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會引發(fā)多方面的問題,不僅影響供電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也會造成其他方面的故障問題,甚至引發(fā)多相線路故障,必須加大對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力度。文章首先分析了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定位與選線的必要性,然后探究了具體的故障定位方法。
關鍵詞: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供電系統(tǒng);故障定位;故障選線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9-01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9.065
1 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定位的意義
10kV架空線路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頻率較高,故障發(fā)生后可能造成故障跳閘,電氣裝置損壞、繼電保護性設備不動作,配電線路大規(guī)模斷電等問題。這些故障問題的出現(xiàn)會為配網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引發(fā)較為復雜的事故與傷亡問題。引發(fā)架空線路故障問題的原因十分復雜,其中單相接地故障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單相接地故障會引發(fā)多方面的危害性問題,具體體現(xiàn)在:
第一,因為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10kV輸電線變壓器一端選擇三角形接法,尚未設置消弧線圈,某一線路出現(xiàn)單相接地故障,其他線路對地工頻電壓就會相對上升,使得用電設備走向過電壓運行模式,從而形成兩點、多點的故障短路以及相間短路問題,造成嚴重的跳閘停電問題,也可能導致電纜燒毀,引發(fā)嚴重的經濟損失性
問題。
第二,通常的配電網都選擇中性點接地模式。一旦線路出現(xiàn)單相接地故障,因為無法形成低阻抗短路回路,就會導致接地短路電流變小,出現(xiàn)小電流接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電網結構一般呈現(xiàn)出樹形結構,單端電源供電。因此,一旦出現(xiàn)單相接地故障,則很難判斷究竟故障所在的具體相路、方位,也就是無法準確定位故障位置?,F(xiàn)階段,針對這一問題依然選擇拉路法,依靠這一方法來實施單相接地選線,或者通過人工巡視的方法來目測故障接地的具體位置,這無疑會加劇供電部門故障排除的成本投入,也影響供電恢復的時間,從而引發(fā)更為嚴重的單相接地問題。
從以上分析能夠看出,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問題不僅會影響架空線路自身的運轉與運行,影響供電質量,還可能造成其他較為嚴重的供電系統(tǒng)危害和風險,而且當前的故障定位技術也相對落后,無法同現(xiàn)代化自動化的電力系統(tǒng)相適應,亟待改進和發(fā)展。因此,必須加強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技術和方法的研究,發(fā)揮這些方法的積極作用。
2 10kV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
2.1 以往的故障定位模式
10kV架空線路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定位通常采用人為的巡檢的方法,故障查找工作者要圍繞故障線路來巡查、尋找,逐漸排除發(fā)現(xiàn)故障點,最終解決故障。這樣的方法往往會延長時間,也會加大人力、物力等的投入與消耗,而且會影響用戶的正常用電,影響供電服務質量。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單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改進和優(yōu)化。
2.2 改進后的故障定位模式
2.2.1 阻抗法。當故障發(fā)生時,可以通過測量故障線路的電流、電壓,來計算故障回路的阻抗,再假設架空線路為均勻性,其長度與阻抗則成正比,根據這一關系,就能大致計算得出故障線路的位置。這一故障定位法最明顯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成本低、簡便安全;然而其也存在缺陷,那就是很容易受到路徑阻抗、電源參數(shù)等因素的影響。通常阻抗法適合應用在結構相對基礎、線路較為清晰、簡單的架空線路中。同時,阻抗法還存在一些弱點,那就是不能有效識別真正的故障點,也無法及時排除偽故障點。因此,阻抗法不適合用在分支較多、結構復雜的配網線路中,一般來說,阻抗法只作為一種附加的輔助性方法用在架空線路單相接地故障定位,將阻抗法同S注入法、行波法等有效配合起來,能夠更加有效地定位故障。
