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強(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州詞人周慶云述論*
馬 強
(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浙江湖州313000)
周慶云是清末民初時期的湖州商人,湖州地區(qū)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培養(yǎng)了他的儒商氣質(zhì)。周慶云一生熱心于鄉(xiāng)邦文獻的整理,整理刊刻了《南潯志》《潯溪文征》《潯溪詩征》《潯溪詞征》等典籍。同時他也是一位文學活動家,在民國前期的上海組織了眾多的詩社、詞社活動,推動了這一時期上海地區(qū)的詩詞唱和。作為詞人,他的詞作寄寓了深深的故國之戀與憂愁之情。
湖州;周慶云;民國詩社;民國詞社
周慶云(1866-1934),字景星,號湘舲,別號夢坡,湖州南潯人,舂音詞社、漚社詞人。清光緒七年(1881)秀才,后以附貢授永康教諭,例授直隸知州,均未就任。周慶云為南潯巨富,曾任蘇、浙、滬屬鹽公堂總經(jīng)理。周慶云精通詩、詞、書、畫,著述頗豐。有《夢坡室叢書》45種、《中國鹽法通志》100卷。另有《夢坡詩文》《南潯志》《莫干山志》《潯溪詩征》《潯溪詞征》《潯溪文征》《歷代兩浙詞人小傳》等。
(一)晨風廬唱和
“晨風廬唱和”是指民國初年流寓上海的清代遺民在周慶云的寓所進行的一系列舊體詩吟唱活動。據(jù)《吳興周夢坡先生年譜》記載:宣統(tǒng)三年九月十五日杭州獨立,二十九日周慶云攜家眷遷往上海。[1](P49)周慶云在其寓所先后組織了四次消寒唱和(晨風廬唱和),而且刊刻了《壬癸消寒集》《甲乙消寒集》。參與唱和的都是民國時期的文壇名流,如壬子年集會在周慶云的雙清別墅,出席者有二十九人:劉語石、許子頌、錢聽邠、繆荃孫、汪淵若、潘蘭史、吳昌碩、徐貫云、余笏堂、施贊唐、繆蘅甫、朱念陶、陸純伯、錢樸儒、王伯弓、吳子修、錢履樛、吳穎函、張石銘、徐冠南、沈醉愚、俞瘦石、李子昭、趙浣孫、楊仲莊、陶拙存、劉翰怡、諸季遲、長尾雨山(日本)。其中湖州人有劉承干、周慶云、吳昌碩、陸樹藩、張鈞衡五人。[2](P300)但是真正可以展現(xiàn)“晨風廬詩人群”作品全貌的并非上述兩部作品,而是《晨風廬唱和詩存》(1914年出版)、《晨風廬唱和詩存續(xù)集》(第一二卷1918年出,第九至十二卷1923年后出)[2](P301)這兩部作品集。據(jù)筆者統(tǒng)計,《晨風廬唱和詩存》作者有八十多人,如果加上續(xù)集作者,一共有九十二人。[2](P301)晨風廬唱和的形式有祝壽、聯(lián)詩與圍繞書畫進行題詠,如1914年甲寅消寒第一集,便是圍繞周慶云所藏董文敏手書冊十四種進行征題。[3](P171)晨風廬唱和在民國前期的上海舊體詩詞唱和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的淞社在當時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淞社
淞社是在晨風廬唱和詩人群的基礎(chǔ)上建立的。劉語石《晨風唱和詩存序》云:“(周慶云)尤癖于詩,自與予交即勼同志作銷寒會,寓公過客聞聲相慕,每集夢坡與予詩先成,嗣后續(xù)結(jié)淞社,應(yīng)求益廣?!雹僦軕c云編《晨風廬唱和詩存》,1914年刊,第4-6頁。1913年上巳日(三月初三)淞社在徐園成立,出席者有二十二人。[1](P51)首次參加淞社的湖州人有劉承干、周慶云、吳俊卿、陸樹藩、張鈞衡五人。[2](P301)當然這天正好是文人傳統(tǒng)的“修禊”日,而且這一天梁啟超在北京萬牲園、樊增祥等超社成員在上海樊園,同樣進行了“修禊”,這樣的活動在當時是頗有深意的。