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象形字,以線條結(jié)構(gòu)事物形體的書面形式對漢語的音義對象“構(gòu)形”。要表達漢語的音義(對象的概念、語言的主旨),就存在以何種符號形式表現(xiàn);如何對音義對象進行選材、組織、結(jié)構(gòu);怎樣使事物的概念、含義鮮明、突出等符號表達方面的問題。因此,每造一個字就好比是寫一篇文章,象形字的造字思維與寫作的行文思維是一致的,是最微觀的寫作行為。象形字從寫作思維的角度可以分為三種:輪廓組形型象形字、局部借代型象形字、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
關鍵詞:象形字;輪廓組形;局部借代;環(huán)境襯托;寫作思維
古往今來,歷代文字學家分別從意義類屬、構(gòu)形、構(gòu)字視角、詞性等角度對象形字進行了分類。我們從寫作思維的角度,把象形字分為三種:輪廓組形型象形字、局部借代型象形字、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下面,從寫作思維的角度,對這三類象形字造字的寫作思維進行分析。
一、輪廓組形型象形字的寫作思維分析
輪廓組形型象形字以事物的典型特征為主題字義,將事物外形輪廓中所有能體現(xiàn)、渲染主題字義的部位都描畫出來。這類象形字運用重復的賦形思維:以事物典型的外形特征為主題字義、中心,將事物外形輪廓中與主題字義相關的所有部位全部進行描畫、賦形。例如“犬”(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字: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王國維說“腹瘦尾拳者為犬,腹肥尾垂者為豕”,“犬”字的每個部位的每一筆描畫都是對“犬”類瘦腹、尾巴上翹的典型特征的重復、烘托、強化——瘦腹、翹尾兩個部位從正面描寫出“犬”的典型特征;頭部(微微上揚)、耳朵、四肢三個部位從側(cè)面烘托、渲染“犬”類瘦腹、搖頭乞尾的主題形象。在這些部位的相互襯托、強調(diào)之下,“犬”字才能表義準確、清晰。
另外,從造字思維的角度來看,文字學家從結(jié)構(gòu)構(gòu)形的角度對象形字分出的“省體象形字”和“變體象形字”都屬于輪廓組形型象形字。具體言之:
“省體象形者,從象形字中減省一部分以為形者也。”省體象形字本質(zhì)上仍是對客觀事物外形輪廓的描摹,只是,此類象形字是根據(jù)各自所要表達的主旨字義的需要,而對事物整體外形輪廓進行的有所取舍、有所省略的描寫,這樣能更有效地突出描寫主題。例如:為表達日暮時分月亮初生時的形態(tài),就取“月”(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的一半為“夕”( 甲骨文、 金文、 小篆)來巧妙達意。同樣,“片”( 小篆)是對“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的取半;羊角之“”( 小篆)是對“羊”(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的形體之省……可見,省體象形字是為表達特定的主旨字義而在事物整體外形輪廓基礎上的省形,是整體輪廓組形之省,其思維本質(zhì)仍是輪廓組形。
“變體象形者,取他象形字易其全部之位置,或小變其筆畫以為字者。”與省體象形字一樣,變體象形字也是出于表達主旨字義的需要,而對事物整體全形輪廓進行有所變化的描寫,以變化的形體表達主題字義。這種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種是改變字形方向。例如:“人”(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倒過來是“”( 小篆),反過來則是“匕”(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又如:“”( 小篆)是對“止”(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的反寫;“”( 小篆)是對“丮”(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的反寫……另一種是小變構(gòu)字筆畫。例如:為表達“傾頭”的字義就將頭正腰直的“大”( 甲骨文、 金文、 小篆)之頭部向一側(cè)傾斜,由此就變成了表“傾頭”之意的“夨”( 小篆);為表達人走路時的動態(tài)之姿,就將中正之“大”(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的雙腿張開,手臂上下、前后舞動,由此就形成了表示人行走之意的“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都是以主旨字義為主題,在正立之“大”(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的基礎上進行局部的細節(jié)變化而形成的。
因此,文字學家從象形字結(jié)構(gòu)構(gòu)形的角度分出的省體象形和變體象形都是在整體輪廓全描、組形的基礎上,根據(jù)各自主旨字義表達的需要而對事物外觀形體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有所取舍、變化的描寫,以省略、變化之形形象地表達主題字義。我們認為:從造字思維的本質(zhì)上來看,省體象形和變體象形都屬于輪廓組形型象形字。
二、局部借代型象形字的寫作思維分析
局部借代型象形字不一一描寫事物整體形象的多個部位以進行重復性的充分表意,而只描繪事物形體中最有個性的、顯而易見、最具典型性的特色部位,以局部的“字眼”借代整體輪廓的全描。
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以局部借代整體的象形字比對事物各相關部位進行全描的輪廓組形型象形字要進步。從目前對《說文解字》中的象形字的研究來看,僅有“?!保?甲骨文、 金文、 小篆)、“羊”( 甲骨文、 金文、 小篆)二字是以局部借代整體的象形字。此類象形字應該是在漁獵經(jīng)濟向農(nóng)耕經(jīng)濟過渡轉(zhuǎn)變,狩獵圈養(yǎng)牲畜成為原始人生活主業(yè)的時期出現(xiàn)的:一方面,牛羊是重要的農(nóng)耕牲畜,人們只根據(jù)最具代表性的頭部外形即可辨認其為何物。另一方面,先民們很早就將牛羊的頭部做成面具用于膜拜、祭祀等活動,有的部落還以之為圖騰、族徽。例如:紅山文化遺址的出土文物中,有一類雕像的頭部上面雕刻有羊角的造型。因為牛羊的頭形在原始圖騰崇拜、宗教祭祀、生產(chǎn)活動中為人們常見,其以局部借代整體的意義已經(jīng)早就為人們所熟悉,所以在象形造字的時候,就直接將其挪用過來。
從造字思維的角度來看:事物眾多的系統(tǒng)特征,總會有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獨特個性所在。因而,在有限的龜甲空間內(nèi)刻寫外形特征鮮明且人人熟知的事物時,不必要將其形體輪廓全部描畫出來,只需抓住其典型的個性特征,就能引導讀者以局部感知整體對象。例如:在“ ”(牛)字中,象征力量的牛頭、牛角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的地位,而其身體的其它部分則全部省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某一整體式樣中各個不同要素的表象看上去究竟是什么樣子,主要是取決于這一要素在整體中所處的位置和起的作用”。在先民們看來,牛最重要的、最能代表特征的部位,莫過于牛頭、牛角。因此,牛的“整體式樣”完全可以由牛頭、牛角“這一要素”代表,只要選好這個重要的要素,“?!弊志褪且粋€完整的意象。