2.2.2 注入法。交流注入法的具體工作過程為:依靠重合器將發(fā)生故障的線路隔離出來,再輸入高壓信號,并使電流控制在100~200mA。再利用檢測器順著架空線路來逐級檢查,自隔離部位的初始位置開始到末尾慢慢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被檢測區(qū)段的前后存在兩倍以上的信號差,就能初步斷定故障點大概在這一位置。這種檢測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和弊端,這是由于通常情況下,架空線路和地面之間存在一定距離,更長的距離達到10米,期間電流也相對較小。然而,因為所測算的信號同流經線路的信號之間成正比。這種定位檢測方法無需過高的精度,對于故障點附近較為明顯、強度較高的信號,檢測器就能將其準確地檢測出,進而科學定位故障點,具體的信號源結構圖如1所示:
圖1 信號源結構圖
在線路所處的方位設置交流信號源,如上圖1所示,其中R代表變頻器,主要發(fā)揮著信號轉換的作用,能夠將50Hz的信號轉換成60Hz,以此為基礎將信號輸入線路重合器內,測出PT,故障處隔離重合器的一端通常帶電,其中T代表升壓變壓器,主要功能就是提升電壓,把發(fā)生故障的那一相線路同交流輸出一側鏈接起來,對應的輸入端接地,再注入60Hz、100~200mA的
信號。
S注入法也是一種故障定位方法,具體原理如圖2
所示:
圖2 S注入法
如果配網處于常規(guī)工作狀態(tài),那么UAN=UBN=UCN=U0假設A相發(fā)生短路故障,那么則有UAN=0,UBN=UCN不等于0,此時則應該參照相電壓的變化,從而分析得出故障的位置,也可以朝A相注入電流,那么其中就產生了電流,再途徑接地點F接地。因為發(fā)生故障的A相會出現(xiàn)磁場,對應來找出故障點。
2.2.3 行波法。架空線路出現(xiàn)故障問題時,會對應出現(xiàn)行波,可以根據行波在母線與故障點間來回往返所花費的時間來對應測算故障的實際距離,或者通過分析行波抵達線路兩側的時間差來對應測算出故障距離。這種故障定位法就是行波法,主要的行波法包括四
大類。
A類行波定位:就是通過依靠故障發(fā)生時出現(xiàn)的行波來具體分析單端故障所在的位置。B類行波定位:就是通過依靠故障發(fā)生時出現(xiàn)的行波來具體分析雙端故障所在的位置。C類行波定位:當線路發(fā)生故障后,認為地把脈沖信號輸入。E型行波定位:當單線接地故障出現(xiàn)后,在開關重合閘的一剎那來輸入電流脈沖。
同時,行波的運行會受到故障點的干擾,因為位于故障點之前和之后的波形會差異較大,位于故障點的相位差也會發(fā)生畸變,在已經定位故障區(qū)域的基礎上,憑借行波能量對應發(fā)現(xiàn)故障點。由于10kV配網拓撲結構相對簡單、穩(wěn)定,根據S、V的關系,能夠知道行波達到故障點的時長,對應算出行波能量。假設故障區(qū)域的行波能量忽然上升,則意味著能量較高的點為故障點,具體可以運用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i為節(jié)點行波;j為頻帶;x為離散點個數(shù)。
行波法的故障檢測法其構造相對簡單,便于操作,而且不容易受到各種變化性因素的影響,行波法在實際運用中,要想切實發(fā)揮故障定位的功能,就要重點捕捉行波波頭,明確波頭抵達的具體時間來明確故障的位置。行波法在故障定位中也存在一些弱點和問題,那就是由于行波信號屬于傳播性質的混合信號,這些信號可能會對行波定位故障的精準度帶來影響,因為不同的傳播方式,有不同的頻率分量,對應的傳播速度也不同,最終造成行波畸變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這樣就會影響行波法定位故障的精準度。
3 結語
10kV架空線路結構相對復雜,且存在較多的分支線路與節(jié)點,這就使得其故障判斷難免出現(xiàn)困難,必須加大對單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力度,開創(chuàng)更多的單相接地故障定位的科學方法,提高架空線路的運行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梁志瑞.一種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單相接地故障測距新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9,(5).
[2] 丁榮,王書孟,佟巖冰.10kV及以下配電線路典型故障分析與預防[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梁耀炳(1983-),男,廣東江門人,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新會供電局工程師,研究方向:配網運行及規(guī)劃管理。
(責任編輯:蔣建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