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萍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是整個小學四則運算的重要內容,是今后學習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以及小數(shù)乘法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乘數(shù)由一位數(shù)拓展為兩位數(shù),是整數(shù)乘法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飛躍。
有不少教師在教學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時,以為學生有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有了一定的感知,只是乘的數(shù)位數(shù)多了一位,有適當遷移就可以了。然而現(xiàn)實的教學卻令人大吃一驚,很多同學有困難,不會計算:乘的順序錯了,積的書寫也錯了……我在教學此內容時亦有同感,因此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教學才是適合學生的?又有一次機會執(zhí)教這一內容,我嘗試新的教學設計,結果效果顯著,收獲頗多。以下是幾個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一:巧設情境,探索算法
視頻播放南京青奧會的申報視頻,吉祥物砳砳來到課堂,帶來了一些獎品。你們想拿獎品嗎?先考考大家!
先出示24×3,24×20,指名學生口算。再出示24×23,師:能口算嗎?你能估計出得數(shù)嗎?(生:把23看作20,24×20=480)
又出示一組題:13×2,13×70,13×72。教學過程同上。
評析:學生觀看南京青奧會的申報視頻時很激動,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具有時代性與現(xiàn)實性,這是教學情境有效性的重要標準。2014年青奧會在南京召開,教師善于把握社會生活中最新發(fā)生的信息,將青奧會吉祥物砳砳帶入課堂,引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課始教師復習了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件出示砳砳圖片:每個28元。
師:學校將砳砳玩具作為獎品,如果讓你買,你準備買多少個?
生1:3個。
生2:19個。
師:如果老師要買12個,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
生:28×12。(師板書算式)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12×28。
師:請大家估算一下,買12個大約要多少錢?
生:把28看作30,30×12=360。
師:你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方法算一算?學生計算,指名匯報。
生1:因為12=3×4,所以28×12可以這樣算,28×3=84,84×4=336。
生2:28×10=280,28×2=56,280+56=336。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28×10=280先算買10個多少錢,28×2=56再算買2個多少錢,最后把它們合起來。
生2:因為12=3×4,所以28×12也可以這樣算,28×3=84,84×4=336。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都很棒。如果老師去買,我不買12個,我買13個,剛才用連乘的方法×3、×4,×2、×6還能再算嗎?那怎么辦?如果買17個呢?哪種方法更好?
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用第二種方法更好,這種方法使用更廣泛。
評析:當例題算式28×12出示后,先讓學生估算然后再計算,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探索把新的計算轉化成已學過的計算解決問題,進而探索新的計算方法。教師選取的數(shù)字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12可以拆成連乘,×3、×4或×2、×6,也可以看作10加2,而13使用連乘的方法就不行了,只能用10加3的辦法。讓學生感受到有的兩位數(shù)不能拆成兩個數(shù)的乘積,但是總能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為后面的豎式計算、理解算理做了很好的鋪墊。
教學片段二:自主探究,理解豎式算法
師:你們能嘗試用豎式的方法計算28×12嗎?
學生嘗試豎式計算,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先用2×28,先算2個玩具多少錢。(課件出示豎式,同時在旁邊出示28×2=56,如圖1。)
師:再算什么?
生:再算28×1。
師:你知道這里的1表示什么嗎?
生:這里的1表示10,再算28×10=280,也就是買10個多少錢(課件出示豎式,同時在旁邊出示28×10=280,如圖2),最后把它們合起來。(課件出示,如圖3。)
[2 8][1 2][×] [5 6][…28×2][2 8][1 2][×] [5 6][…28×2][2 8 0] […28×10][2 8][1 2][×] [5 6][…28×2][2 8 0] […28×10][3 3 6][…56+280][圖1 圖2 圖3]
師:280的8寫在哪里?(十位)
師:比較一下豎式的計算方法和第二種方法,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們都是先分別算出2個要多少錢和買10個要多少錢,最后合起來。
師:看來,這兩種方法的本質是一樣的。你覺得橫式與豎式哪個更好呢?
生:豎式計算起來更簡便。
評析: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注重與算理的溝通,先算2個玩具的價錢,即用個位上的2去乘28,課件中用箭頭表示乘的順序。接著再算10個玩具的價錢,即用十位上的1去乘28得280,同時課件用箭頭表示出來。這里教師將教學難點分解,分步進行,沒有急著去解決積的對位問題,首先是讓學生理解算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感知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
教學片段三:借助課件,突破難點
完成復習中的兩道估算題:
24×23 13×72
學生完成后,將例題豎式放在一起,學生觀察比較,總結計算方法。
師:計算時,你們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演示課件,使用不同顏色突出計算方法。(分步出示課件,如圖4、圖5、圖6。)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先用個位上的數(shù)去算,再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然后把兩部分相加。
評析:學生在例題中初步感知了乘的順序,在完成24×23、13×72后,將3道題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豎式,脫離具體情境,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乘的順序。同時課件用不同的色塊分別出示,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乘的順序和方法,較好地突破了難點。先算幾個幾的乘積,再算幾十個幾的乘積,然后相加,讓學生理解豎式的算理,領悟的不僅是外部形式,更突出了本質內涵。
學生嘗試計算12×28,指名板演。
師:仔細觀察28×12和12×28,它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學生匯報,師小結:乘法的驗算方法就是調換兩個乘數(shù)的位置再乘一遍,看積是否相等。
把剛才的四道豎式放在一起,請學生重點觀察十位乘的地方,每題十位乘的得數(shù)480、910、280、240,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課件出示,如圖7)
生:個位上都是0。
師:為了書寫簡便,這里的“0”可以不寫,比如910末尾的“0”可以不寫,但是它仍然表示91個十。(課件出示,如圖8)
師: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積的末尾只要和哪位對齊就可以了?
生(齊):十位。
師:下面我們男女生來個大PK,男生組14×52,女生組73×23,用個位上的“0”不寫的方法來計算。
評析:教學驗算的過程水到渠成,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習慣。之后將四道算式放在一起,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乘的地方,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很好地解決了十位上積的書寫這一難點。接著進行相關練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豎式的寫法。
總評:
(1)創(chuàng)設熟悉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同時,選取的情境具有時代性與現(xiàn)實性,引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例題28×12時,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讓學生探索用學過的方法解決新問題,體現(xiàn)了新課標精神“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使幾種方法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形成一個整體。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問題分解為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的計算,在此基礎上教學豎式的寫法。這一教學過程既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鼓勵了算法多樣化,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維能力,又在比較各種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優(yōu)化意識。
(3)例題的豎式教學緊密聯(lián)系生活情境,先算2個玩具的價錢,再算10個玩具的價錢,最后把它們合到一起,幫助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習豎式計算。同時,課件中用不同顏色的箭頭表示出乘的順序,讓學生初步感知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達到算理與算法的統(tǒng)一。
(4)本節(jié)課中教學難點的突破沒有一次完成,而是分解開來,降低學習難度。在教學完例題28×12后,又讓學生計算了24×23、13×72,而且課件中出示的方框顯示積的第二部分是完整的,沒有簡化。這里脫離了買玩具的具體情境讓學生計算。然后通過觀察、比較28×12、24×23、13×72這三道題的豎式,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掌握乘的順序,理解算理的本質。
解決這一難點后,又將28×12、24×23、13×72和12×28這四道豎式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第二部分的積有何相同之處,讓學生提煉總結出簡寫的方法,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積的末尾只要和十位對齊即可,0可以不寫。隨后,教師就讓學生用新的方法來進行練習,及時鞏固,讓學生熟練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