周慶云《淞濱吟社序》云:“古之君子遭際時艱,往往遁跡山林不求聞達,以終其生?!裾咻溶薏痪?、蔓草盈前、雖欲求晏處山林而不可得,其為不幸為何如。耶當辛壬之際,東南士人胥避地淞濱,余于暇日仿月泉吟社之例,招邀朋舊,月必一集,集必以詩選勝。攜尊命儔嘯侶,或懷古詠物,或拈題分韻,各極其至。每當酒酣耳熱亦有悲黍離麥秀之歌,生去國離憂之感者。嗟乎,諸君子才皆匡濟,學究天人,今乃僅托諸吟詠,抒其懷抱,其合于樂天知命之旨歟。……”②周慶云編《淞濱吟社集》,1914年刊,第8頁。
據(jù)上述這段序言,我們可以考察出周慶云等人當時的心情。序中提到的月泉吟社是元代的遺民詩社,淞社即是仿照月泉吟社而建立。周慶云等人組建淞社也是為了抒發(fā)“黍離麥秀”“去國離憂”之情,這就使淞社帶有了某種遺民色彩。淞社活動一共集會五十七次,最后一次是1925年花朝節(jié),到會者二十余人。[1](P96)
(三)希社
1912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高翀與程棣華在上海豫園壽暉堂發(fā)起成立希社,希社之名乃仿幾、復二社而定,該社以尊孔為目的,提出“翼衛(wèi)圣教,昌明國學”的宗旨。
周慶云在1925年《希社中興續(xù)編序》中說:“希社創(chuàng)于讓清宣統(tǒng)壬子中元,由吳中高太癡征君、上海程棣華布衣發(fā)起,余與蔡紫黻、潘蘭史、姚東木、鄒酒匄、戈鵬云贊成其社……,以壽晦堂為社集,月凡一舉,文酒高會,風靡一時,由是各省文英紛紛入社,不數(shù)年社友多至四百余人。”③周慶云《希社叢編續(xù)編序》,高翀等《希社叢編》,民國十四年刊。在這段文字中,周慶云回顧了希社的發(fā)起、中興。他是希社的早期成員,參與了希社的大部分社集活動,周慶云在希社中共作了詩二十五首,詞八首。
(一)舂音詞社
1915年2月4日舂音詞社成立,舂音詞社至1918年結(jié)束,共有社集十七集。關(guān)于舂音詞社成立,學界尚有爭議。筆者傾向于舂音詞社由周慶云創(chuàng)立,這一點在《吳興周夢坡年譜》中有記載。[1](P59)社員有龐樹柏、吳梅、袁思亮、夏敬觀、周慶云、潘飛聲、曹元忠、白中磊、李孟符、陳方恪、葉楚傖、況蕙風、林葆恒、楊鐵夫、林鹍翔、郭則沄、黃孝紓、邵瑞彭。周慶云參加了第五集、第十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第十七集,且都有詞作,如《綠意·預祝荷花生日舂音社集》《燭影搖紅·賦唐花舂音社集》等,周慶云不但參加舂音詞社,而且還在自己的雙清別墅舉辦過社集。[1](P61)
舂音詞社在民國時期的上海詩詞社中占有較重要地位,王蘊章曾說:“海上詞社,以民初舂音為最盛。”④王蘊章《舂音余響》,《同聲月刊》第一卷創(chuàng)刊號。這緣于參加詞社的都是當時文壇名流,如朱祖謀、徐珂、夏敬觀、葉楚傖、況周頤、吳梅等,囊括了詩壇、詞壇、曲壇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舂音詞社也為后來的漚社積蓄了力量。社中朱祖謀、夏敬觀、周慶云、潘飛聲、袁思亮、林葆恒、林鹍翔、黃孝紓、陳方恪都是后來的漚社骨干。
(二)漚社
民國十九年(1930),夏敬觀、黃孝紓在上海倡立漚社,社員共二十九人,以東南地區(qū)詞人居多,如浙江籍詞人朱祖謀、林鹍翔、周慶云、姚景之;江蘇籍詞人冒廣生、王蘊章、吳湖帆、陳祖壬、趙尊岳;福建籍詞人林葆恒、郭則沄、梁鴻志,黃孝紓;廣東籍詞人楊鐵夫、潘飛聲、葉恭綽;還有少數(shù)安徽、天津、江西籍詞人。漚社詞人每月一會,每次以社員二人輪流主持,題各寫意,調(diào)則同一,并將二十次社集之作合刊為《漚社詞鈔》。
