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夫
摘 要:本文對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進行分析。從體育鍛煉的心理效應、運動處方和心理效應的關系、體育鍛煉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三方面進行分析,得出體育鍛煉對中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體育鍛煉; 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即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huán)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tài)。也就是說他將個體在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tài)總結為心理健康。這也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具體解釋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心理問題談健康是片面的。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夠在社活環(huán)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適應社會生活變化節(jié)奏,能與人正常交往。心理健康的標準至今尚不統一,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連續(xù)的變化的過程,不可能存在極端的健康,因為那是精神的完美狀態(tài);而極端的障礙是精神病的狀態(tài)。絕大多數人都是處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必須指出的是,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它具有時效性、特殊性等等特點,因為人所要面對的問題是復雜而又不斷在變化的。
二、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具有促進作用,已得到大多數的證實,其重點主要集中于五方面:情緒狀態(tài);睡眠模式;自我概念與自尊;協調人際以及培養(yǎng)意志品質來論述。筆者亦主要從這此方面探討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一)改善情緒狀態(tài)
保持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體育鍛煉作為改善情緒狀態(tài)的一種方式,已經被廣大體育鍛煉者所認可。
(二)強化自我概念與自尊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關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覺的總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積極的自我評價,也依賴于愉快和自主支配的活動。自我概念對于社會的適應和人格的形成起很大作用。運動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在不同年齡和性別的群體通常都能見到這種效果,運動對兒童自尊心有積極的影響,其最佳的運動方式是健身運動。
(三)協調人際關系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人際關系是影響人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體育鍛煉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的,它總是與人群發(fā)生著交往和聯系。人們在運動中能夠較好地克服孤僻、羞怯等性格缺點,同時在運動中人們可以得到歸屬于群體的崇高感、親情之間的理論感、服從于規(guī)則的道德感、相互關懷和溝通的信任感、協作意識的獨立人格,從而協調人際關系,以提高人的心理適應能力,擴大社會交往。
(四)培養(yǎng)意志品質
體育活動是有一系列隨意動作所構成,在進行鍛煉時,緊張、激烈的對抗產生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它要求參加者必須動員較大的意志努力,克服自身心理、生理與運動項目,與自然環(huán)境的矛盾,完成預定任務,使之達到統一,而在這個過程中,意志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
(五)教師因素
體育教師不但要上好每一節(jié)體育課,而且要組織好兩操,課外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鍛煉。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方式以及其個人影響對學生的運動鍛煉有著重要的輻射作用,這就要求廣大體育教師應嚴于律己,精于教業(yè),力爭在形成學生鍛煉興趣方面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
(六)學校因素
學校應該布置好場地,提供體育器材,以便學生鍛煉身體。體育鍛煉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有著特殊作用,這是學校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干預手段,學校體育業(yè)已開展的課程體系改革,在重視鍛煉中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追求快樂體育的同時,不應過分淡化技術教學,這樣也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三、教學建議
(一)采取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通過設置外界挫折情景使學生獲得挫折經驗和體驗,以增強其心理承受挫折及抗挫折的能力而進行的有關教育活動。
(二)適度批評
現在的獨生子女,備受家庭的寵愛,從小受贊揚多,批評少,傲氣隨著贊揚和自賞不斷升級,和周圍人的關系越來越遠。其實,人的成長離不開批評就像離不開表揚一樣,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錯誤,如整隊時講話,著裝不符合要求,練習時不認真,比賽時不遵守規(guī)則等,隊這些現象適當的批評,有利益他們養(yǎng)成正視自己,容忍挫折的品格。
(三)增加勞累
現在的學生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幾乎和勞動無緣,在家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務活一點不做,在學校里參加勞動也很少,有的學生甚至走路都很少,這就容易形成好逸惡勞,怕苦怕累,個性最弱等不良品質。因此,體育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學生不愿意練,怕練的內容和手段。要求學生不斷克服體力和精神上的困難和障礙,來培養(yǎng)學生刻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
(四)設置困難
由于溺愛,諸事由父母辦代替,所以學生很少遇到困難,即使遇到困難也要回避,或請親朋幫忙,結果造成學生缺乏進取心,意志薄弱,膽小怕事,不善于克服困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利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項目,如田徑的跨欄,體操的單杠,雙杠,支撐跳躍中的跳箱等,來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使他們懂得如何迎接困難和挫折的挑戰(zhàn),以適應日益激烈競爭的社會。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地對學生的心理教育進行指導,不僅有利于與體育課的不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對學生在體育學習和生活也有著良好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趙玉梅.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J].2006 .
[2]于晶等.身體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4(4).
[3]李林等.運動處方與鍛煉的心理效應[J].體育與科學,1998 (2):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