總之,牛羊二字為局部借代型象形字: (牛)以雙角向上內(nèi)曲的牛頭代替整頭牛, (羊)以雙角下曲的羊頭借代全角的羊。局部特征型象形字不僅簡潔、省時、省力,還可以收到“意在言外”的深層表達效果。這與后世做文章的原理是一致的:創(chuàng)作時,不能把話說絕、把意表盡,要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這樣,文章才有張力,才能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以局部特征借代整體形象的象形字也是如此,在給識字者以無限想象空間的同時,又增加了回味無窮的韻味??梢哉f,象形字這種以局部特征借代整體形象的構(gòu)字思維是“借代”這一修辭手法的最早體現(xiàn),為中華民族后世的寫作、思維、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的寫作思維分析
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不僅將造字的主體事物描畫出來,而且將其周圍相關的其他事物、環(huán)境也一并描畫出來,以他物連帶依托象形,借環(huán)境渲染、襯托主體事物。
裘錫圭:“又有一些象物字的字形比較復雜。這些字所象的東西很難畫出來,或者孤立地畫出來容易跟其它東西相混。所以為它們造象物字的時候,需要把某種有關的事物,如周圍環(huán)境、所附著的主體或所包含的東西等一起表示出來,或者另加一個用來明確字義的意符?!庇行┦挛镫m然有形可象,但自身特征不明顯,不能獨立地區(qū)別于他物;或者是其形體無法直接描繪,人們通過單獨描畫事物的形體無法準確的識別所象之物。這就需要:一方面把主體事物用簡略的線條勾勒出來;另一方面把與其相關的物體也連帶描繪下來,以襯托、彰顯主體事物。
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中所依附、連帶的部分,有的跟主體是同體的關系,有的則是異體的關系。同體依附是指主體事物與其所依附的部分屬于同一事物,是同一事物的兩個組成部分。例如:瓜( 金文、 小篆)、果(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眉(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等,主體事物與環(huán)境是同體依附的關系。異體依附是指主體事物與其所依附的部分屬于不同的事物,二者組成一個意義識別系統(tǒng),表義主體借助連帶畫出的語義環(huán)境的襯托來確定、限制、提示字義。例如:牢( 甲骨文、 金文、 小篆)、食(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巢( 小篆)等,主體事物與環(huán)境是異體依附的關系。無論表義主體與其依附的部分是同體還是異體,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與其他類型的象形字的基本造字思維是一致的:對事物外形輪廓的選擇性描寫,在部分與整體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中識別字義,只不過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將這種聯(lián)系擴大到了事物間的更大的系統(tǒng)中:借助不同事物外貌特征間的相互關系來表達字義。例如:“眉”(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字,如果沒有“目”( )的襯托,只是畫出眉形的輪廓,人們很難看出其所象對象是眉毛之形。再如:瓜( 金文、 小篆)象瓜之本體和瓜蔓;果(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像樹上結(jié)著一個大大的果實,既有果實,又有生長果實的樹木之形……
當然,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中的主體事物與起襯托、渲染作用的環(huán)境有主次關系:表義主體是主,連帶環(huán)境是次。例如,“瓜”、“泉”、“果”、“州”等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作為表義主體的主要事物是瓜藤上結(jié)的果實、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泉水、樹枝上掛的果實、河水中的陸地,而位居次要的襯體是瓜蔓、山崖泉眼、樹木、河川。此類象形字以襯體烘托主體,一主一次,形成一個主賓結(jié)合的意象,既可以襯托、突出主體,又有意象的整體感與生命的本源感。
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的構(gòu)字思維孕育了“襯托”的修辭手法,對后世的寫作、文化有深遠影響。同時,環(huán)境襯托型象形字還體現(xiàn)了古人系統(tǒng)觀、聯(lián)系觀的辯證、唯物思維,于無形之中孕育了早期哲學:世界是一個整體,人與世間萬物都包含在宇宙之中。整體中含有部分,部分離不開整體,部分之間又息息相關。
每造一個字就好比是寫一篇文章,象形字的造字是最微觀的寫作行為。其值得我們從造字思維學、表達學,即寫作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揭示華夏民族的在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的基本思維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J].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段注.成都:成都古籍書店影印.四川新華彩印廠印刷,1981年.
[3]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年.
[4]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5] 王筠.說文釋例.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年.
[6] 馬正平.高等寫作思維訓練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7] 聶焱.論漢字造字法的思維模式.湘南學院學報,2005年06月,第26卷第3期.
[8] 雷黎明.《說文解字》象形字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作者簡介:劉娟,(1985—),女,漢,山東威海人,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文法與經(jīng)濟管理學院中文系,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寫作學研究,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北二路277號,18554603336,liujuanhappygir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