漚社成員的年齡和身份較多樣化,在年齡結(jié)構(gòu)上新老并存,可分為老中青三代。老派詞人多數(shù)曾在前清任職,如:朱祖謀曾任廣東學政,楊鐵夫曾官廣西知府,姚景之曾任南昌知府等。中年詞人有許多在民國從政,如:梁鴻志任段祺瑞政府秘書長,袁思亮在民國初年任國務(wù)院秘書、印鑄局局長;且中年詞人的職業(yè)也較多樣化,除了從政的以外,還有報人、畫家等。年輕成員多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同時他們又接觸了新時代的文化,接受了新派的教育,如:陳方恪年輕時曾入上海復旦公學學習,而其祖父陳寶箴曾官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曾官吏部主事。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漚社成立時詞人年齡分布表
周慶云在漚社詞人中屬于老派,年齡是第三長。漚社一共有社集二十次,共有詞作二百八十四闋,周慶云一共參與了其中九次,發(fā)表詞作也是九首,在漚社詞人中屬于中等。
學界一般認為漚社集會二十次,但據(jù)周延祁《吳興周夢坡先生年譜》記載,民國二十一年(1932)、民國二十二年(1933)漚社尚有兩次活動:民國二十一年冬,漚社第二十一次集會,周慶云約同人攜書畫傳觀,周慶云出示王漁洋詩冊、小字蘇文忠帖,冒廣生出示陳迦陵《洗桐圖》,葉丈遐庵擷王晉卿《蝶戀花》墨跡,詞人各譜《塞垣春》題之。[1](P123)民國二十二年端午節(jié),漚社詞人于晨風廬宴集,調(diào)限《澡蘭香》,和夢窗韻。
周慶云對漚社的貢獻是組織作用,如前面第一部分我們所梳理的,漚社的一些成員朱祖謀、夏敬觀、龍榆生、王蘊章等早年即參加了周慶云在上海的一些詩詞唱和,這些人為漚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其次,漚社詞人在漚社解散后又相繼進行了兩次零星的唱和活動,這也是在周慶云的組織下實現(xiàn)的。[1](P127)
周慶云如此熱衷于文學唱酬,這與湖州本身的歷史文化氛圍是分不開的。南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沈約即是湖州人。到了南宋時期,流寓湖州的文人更為湖州文學的發(fā)展注入了活力。明清時期是湖州本土文人大放異彩的時期,尤其是清代,以詞為例,朱祖謀編纂《國朝湖州詞錄》共選詞人137人,詞作496首。周慶云為家鄉(xiāng)南潯編輯了《潯溪文征》《潯溪詩征》《潯溪詞征》,《潯溪詞徵》共收錄明清兩代詞人22人,詞作139首,而且到了近代,湖州南潯家族文化成為一大亮點,如劉錦藻、劉承干的劉氏家族,李世伸、李世京的李氏家族,周慶云、周慶森的周氏家族等。生長在這樣的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周慶云熱衷于文化事業(yè)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他本身也雅好詩詞,其《夢坡詞》便是其文學成就之一。
(一)《夢坡詞》內(nèi)容
周慶云作詞從1914年開始,時年51歲,作詞的兩次高潮是參與舂音詞社與漚社時期,作品匯刻成《夢坡詞》,《夢坡詞》兩卷近一百二十余首,所作題材以社集、題詞之作最多。
1.社集之作
