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王暢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中國 北京 100875)
2013年2月26日《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13)》指出,我們迎來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截至2013年老年人口數(shù)量將到2.02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4.8%。到2025年之前,我國的高齡老年人口將一直保持年均100萬的增長態(tài)勢。此外,有調(diào)查顯示,心理因素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越來越突出[1],但目前我國不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社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均比較低,心理問題較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和抑郁、焦慮等因子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2-3]。由此可見,在進入快速老年化的過程中,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關(guān)注。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單靠醫(yī)療保障心理健康對于老年人而言是難以承受的,體育鍛煉作為提高身體健康的一種既經(jīng)濟又具實效性的干預手段,其如何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值得研究。
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多種多樣,研究者們也已從多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我們將從鍛煉形式、鍛煉強度、鍛煉項目以及鍛煉時間和頻率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進行分析。
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主要包括兩種,即個體為主的鍛煉形式和群體為主的鍛煉形式。盡管有研究發(fā)現(xiàn),以個體為主的鍛煉形式與以群體為主的鍛煉方式不存在顯著差異[4]。但大量研究顯示,不同鍛煉形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存在差異,以群體為主的鍛煉比個體為主的鍛煉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進效益更大。更有研究發(fā)現(xiàn),以群體為主的合作型體育鍛煉形式對于人際關(guān)系敏感和焦慮的改善更加明顯[5-6]。
高悅利[7]將參加鍛煉的老年人劃分為:小強度、中等強度和大強度鍛煉量,發(fā)現(xiàn)三個不同等級老年人在支持體驗、舒適體驗、自主支持體驗、知足充裕體驗、幸福感總分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杜磊[8]發(fā)現(xiàn),較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顯示,老年人主要以有氧運動項目和民族傳統(tǒng)項目為主,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秧歌和健身舞等。且不同運動項目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均具有促進作用[9-13]。但不同的鍛煉項目具有其不同的鍛煉特征,產(chǎn)生的心理健康效益也各不相同。如賴愛萍[14]發(fā)現(xiàn),快走、慢跑組心功能、通氣功能明顯優(yōu)于門球和太極拳組。羅丹等人[15]發(fā)現(xiàn),扇子舞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優(yōu)于太極拳及快走。周成林[16]等人發(fā)現(xiàn),自行車、游泳、慢跑項目的鍛煉方式對促進老年人認知功能的提高效果明顯,而中國傳統(tǒng)的氣功、太極拳項目的鍛煉方式對調(diào)節(jié)老年人的情緒狀態(tài)效果更佳。張冬雪[17]也發(fā)現(xiàn),由快速到舒緩的鍛煉方式與老年人心理情緒基本呈正相關(guān)。
鍛煉持續(xù)時間和頻率的不同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會不同。陳維奇[18]發(fā)現(xiàn),在SCL-90的偏執(zhí)因子上,每周3至4次、或5次以上的鍛煉者顯著低于每周1至2次鍛煉的老年人,每次30至60分鐘或60分鐘以上的老年人顯著低于每次鍛煉不足30分鐘的老年人。張冬雪等人[17]也發(fā)現(xiàn),隨著鍛煉年限的增加,鍛煉時間的增長,鍛煉頻率的增多,老年人的心理焦慮和抑郁逐漸減輕。持續(xù)鍛煉年限在半年以內(nèi)、每日鍛煉時間不足30分鐘和每周鍛煉不超過3次的老年人,其心理焦慮和抑郁程度均要明顯高于相對應鍛煉年限、鍛煉時間較長和更經(jīng)常參加鍛煉的老年人。謝蓓芳等人[18]也發(fā)現(xiàn),老年人心理健康總趨勢是隨鍛煉時間的增長,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綜上所述,群體合作型、較高強度的持久鍛煉可能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較好,不同鍛煉項目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各不相同。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量文獻主要研究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效益,而忽略了不恰當體育鍛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當前我們還需要加強對不合理體育鍛煉的因素進行研究,為進一步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科學依據(jù)。
[1]唐崢華.南寧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10(2):100-102.
[2]邱蓮.農(nóng)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23(8):517-518.
[3]廉蓓.社區(q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152-153.
[4]解登峰,葛明貴,謝章明.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99-301.
[5]李妹,吉承恕.體育鍛煉組織形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影響[C]//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2009.
[6]呂仙利.體育鍛煉類型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1020-1022.
[7]高悅利.上海市老年人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30-31.
[8]杜磊.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程度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26-4427.
[9]朱紅軍,毛文忠.長年長跑鍛煉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12):81-82.
[10]程志清,勾慶華.太極拳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5):735-736.
[11]傅健,繆茂森,馬愛民,等.長期游泳鍛煉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6):44-46.
[12]王雷.太極柔力球?qū)η迦A大學老年人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
[13]鐘志兵,章文春,萬志莉.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9):850-851.
[14]賴愛萍,華明,陳劍.不同鍛煉方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影響的探討[J].浙江體育科技,2009,31(4):88-91.
[15]羅丹,李林,李婭慧.不同運動方式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J].當代護士,2012,8:1-4.
[16]周成林,于晶,謝虹.不同身體鍛煉方式對老年人心理效益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1):51-53.
[17]張冬雪,張志峰,郭炳彥.體育鍛煉對老年人心理情緒影響初探[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15(3):75-77.
[18]陳維奇.澳門特區(qū)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3.
[19]謝蓓芳,方永年,林永清,等.堅持體育鍛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0,26(5):5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