí)拗的女人。她曾經(jīng)的好友瑞娜也這樣對她說:“塔拉,你怎么變化這么大?你現(xiàn)在變得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過于歐洲化。”[5]105朋友們雖然欣賞她的美國式時尚和舉止,但作為虔誠保守的印度教徒,他們很難認同她的跨國婚姻。朋友們對西方男人有著“葉公好龍”式的喜愛,她們迷戀電影雜志上的外國人,但絕不能接受外國男人當丈夫。

      作為印度人,最重要的文化依傍和精神歸宿是被稱為“印度文明的核心”的印度教,這一宗教是印度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精神氣質(zhì)的基石,是印度人基本的精神生活。[4]11而塔拉對印度教信仰的遠離、淡忘是她與故國文化疏離最有力的證明。塔拉的家庭是正統(tǒng)的婆羅門,身為婆羅門后裔的她從小就在媽媽身旁看媽媽做祭拜,對于這些儀式她曾經(jīng)稔熟于心。而今海外歸來的塔拉竟然忘記了很多印度教的祭拜儀式。小說這樣描寫了塔拉在和母親一起進行濕婆神祭拜時的一個小小事件:“檀香膏被碾碎后,塔拉用手指將碎屑從黏糊糊的石片上刮下來,倒進一個銀碗里。但她想不起下一步該干什么了。她恐懼地意識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遺忘,這象征著一種死亡,象征著心靈的某個部分的僵硬,象征著軸和軸心的斷裂脫離。”[5]51另外,她兒時曾經(jīng)能倒背如流的祈禱歌現(xiàn)在也唱不下來了。這些事情都體現(xiàn)了塔拉以印度教宗教為核心的文化身份的遺失,意味著她精神世界里的西方性壓倒了她脆弱的印度性。西方教育已經(jīng)將她塑造成為一個異化的、西方化的自動流亡者。

      當昔日的夢想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沖擊下一再破滅,逃離也許是最好的出路。最終,對印度文化的疏離使塔拉選擇逃離故土。這種逃離首先體現(xiàn)在她對卡泰利大陸酒店的時常光顧上。在酒店房間里,她以觀光客的眼光居高臨下地觀察著加爾各答的混亂和騷動;讓自己置身事外地看著腳下真實印度的嘈雜喧囂。在這里,她暫時找到了安放自己無根文化狀態(tài)的處所。當這種文化疏離心態(tài)所產(chǎn)生的痛苦強烈到她無力承受時,她決定徹底逃離,即返回紐約。但是命運卻不讓她逃脫。當她欲返回美國時,卡泰利大陸酒店門口進行了一場游行,繼而轉(zhuǎn)變?yōu)楸┝κ录6齽t被困在大陸酒店對面的汽車里。小說結(jié)尾描述的暴力事件顯得意味深遠。在這起流血事件中,象征著舊世界等級秩序的喬伊卜·羅伊·喬杜里被殘忍地打死,這或許隱喻主人公印度文化身份的剝離。而普若諾勃在試圖解救塔拉時受傷也暗示著主人公文化身份轉(zhuǎn)變更迭的過程中必然產(chǎn)生的糾結(jié)、傷害和痛苦。文末,困在汽車里的塔拉顯然不顧一切地想逃離陌生的故土,她絕望地認為自己可能逃不出加爾各答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外國的種族歧視和困難沒有將她擊倒,卻被困在自己的祖國印度。當危險來臨之際,她瘋狂地想念著她的美國丈夫。這或許暗指相對其父母而言,現(xiàn)在的她能從外國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愛和安全感,從而點明小說的主題,即主人公塔拉對故土文化精神上的拒絕和排斥。

      三、結(jié) 語

      小說主人公塔拉出身印度婆羅門家庭,這種與生俱來的民族文化身份,注定了她與印度文化的血緣關(guān)系。正是這份無法割舍的文化身份使得她進行故國之旅,尋找故國文化之根;而移民經(jīng)歷使精神上使她遠離故國,陷入了兩個世界、兩種文化、兩段歷史之間的對話與沖突之中。此時的塔拉檢視著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歸屬,發(fā)現(xiàn)自己夾在故國和現(xiàn)在生活的大陸之間的荒蕪之所。背負著這種文化疏離心態(tài)的痛苦無奈和茫然無序,塔拉對近在咫尺卻又仿佛遠在天涯的印度文明無法達成文化包容姿勢,為本土文化上的他者。

      [1]劉晶.移民文學與《新印度小姐》——芭拉蒂·穆克吉訪談錄[J].外國文學,2012(5).

      [2]尹錫南.印度書寫與身份探索:芭拉蒂·穆克吉對奈保爾的模仿與超越[J].東方叢刊,2008(2).

      [3]A.H.馬斯洛.存在心理學探索[M].李文漸,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梅曉云.文化無根——以奈保爾為個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3.

      [5]Bharati Mukherjee.1987.The Tiger's Daughter[M].New Delhi:Penguin Books India.

      猜你喜歡
      穆克故國塔拉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關(guān)性質(zhì)的研究
      從宋初筆記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國情懷”——以《南唐近事》《江南別錄》等為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04
      故國·青銅
      故國·青銅
      “超現(xiàn)實”之鏡
      雕塑(2016年3期)2016-12-17 06:25:44
      給電線桿“穿”衣服的小女孩
      給電線桿“穿”衣服的小女孩
      中華家教(2016年5期)2016-05-14 16:33:59
      故國(組詩)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12
      意大利塔拉莫納奇奧遺址
      大眾考古(2014年8期)2014-06-21 07:09:50
      櫻花之音(童話)
      扬中市| 佛冈县| 五台县| 峨山| 南岸区| 黄冈市| 寻乌县| 关岭| 光泽县| 汤原县| 上虞市| 通州市| 金阳县| 綦江县| 察哈| 泸水县| 宁化县| 泽州县| 察雅县| 玛多县| 安庆市| 徐闻县| 普洱| 塔河县| 洪湖市| 涞水县| 天水市| 德江县| 普定县| 监利县| 宜兴市| 承德县| 威远县| 夏邑县| 长汀县| 白朗县| 舟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富源县| 秦皇岛市|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