《夢坡詞》的社集之作主要以詞人參加舂音詞社的詞作為主,詞集中的社作有《齊天樂·莫干避暑偶填此解適夏吷庵、黃公渚重集漚社限此調(diào)》《眉嫵·詠河東君妝鏡拓本舂音社集》《綠意·預祝荷花生日舂音社集》《燭影搖紅·賦唐花舂音社集》等,這些詞作抒發(fā)了詞人一種愁情,如“翠管吹寒,閑情緒無端,盡入中年”(《新雁過妝樓·酒樓聞歌用夢窗韻舂音社集》)、“斷紅流夢,到荒溝剩數(shù)峰青,回漸落葉,鐘聲暗省盂泉”(《霜葉飛·丁巳九月,偕詞社同人至蘇臺登天平山看紅葉舂音社集》)、“山中吟侶、荷衣漫賦,莫又遣秋來,頓催離緒”(《齊天樂·莫干避暑偶填此解,適夏吷庵黃公渚重集漚社限此調(diào)》)。從詞作所反映出的愁情中可以看出詞人晚年的心境,而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參加社集,這種情感就格外強烈。如《秋霽·丁巳上海中秋舂音社集》:
仙幔泠泠,又清光萬里,倚樓聞笛。瘦菊催詩,倦荷禁雨,芳菲最憐秋色。西風故國,怨吟自理今何夕。謾共惜。閑步,珍藂愁把畫闌拍。 尊前涕淚,眼底河山,怕點新霜,鬢華先白。嘆如今、天香夢冷,婆娑涼影沁空碧。玉壨翳云渾似昔。斧痕誰補,分明座隔春星,廣寒靈境,可傳消息。
這首詞作于1917年,上片中“瘦菊”、“倦荷”的意象使人頓感凄涼而生濃濃愁意,下片“尊前涕淚,眼底河山”是寫辛亥國變使詞人心情悲傷而涕淚交加。這一年周慶云進北京,與其子周延礽游覽了原屬皇家禁地的天壇、頤和園、瀛臺,后又登上了八達嶺長城,周慶云在長城上談到了對國事的憂慮。[1](P68)詞人此時可能想起了北京之行,不由得黯然神傷,帶著這種心情欣賞月景,則會使詞人覺得有“夢冷”之意。
2.題詞之作
周慶云《夢坡詞》有許多題詞之作,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題圖畫。如《清平樂·為潘蘭史征君題虎丘探梅圖》《臨江仙·題胡宛春霜紅簃填詞圖》《臨江仙·題貫恂紅燭寫詩圖》《洞仙歌·題謝榆生孝廉溪山讀書圖用稼軒韻》《被花惱·題桐陰讀書圖,為楊鐵夫作》。第二,題填詞圖。如《天香·題楊鐵夫抱香室填詞圖》《高陽臺·題朱古微侍郎彊村校詞圖》。第三,題詞集與詩集。如《齊天樂·題檗子龐君遺稿題詞》《鵲踏枝·為紐君題先德西農(nóng)先生亦有秋齋詞鈔,用顧蒹塘原韻》《憶舊游·題金粟香太守陶廬六憶詩集》《木蘭花慢·題梅芬閣本事詩詞集序為舒問梅作》。
但是不論哪種題詞之作,也都流露出愁情,如“剪取無限愁”(《齊天樂·題蘭史上塘聽雨圖》)、“只綠窗、殘夢成煙伴無眠,夜雨孤燈一片螀寒”(《高陽臺·題冷香吟館填詞圖》)、“望天涯多芳草,續(xù)騷心事難遣”(《塞垣春·題遐庵所藏王晉卿詞冊》)、“休笑屠龍無用,技宮羽滄涼寫入,琴樽里妍手,寫姜、張聲,偏倚鄉(xiāng)關(guān),應(yīng)補詞人記”(《鵲踏枝·為紐君題先德西農(nóng)先生亦有秋齋詞鈔,用顧蒹塘原韻》)。他的愁情的流露既與當時民國前期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有關(guān),也與詞人晚年凄涼心境有關(guān),如他詩中云:“天涯同是離亂身,坐中各有辛酸淚”(《浦觴小集用審言見和春禊詩韻》)。
(二)藝術(shù)特色
1.遺民情思的展現(xiàn)
周慶云自從辛亥革命之后,就組織了詩社、詞社與清朝遺民進行詩詞唱和,這樣的文學活動是為了抒發(fā)遺民情思,其在《淞濱吟社序》寫道:
耶當辛壬之際,東南士人胥避地淞濱。余于暇日仿月泉吟社之例,招邀朋舊,月必一集,集必以詩選勝。攜尊命儔嘯侶,或懷古詠物,或拈題分韻,各極其至。每當酒酣耳熱亦有悲黍離麥秀之歌,生去國離憂之感者。嗟乎!諸君子才皆匡濟,學究天人,今乃僅托諸吟詠,抒其懷抱,其合于樂天知命之旨歟。①周慶云編《淞濱吟社集》,1914年刊,第8頁。
