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轍題畫詩探析

    2015-08-15 00:51:01訾希坤
    天中學刊 2015年4期
    關鍵詞:題畫蘇轍畫作

    訾希坤

    (齊齊哈爾大學 國際合作與交流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中國古代題畫詩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有的評論繪畫抒發(fā)自己的審美觀點,有的借題畫詩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有的從畫作出發(fā)抒發(fā)自己的議論,有的借畫面開拓新的意境。蘇轍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2200余首,其中題畫詩有26題51首,大部分創(chuàng)作于元祐時期,有46首之多。清代厲鶚編撰的《宋詩紀事》收錄蘇轍詩歌31首,其中題畫詩占26首,他是第一個對蘇轍題畫詩予以重視的學者。然而,目前學界對蘇轍題畫詩的研究尚不多見,故而對于蘇轍題畫詩的研究有待加強。

    題畫詩大致在唐代開始興盛,而提出詩畫一體的理論卻是到了宋代中期,誠如清代宋顧樂所云:“六朝以來,題畫詩絕罕見,盛唐如李太白輩間一為之,拙劣不工,王季友一篇,雖有小致,不能佳也。 杜子美始創(chuàng)為畫松、畫馬、畫鷹諸大篇,搜奇抉奧,筆補造化。嗣是蘇、黃二公,盡態(tài),物無遁形……子美創(chuàng)始之功偉矣?!盵1]179《杜工部集》現有題畫詩18首,不過他在論畫時注重畫家的技巧而忽視畫家的精神,如他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說:“弟子韓干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干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盵2]1150這首詩引起了人們對杜甫到底了不了解畫的疑問,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九韓干條下特謂:“杜甫豈知畫者?徒以韓馬肥大,遂有畫肉之誚”,并特說明“玄宗好大馬……天下一統,西域、大宛,歲有來獻,詔于北地置群牧。筋骨行步,久而方全……時主好藝,韓君間生,遂命悉圖其駿……遂為古今獨步?!盵3]189-190這里他特意指出杜甫所理解之馬并非韓干所畫之馬,以駁杜甫論畫講究形似之論。北宋時期,詩畫理論更為成熟,“蘇黃”等人論畫往往將詩與畫巧妙結合起來,從畫作之中發(fā)現藝術的內涵。蘇東坡有《書韓干牧馬圖》:“眾工舐筆和朱鉛,先生曹霸弟子韓。廄馬多肉尻脽圓,肉中畫骨夸尤難……”[4]721“肉中畫骨夸尤難”一句,點出韓干畫馬的精髓,看畫要看出其中的內蘊,這分明是針對杜甫詩“畫肉不畫骨”說的。蘇轍論畫也比較重視通過畫作傳神寫意,他在《畫嘆〈并引〉》中指出:“武宗元比部學吳道子畫佛、菩薩、鬼神,燕肅龍圖學王摩詰畫山川水石,皆得其仿佛。潁川僧舍往往見之,而里人不甚貴重,獨重趙、董二生。二生雖工而俗,不識古名畫遺意,作畫嘆?!盵5]1149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蘇轍比較看重能傳神達意的作品,對武宗元、燕肅學吳道子、王摩詰“得其仿佛”的畫作比較贊賞,而反對只重形似的趙、董二生“工而俗”的作品。

