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理論性和說理性較強的課程。教師通過單純的說課,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課堂中進行興趣化教學,尤為重要。
關鍵詞:思想品德;興趣化;方法
初中學生隨著身心發(fā)展,已經形成了最初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或價值認識可能比較模糊,不夠深入。而初中課堂開設思想品德教育課,意在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但是,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師唱主角,學生參與度低。要改變這種課堂局面,勢必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才會主動
學習。
一、多種方式進行新知識的導入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和改變的,而一節(jié)課的開始是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時刻。因此,教師要設計富有趣味的課前引入,多種方式相結合,保證良好的教學開端。每一堂課,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新知識的引入,激發(fā)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使學生帶著興趣去探求新知識。
二、創(chuàng)設趣味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之前進行的富有趣味的課前導入所引起的學生興趣,可能不能持續(xù)和保持整整一堂課。那么,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趣味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以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四單元第七課“友好交往禮為先”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請幾名學生來表演什么是有禮貌的交往。創(chuàng)設趣味情景,將呆板的課本知識生動形象呈現,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環(huán)境中更愿意參與其中,主動學習。
三、知識聯系生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學生在剛剛開始接受思想品德知識教育的時候,往往覺得這些知識是簡單的說教,與生活無關。有了這種錯誤的思想,學生很難再對思想品德知識有興趣。那么,教師要改變學生的錯誤觀點,就要讓學生看到知識對生活的指導意義。以“我與法律”為例,去超市購物,保安懷疑你偷東西,是否可以對你進行搜身。學生通過討論,有的認為可以搜身,有的認為不可以。這時教師就告訴學生,保安沒有權利對個人進行搜身,這是對個人權利的侵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可以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教師將思想品德知識拉近到學生身邊,學生就會主動參與、思考學習,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
思想品德教育對于每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進行趣味化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樂趣。通過思想品德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時代所需要的接班人。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