月泉吟社是元朝時浙江的南宋遺民組成的詩社,周慶云將淞社比作月泉吟社,顯然帶有一種遺民情結(jié)。他的詞作也寄寓了遺民之情,如“斜陽”意象的反復使用?!靶彼万滉?殢酒年華,今朝命縷添長”(《高陽臺·閏端午夕燕補谷老農(nóng)即事感懷譜此見示依韻奉酬》)、“一杵南屏,晚催送斜陽”(《八聲甘州·題吳越西關(guān)磚塔藏陀羅尼經(jīng)卷》)、“斜陽路,總輕惜剩詩情幾許”(《瑞鶴仙·懷超山宋梅》)、“故國幾繁霜,促斜陽歸去”(《征招·挽漚尹社長》)、“正濕云飛,斜暉淡,梅雨江南時節(jié)”(《大酺·浦灘晚眺》)。“斜陽”所引起的詞人們內(nèi)心的傷感,與遺民們失去了清朝這個精神支柱有關(guān),他們只有通過結(jié)社來組成自己的小圈子,以詩詞吟唱來打發(fā)度日,再如《滿庭芳·人間何世,海國春殘,難得清明又逢上巳。余以是日舉社愚園,禊飲之樂匪擬洛中盛衰之感,或踰逸少長歌未盡譜此寫懷》:
香影圍花,愁心蘇草,燕歸空認巢痕。昨宵寒食,今日袚殘春。題遍山陰醉墨,永和后、哀樂重論。河山異,新亭舉目,滴淚注芳尊。 前塵,修禊事,重逢癸丑,開社淞濱。(癸丑上巳修禊徐園為淞社第一集)縱俊游無恙,應(yīng)瘦吟魂。多少江南舊識,怕鄰笛、中夜凄聞。(社中褚稚昭、汪淵若、胡右階先后謝世)還惆悵,桃源路渺,何處避嬴秦。
這首詞是詞人舉社愚園所作,雖然是在明媚的春天,可這首詞表達的是傷春之情。上片借東晉士人的典故來表達自己面對辛亥革命后“河山異”而滴淚的心情。下片回憶自己與遺民的生活,自己與遺民們無用武之地,只有以詩詞吟唱來打發(fā)度日(詞人1913年組織了淞社,1915年又組織了舂音詞社)。詩詞吟唱并未消解他們內(nèi)心痛苦,他們自認為“才皆匡濟,學究天人”,可是現(xiàn)實卻“僅托諸吟詠”,甚至隱居都不知道選擇何處(“何處避嬴秦”)。
2.多種風格的追求
關(guān)于周慶云的詞作風格,朱祖謀說:“其詞言情則縈紆善達,體物則婉約多姿,不泥琢琱而能律諧呂,真清真之賢裔也。”王蘊章說:“所作益進骎骎,由浙派而上追兩宋,不立意以求新,不夸多以斗富?!雹僦軕c云《夢坡詞》,民國22年(1933年)刻本,上海圖書館藏。朱祖謀贊揚了周慶云的詠物詞,同時認為周慶云詞有周邦彥的詞風,王蘊章認為周慶云的詞上追兩宋。結(jié)合《夢坡詞》的全部詞作來看,周慶云在北宋詞家中向蘇東坡與周邦彥學習,在南宋詞家中向辛棄疾、張元干、姜夔與吳文英(夢窗)學習。學習東坡的詞作有《水調(diào)歌頭·汪詩圃自滬歸皖,舟次中秋用坡老丙辰中秋懷子由韻寄示,因次韻奉酬》,學習周邦彥的有《芳草渡·西溪祀兩浙詞人用清真韻》等。南宋詞人中,他學習夢窗的詞較多,如《霜花腴·李孟符同年入都修史,臨別和夢窗韻,書扇為贈,依韻奉答即以送別》《西子妝慢·西溪蘆花用夢窗自度腔韻》《新雁過妝樓·酒樓聞歌用夢窗韻舂音社集》《霜花腴·徐園詠菊和夢窗韻》等。我們下面就從周慶云效仿夢窗詞中舉一例進行分析:
翠微路窄,醉晚風、憑誰為整欹冠。霜飽花腴,燭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難。病懷強寬。恨雁聲、偏落歌前。記年時、舊宿凄涼,暮煙秋雨野橋寒。 妝靨鬢英爭艷,度清商一曲,暗落金蟬。芳節(jié)多陰,蘭情稀會,晴暉稱拂吟箋。更移畫船。引佩環(huán)、邀下嬋娟。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yīng)耐看。(《霜花腴》吳文英)
聽秋俊約,問幾時、西風醉倚簪冠。霜圃清英,月廊孤艷,籬疏意淡尋難。酒杯自寬。認故園、佳色尊前。算年光、侑客黃花,舊盟不共卷簾寒。 金谷麗韶春去,喚高樓一笛,瘦樹稀蟬。彭澤云間,酈泉人壽,傳香稱擘苔箋。水馨送船。點繡屏、涼影娟娟。好斜陽、未是飄零,膽瓶還對看。(《霜花腴·徐園詠菊和夢窗韻》周慶云)