    在創(chuàng)作題畫詩時,蘇轍能揭示出畫作的話外之音。如其題人物畫《周昉畫美人歌》:“深宮美人百不知,飲酒食肉事游嬉。彈絲吹竹舞羅衣,曲終對鏡理鬢眉。岌然高髻玉釵垂,雙鬟窈窕萼葉微。宛轉躑躅從嬰兒,倚楹俯檻皆有姿。擁扇執(zhí)拂知從誰,瘦者飛燕肥玉妃。”[5]263周昉畫作善于表達人物的性情,《圖畫見聞志》卷五中記載:“郭汾陽婿趙縱侍郎嘗令韓干寫真,眾稱其善;后復請昉寫之,二者皆有能名。汾陽嘗以二畫張于坐側,未能定其優(yōu)劣。一日趙夫人歸寧,汾陽問曰:‘此畫誰也!’云:‘趙郎也?!瘡驮唬骸握咦钏疲俊疲骸嫿运?,后畫者為佳。蓋前畫者空得趙郎狀貌;后畫者兼得趙郎情性笑言之姿爾。’后畫者,乃昉也?!盵6]198蘇轍在題畫詩中對周昉畫作中的人物神態(tài)通過想象進一步描述,這些宮中美人或飲酒吃肉,或彈絲弄舞,或對鏡梳妝,或撫扇沉思,形態(tài)萬千,意象豐滿,普通人是很難見到宮中美人的,但是我們通過畫作仿佛聽到他們嬉鬧的聲音,仿佛看到他們或憂或喜的面容,仿佛窺探到他們塵封已久的往事。這都要依賴周昉畫作的傳神畫法:“俯仰向背樂且悲,九重深遠安得窺。周生執(zhí)筆心坐馳,流傳人間眩心脾?!碧K轍認為畫師周昉凝神靜氣,心無雜念,心物交接,在這種全身貫氣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出了這樣一幅惟妙惟肖的美人圖。

    蘇轍《韓干三馬》詩曰:“老馬側立鬃尾垂,御者高拱持青絲。心知后馬有爭意,兩耳微起如立錐。中馬直視翹右足,眼光未動心先馳。仆夫旋作奔佚想,右手正控黃金羈。雄姿駿發(fā)最后馬,回身奮鬣真權奇。圉人頓轡屹山立,未聽決驟爭雄雌?!盵5]295老馬的警覺與自信、中馬的躍躍欲試、后馬的雄姿俊發(fā),都被揭示得異常生動,一幅三馬競爭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他在隨后寫道:“畫師韓干豈知道,畫馬不獨畫馬皮。畫出三馬腹中事,似欲譏世人莫知。”蘇轍在這里明確指出,畫師作畫不應只求形似,而更應該畫出神韻,讓人通過畫作來得到啟示,“畫出三馬腹中事,似欲譏世人莫知”,將畫作沒有揭示的內容通過想象表現出來,從而將畫作引向更高境界。他在《次韻子瞻好頭赤》一詩中也有關于馬的議論:“沿邊壯士生食肉,小來騎馬不騎竹。翩然赤手挑青絲,捷下巔崖試深谷。牽入故關榆葉赤,未慣中原暖風日。黃金絡頭依圉人,俯聽北風懷所歷。”[5]306前八句寫沿邊壯士豪俊的騎馬之態(tài)及勇武之姿,后八句筆鋒一轉,寫那些在沿邊馳騁的駿馬被牽入中原當作寵物養(yǎng)在府邸之中,它們在失去了原來的生活環(huán)境之后,也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只能在憂傷之中凄慘度日。詩人意在通過畫作渲染一種不凡的精神氣度,人也正如這些馬一樣——如果沒有施展抱負及才華的機會,即使錦衣玉食又能如何?聯想到作者在元祐年間,雖然身居高位,但殘酷的黨爭使他身心疲憊,一方面他懷著忠君愛國之心,想有一番作為,積極上書言事,現存蘇轍奏議中直接議論時事之文章共有195篇,作于元祐還朝期間的就有188篇。他常在其論奏文中說:“今臣備位諫省,逢時艱危,若隱忍不言,實負天下。謹冒斧鉞之誅,以論其大者?!保ā镀蜻x用執(zhí)政狀》)“誤蒙圣恩收拔至此,不敢上負朝廷,下辜公議。是以為國排奸,有死無二?!保ā镀蛄T右仆射韓縝扎子》)“臣不勝憂國愛君之切,不顧死亡,以犯兇人?!保ā对倨蜃飬位萸錉睢罚俺级谎?,天下無敢言者矣。斧鉞之誅,所不敢避?!北彼瓮蹯栐凇锻焯K黃門子由》中贊其為:“一時經國慮,千載愛君心。”[7]102王十朋也說他“橫身政府,不避仇怨?!盵8]674但另一方面,蘇轍置身其中,且常處于斗爭漩渦之中心,因此他在“橫身政府”的同時亦經常有一種惶恐不安之避禍心態(tài),辭官外任則不失為一種逃避禍患方式,他在入朝之初,由于賈易黨助程頤,以策題案彈劾蘇軾,蘇轍在蘇軾辭官外任之后,亦上書辭官:“臣軾已具札子,乞除一郡。臣亦乞與兄同就外任,庶全臣子進退廉恥之分?!保ā镀蛲馊卧印罚┰v六年(1091年),蘇軾自杭州除吏部尚書,不久又遷為翰林學士承旨,蘇轍為擺脫援引兄軾之嫌,四次上書乞求外任:“伏乞圣慈察臣深心,除臣一郡,上以全朝廷之公道,下以伸兄弟之私義?!庇终f“若不知退避,下則群言可畏,上則陰譴可虞?!保ā缎殖擦殖兄计蛲馊卧铀氖住罚┛梢姰敃r蘇轍已深感黨爭之殘酷,禍患時時都有可能及身,其畏禍心態(tài)在這些乞求外任之奏狀中已表現得較為明顯了。但與其兄蘇軾屢次外任不同,蘇轍在元祐期間雖多次辭官請外,均未獲批準,因此在蘇轍這里那種渴求自由、自主,祈求自我性情怡悅之心情則表現更為強烈。然而,脫身于紛紛爭奪之名韁利場又不太現實,在身自不安之困境中,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來營造一個可供靈魂安息、心靈悠游之世界則變得較為切實,如元祐二年(1087年)作《書郭熙橫卷》云:

    鳳閣鸞臺十二屏,屏上郭熙題姓名。崩崖斷壑人不到,枯松野葛相欹傾。黃散給舍多肉食,食罷起愛飛泉清。皆言古人不復見,不知北門待詔白發(fā)垂冠纓。袖中短軸才半幅,慘澹百里山川橫。巖頭古寺擁云木,沙尾漁舟浮晚晴。遙山可見不知處,落霞斷雁俱微明。十年江海興不淺,滿帆風雨通宵行。投篙椓杙便止宿,買魚沽酒相逢迎。歸來朝中亦何有,包裹觀闕圍重城。日高困睡心有適,夢中時作東南征。眼前欲擬要真物,拂拭束絹付與汾陽生。[5]295

    詩歌通過再創(chuàng)造,給讀者呈現出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水畫面,通過品咂畫面之意境,調動自己往日的山水體驗,形成一個可供作者心靈悠游的山水畫卷。這里,作者已經厭倦了“包裹觀闕圍重城”的仕宦生涯,渴望在山水體驗中解放自己受羈之心靈,達到心靈之超脫。這雖然只是一種畫餅充饑似的心理滿足,但卻可以有效緩解作者在日益殘酷的黨爭傾軋中受羈累、束縛之主體意識。北宋畫家李公麟曰:“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性情而已。”[9]157而詩人也可以通過畫家所創(chuàng)造之意境抒發(fā)自己的性情,有時甚至仿佛身臨其境,如其《盧鴻草堂圖》云:“……嗟予縛世累,歸來有茅屋。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尚將逃姓名,豈復上圖軸?!盵5]302通過畫家一幅草堂圖來調動自己的審美體驗,感慨自己“縛世累”而不能自拔,渴望過一種如畫卷所描述那樣山水田園之生活,如果有可能,作者愿意從現實脫身,生活在圖畫里。再如《題王詵都尉設色山卷后》:“還君橫卷空長嘆,問我何年便退休。欲借巖阿著茅屋,還當溪口泊漁舟?!盵5]316也是借畫卷來寄托自己之感慨,表達自己欲歸隱山林的想法。在題山水一類畫作時,蘇轍表達對山林的向往,抒發(fā)其歸隱之情?!秴蜗5郎偾渌删謭D》云:“我來再三嘆,空有飛鴻慕。逝將從之游,不惜爛樵斧?!盵5]134《四明狂客》云:“失腳來游九陌塵,故溪何日定抽身。便同賀老扁舟去,已笑西山鄭子真。”[5]874《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三首》有云:“謫官南出止筠潁,此心通達無不之。歸來纏裹任紈綺,天馬性在終難羈?!薄坝藵O艇發(fā)吾興,愿入野寺嗟兒癡。行纏布襪雖已具,山中父老應嫌遲?!薄拔椅舻米镞w南夷,性命頃刻存篙師。江山別來今久矣,不獨能言能畫之。”[5]307大約畫上的景色太美了,當詩人看到這些畫作時,自然而然地觸發(fā)了自己的詩情及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而現實中又很難實現的對山林的向往之情,或者作者本性就是屬于自然的,是放蕩不羈的,出來做官是不得已為之。