通過對兩詞中韻腳比較(“冠”“難”“寬”“前”“寒”“蟬”“箋”“船”“娟”“看”),我們可以看出周慶云的詞是完全和韻的。其次周慶云對夢窗詞章法也諳熟于胸。吳文英這首詞是與友人在湖上泛舟時所作,情感圍繞秋天而發(fā),先后經(jīng)歷了傷秋、悲秋,然后是賞秋、愛秋的情感,全詞婉轉(zhuǎn)自然而且頗講究章法。陳洵曰:“‘病懷強寬’領(lǐng)起,‘恨雁聲偏落歌前’轉(zhuǎn)身,才寬又恨,才恨便記,以提為煞,漢魏六朝文往往遇之,今復得之吳詞。”②陳洵《海綃說詞》,《詞話叢編》4842頁。由設(shè)想至現(xiàn)實當中,又從現(xiàn)實當中回憶往事。周慶云的詞先從眼前秋景寫起,從“認故園”開始設(shè)想故鄉(xiāng)情景,從“點繡屏”開始又回到現(xiàn)在,章法上也是回環(huán)往復,與夢窗詞相同,對秋天的感情與吳夢窗相似,表達了從傷秋到戀秋的感情。
從上面周慶云對夢窗詞的學習,看出了他對兩宋詞的喜愛。其實他對兩宋詞的學習歸根到底是對朱祖謀詞的學習,朱祖謀詞風格便是有東坡之疏曠與夢窗之密麗,而且他對朱祖謀詞的摹仿是不自覺的,這緣于他對朱祖謀的崇拜,他組織的舂音詞社即是請朱祖謀擔任社長,而且他的《夢坡詞》的第一卷則是朱祖謀刪定的。③周慶云在《夢坡詞》后面的跋中寫到“右詞經(jīng)漚尹點定一卷尚未付梓,而漚尹遽歸道山。后復益以近作分為兩卷,并附挽漚尹及題遺照之詞為之腹痛者累日,慶云自識”。
《夢坡詞》從創(chuàng)作時間上說,典型的屬于民國詞的創(chuàng)作范圍,但是他的詞并未呈現(xiàn)出多少變化,從內(nèi)容上來說,并未反映民國時期的社會內(nèi)容,寫作題材仍是傳統(tǒng)的社集、題畫之類,所以周慶云的詞在民國詞的創(chuàng)作中屬于傳統(tǒng)的一派,這一派在民國詞壇中占有主導地位。傳統(tǒng)詞派的寫作講求聲律,朱祖謀即以“律博士”著稱,周慶云的詞是經(jīng)過他的刪定,所以《夢坡詞》也有著守韻的特點,在上面對夢窗詞的分析中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這與后來詞壇興起的“詞體解放”運動有明顯不同。
(一)《潯溪詞徵》
潯溪即南潯,是周慶云的家鄉(xiāng)。《潯溪詞徵》是周慶云在編選《潯溪詩征》時“連類求之”而得:“于輯詩征時連類求之,僅得二十七人,存詞百六十余首,……斄二卷附《詩征》并行,名曰《潯溪詞徵》。從其例也,網(wǎng)羅散失,俟諸后賢。嗟乎,亡國之音哀以思,詞之為用,所以寫纏綿莫解之情,抒抑郁難言之隱,而桑海之際,茹痛至深,則尤多傳作。以今視昔感想已殊,后之視今更不知若何沈恨矣?!雹僦軕c云《潯溪詞徵自序》,夢坡室,1917年刻本,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梢?周慶云編選《潯溪詞徵》是想通過“寫纏綿莫解之情,抒抑郁難言之隱”的詞來抒發(fā)亡國之哀思。另一方面,周慶云對南潯詞人資料的搜集,也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鄉(xiāng)邦之戀,即楊柏嶺先生所言:“面對鄉(xiāng)土詞學信息,晚清民初亦由衷地鼓起一種使命感”。[4]
《潯溪詞徵》由周慶云的“夢坡室”刻于1917年,共收錄明清兩代詞人22人,詞作139首,其中明代詞人3人,詞作14首,清代詞人19人,詞作125首。具體選目如下:
卷一:明:趙金1首,董份4首,董斯張9首;清:董漢策14首,董師植1首,王翰青9首。施國祁2首,范鍇33首,董慶槐1首,董蠡舟3首,董恪1首,董恂11首,陸長春2首,徐延祺2首,汪日楨18首,溫豐1 首,沈云4首,李世京1首,李世仁3首,李廷庚5首,周慶賢3首,周慶森2首。
卷二:閨媛:清孔繼光1首,徐茝15首,趙棻20首;明:黃周星1首;清:道士周科耀1首。
《潯溪詞徵》所收錄詞人身份不拘高低,有高官,如董份,為明代嘉靖年間禮部尚書;有畫家,如趙金;還有學生,如李世京是挹泉縣學生,李世仁是逎山縣學生。收錄詞作以題圖、寫景之作為多,大部分詞前都有小序,皆有本事。入選董氏家族成員最多,周慶云還選了自己的兩位兄長周慶賢與周慶森的作品。