    清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說:“又如題畫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寫出登臨憑吊之意;題畫人物,有事實可拈者,必發(fā)出知人論世之意。”[10]245蘇轍發(fā)揮了這種做法,作詩時將畫境與現實相結合,借題發(fā)揮,有所寄寓。

    蘇轍一生以政治立身,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寫了很多反映民間疾苦、譴責社會黑暗及關心國家命運的詩歌。他服膺儒家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胸懷有用世之志,早年初入仕途,即有許多論當世之弊的文章,王安石變法之初,亦積極參與新法。但隨著新法的推進,愈來愈烈的黨爭使蘇轍深陷其中,欲罷不能。他的一生不斷遭受打擊排擠,屢遭貶謫。蘇轍對世間的險惡自然洞若觀火,他深知稍不留意,就會與人以把柄。蘇轍在題畫詩中抒發(fā)了對現實的不滿與憤慨之情,他創(chuàng)作題畫詩絕非為題畫而題畫,而是借題畫詩抒情言志,表達對社會的批判與對自己之前行為的否定?!额}李公麟山莊圖》之《秘全庵》云:“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嘗違。溪山亦何有,永覺平日非?!盵5]314《延華洞》云:“共恨春不長,逡巡就搖落。一見洞中天,真知世間惡。”[5]315雖然“世道自破碎”“真知世間惡”,但詩人并不打算隨波逐流,他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中做到“全理未嘗違”,但這樣的生活畢竟不是詩人所向往的,所以他才說“永覺平日非”,否定了自己以前入仕的行為。

    在題畫詩中蘇轍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不屑?!顿泴懻胬畹朗俊吩疲骸敖鹫伦暇R本非有,綠蓑黃箬甘長貧?!盵5]296所謂的功名富貴都是虛幻的,“綠蓑黃箬”才是生活的本真,蘇轍借對李道士的描述表達了對一切功名富貴的否定?!肚仉椒蛉俗唏R圖二絕》其二云:“朱幀玉勒控飛龍,笑語喧嘩步驟同。馳入九重人不見,金鈿翠羽落泥中?!盵5]303秦、虢夫人當時生活之奢華在杜甫《麗人行》一詩中可見一斑,但最終的一切都是“馳入九重人不見,金鈿翠羽落泥中”,所謂的富貴都只不過是過眼煙云罷了。

    宋詩富有理趣,這是宋代詩人作詩時自覺的審美追求。蘇轍在創(chuàng)作題畫詩時,也有意追求理趣。

    一是對社會人生哲理的思考。如《韓干三馬》云:“物生先后亦偶爾,有心何者能忘之?!瘪R之先生與后生,這只是一種偶然的自然現象,但這不一定就代表先生者就一定強于后生者,在競賽場上,它們的機會是平等的,只有強者才是最后的勝利者,社會上也應如此,年長者自有其優(yōu)勢,而后學者通過自身的努力,也可以與之一較高低。其《畫學董生畫山水屏風》有:“人生初偶然,與此誰夭壽。厄窮妄自憐,一醉輒日富。”[5]1193人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偶然的,所擁有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既然這樣,還有什么抱怨和不滿呢。窮困與落魄不必太過在意,付之一醉,一切都釋然了。很有一種曠達超脫的境界。再如《題王生畫三蠶蜻蜓二首》其一:“饑蠶未得食,宛轉不自持。食蠶聲如雨,但食無復知。老蠶不復食,矯首有所思?!盵5]296描寫了饑蠶、食蠶、老蠶的不同神態(tài),這正象征了人世間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人在饑餓時自身自保,遑論其他,只有在飽食的狀態(tài)下才能有閑心思考問題。其二題蜻蜓:“蜻蜓飛隨隨,向空無所著。忽然逢飛蚊,驗爾饑火作。一飽困竹稍,凝然反冥寞。”[5]296蜻蜓在饑餓的狀態(tài)下只能以覓食為主,只有滿足了食腹之欲,才能安然入冥,蘇轍將最后的落腳點放在了“若無饑渴患,何貴一簞樂”,進一步申明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反觀社會及人生不也正是這樣嗎,如果百姓衣食不足,如何樂業(yè),不能樂業(yè)社會如何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個人道德與學識的提高都要在衣食足的基礎上才能完成。

    二是寓畫理于禪理。蘇轍在題畫詩中往往將畫理與禪理相結合,在畫理中寓含禪理?!赌U堂》云:“此心初無住,每與物皆禪。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5]313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夫陰陽陶蒸,萬象錯布,玄化亡言,神工獨運。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綷。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盵4]37中國繪畫講究神韻,運用墨的濃淡與線條的變化展示自然山川、宇宙萬物,蘇轍所說“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正是對繪畫中這一技法的描述,他沒有從正面描述,而是將繪畫原理與禪理結合,空靈含蓄,富有理趣。蘇轍在題畫詩中談禪理的也很多。如《華巖堂》云:“佛口如瀾翻,初無一正定。畫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盵5]313《瓔珞巖》云:“泉流逢石缺,脈散成寶網。水作瓔珞看,山是如來想。”[5]313在畫境中悟出禪境,將畫理寓于禪理,表現了蘇轍向往自然、擺脫現實的審美趣味以及用禪理來解脫的理想。他在《畫枕屏》一詩中說:“繩床竹簟曲屏風,野水遙山霧雨蒙。長有灘頭釣魚叟,伴人閑臥寂寥中?!盵5]244詩中所描述的野曠孤寂的意境正是詩人所向往的精神家園吧。

    總之,蘇轍的題畫詩表達了他的藝術見解、對社會人生的思考以及美學追求,他的題畫詩是古代題畫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能忽視的藝術珍品。

    [1][清]宋顧樂.夢曉樓隨筆[M]//小石山房叢書.虞山顧氏刊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2]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

    [4][宋]蘇軾.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宋]蘇轍.蘇轍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6][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

    [7][宋]張邦基.墨莊漫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2.

    [8][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宋]無名氏.宣和畫譜[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

    [10][清]沈德潛.說詩晬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猜你喜歡
    題畫蘇轍畫作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因不寬容而給自己砌了一堵墻
    孟子何以行此:蘇轍之問與宋代治道之爭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20
    《揚州八怪題畫詩考釋》——直抒胸臆,寄情于畫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8:59:46
    如何鑒賞題畫詩——以2019年高考試卷中的陳與義詩三首為例
    學生畫作欣賞
    《明 徐枋題畫詩》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4
    沈鵬《題畫人物》
    中華詩詞(2017年1期)2017-07-21 13:49:54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武夷山市| 沾益县| 宾阳县| 缙云县| 彩票| 高雄县| 上犹县| 分宜县| 绥中县| 青浦区| 大关县| 淄博市| 东阿县| 南京市| 仁化县| 锦屏县| 会昌县| 图片| 高州市| 阿克苏市| 扎鲁特旗| 措勤县| 呼玛县| 洛浦县| 五寨县| 营口市| 孟州市| 夏津县| 彭水| 彰化市| 墨江| 五华县| 宝兴县| 饶河县| 灵寿县| 九龙坡区| 马尔康县| 沅陵县| 佛冈县| 陵水|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