(二)《歷代兩浙詞人小傳》
《歷代兩浙詞人小傳》于民國11年(1922)刊行,由況周頤、周慶云作序,朱祖謀作跋?!稓v代兩浙詞人小傳》收錄從唐至清代共1 046人,既有客居浙江詞人,也有浙江籍詞人。周慶云對該書的編纂,主要是表達了一種詞史觀:
詞與詩均三百篇之遺……余嘗論之詩詞雖所以吟詠性情,然亦可以考其邑居、氏族與其家世之盛衰。君國之感遇,懷抱之蘊蓄,作者之遭際萬殊則其流露之情感亦異詩。詩有史,詞亦有詞史?!稑犯a題》所載詠蟬、龍涎、白蓮等什皆天水遺民寓其麥秀黍離之感,下至近人如臨桂王半塘《鷓鴣天》詠史之作皆與時事有關(guān),茍無人焉為之爬梳其寓義,抉剔其隱微則作者之精神或徒耗于寸楮尺墨間而末由自見。況詩人少達多窮,詞律矜嚴,作者教少,茍有鶩精役神不憚致力于此者大抵憂傷憔悴之士,羌靈修之難問,徒芳絜而誰諒纏綿悱惻猶是國風怨誹之旨。離騷、荃孫之托。其詞雖工,其遇可悲矣。[5]
這段文字反映出周慶云的詞史觀帶有“麥秀黍離”的儒家詩教精神,而所舉王鵬運(半塘)的詞說明了其對常州詞派的推崇,這與當時的詞壇狀況息息相關(guān)。當時主詞壇者是其同鄉(xiāng)朱祖謀,朱祖謀是晚清民國詞壇執(zhí)牛耳之人,是常州詞派中人,周慶云與之交往密切,所以深受常州派詞學思想的影響。該書具備以下兩個方面特點:
第一,參考資料的廣征博引。周慶云撰寫兩浙詞人小傳,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包括詞選、史志、筆記、詞話等。詞選如《陽春白雪》《絕妙好詞箋》《明詞綜》《詞綜補》《明詞綜》《國朝詞綜》《國朝詞綜二集》《篋中詞》等;史志如《宋史翼》《歷代詞人考略》《縉云縣志》等;筆記如《耆舊續(xù)聞》《癸辛雜識》等;詞話如《詞源》《樂府指迷》等;還參考了王蘊章《燃脂余韻》與朱祖謀《湖州詞徵》。這些豐富的參考資料保證了詞人小傳的成功。
第二,敘述與評點的結(jié)合。周慶云撰寫詞人小傳將詞人詞作的介紹與對作品的評點相結(jié)合,如:葉夢得“著有《石林詞》一卷,味其詞婉麗,綽有溫李風。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中時出雄杰,合處不減靖節(jié)、東坡之妙”;[5](P12)文天祥“所傳《百字令》《沁園春》諸詞,黃鐘大呂之音,非尋常名流杰作可同日語,浩然正氣,充貫天地,蓋自岳忠武王而后,一人而已”[5](P49);曹言純“慢聲樸老堅潔,自饒嫵媚,非時下輕攏漫捻者所能學步。小令觸景生情,瑣瑣如道家常,深得古樂府之理”。[5](P204)這些評點一方面能點出詞人詞學之淵源,如曹言純小令“深得古樂府之理”,另一方面推崇詞人品格,如文天祥詞“浩然正氣,充貫天地”。
辛亥鼎革之后,北京、天津、青島、上海成了清代遺民聚居之地。周慶云在辛亥國變之后去了上海。在上海他利用自己的雄厚財力,組織遺民進行了詩詞唱和,抒發(fā)“黍離麥秀”之感,聊以度日。這種當時無奈的舉動,卻無意中在民國文學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周慶云在民國前期的文學活動,有利地推動了民國前期上海地區(qū)舊體詩詞唱和活動,其所刊刻的唱和詩詞集是現(xiàn)在學界研究民國舊體詩詞唱和的重要資料。
民國時期是詞選編纂的繁榮時期,其中以唐宋詞選與清代詞選居多,唐宋詞選中又以宋詞選本為主。據(jù)曹辛華《民國宋詞選本考論》[6]和《民國時期清詞選本考錄》[7]統(tǒng)計,民國時期編纂與重刻的宋詞選本達180種之多,而周慶云所編的《潯溪詞征》則是以地方詞選為主,這豐富了民國詞選的內(nèi)容,也為整理鄉(xiāng)邦文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周延祁.吳興周夢坡先生年譜[M]//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816冊).臺灣:文海出版社,1966.
[2]高萬湖.湖州文學史[M].???海南出版社,1999.
[3]羅惠縉.民初"遺民"文化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4]楊柏嶺.鄉(xiāng)邦之戀與晚清民初詞學區(qū)域觀念[J].江海學刊,2004(4).
[5]周慶云.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序[M]//周慶云.歷代兩浙詞人小傳.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6]曹辛華.民國宋詞選本考論[M].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5輯).臺灣:麗文文化出版公司,2008.
[7]曹辛華.民國時期清詞選本考錄[J].閱江學刊》,2009(4).
[責任編輯 陳義報]
On the Huzhou Poet Zhou Qingyun
MA Qiang
(School of Literature,Huzhou University,Huzhou313000,China)
Zhou Qingyun was a Huzhou merchant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and Huzhou'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ultivated his Confucian merchant temperament.Throughout his life,Zhou Qingyun was enthusiastic about sorting out the township literature and finished publishing Nanxun Chronicles,Xunxi Syndrome Xunxi Poetry Syndrome,Xunxi Ci Syndrome and other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He was also a literary activist.In the previous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he organized many poetry societies and poetry society activities in Shanghai, which promoted the poetic activities in Shanghai at that time.As a poet,his showed deep love and sorrow for his motherland.
Zhou Qingyun;poetry responsory;mengpo poetry
F303.3
A
1009-1734(2015)01-0022-07
2014-11-1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晚清民國詞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與傳習方式研究”(12YJC751060)階段性成果。
馬強,講師,博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