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唯唯
(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 南昌 330000)
試談國劇京劇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異同及當代現象
賈唯唯
(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 南昌 330000)
民族唱法是我國各民族按照自己的習慣及風俗,創(chuàng)造的一種表現藝術的演唱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國戲曲唱法、民間歌曲唱法、說唱唱法、民族新唱法這四種唱法,在演唱風格上具有民族特色、語言生動、感情質樸等特點。京劇是我國的國劇,音色具有圓潤、透亮、純美、有質感的特點。京劇有自己的固定發(fā)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京劇在演唱上也有了一些創(chuàng)新,而民族唱法卻有所不同。
國??;京劇唱法;民族唱法;當代現象
京劇在我國具有國劇之稱,在藝術中有著極高的地位,無論是表演形式還是演唱和編劇,其都有著豐富的內容。本文中概述的民族唱法指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中所運用的技巧和演唱方法,它保留了古老的戲曲曲藝的唱法,又吸取了現代歌曲中的歐美唱法,兩種唱法結合,就形成了現在的民族唱法。本文針對具有我國特色的這兩種唱法進行分析研究。
(一)我國國劇
京劇又稱京戲,是我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中心為北京,遍及全國。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在南方演出的四喜、三慶、和春、春臺四大徽班先后進入北京,他們與湖北的漢調藝人一起學習昆曲、秦腔及其他地方戲曲的的表演方法和曲調。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戲曲經過不斷的融合,形成了現在的京劇。
京劇有四種表現手法,分別是唱、念、做、打。本文主要說的就是第一個手法“唱”。
(二)行當與音色
京劇表演中有很多的角色,按照劇中人物的性格、年齡、性別還有一些其他的特點分生、旦、凈、末、丑等行當。而行當的區(qū)分則是運用不一樣的聲色特點來表現的。所以老生、小生、花臉這些行當的音色就有各自的特點。花旦、老旦、青衣為了表達不同的人物性格而運用不一樣的音色。每一個行當都有自己的音色特點,絕不混淆。
(一)民族語言特點
中國當代的民族唱法代表著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它是在繼承傳統的民族唱法、戲曲唱法的基礎上吸收歐洲傳統唱法的技巧,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的歌唱藝術。
民族唱法對咬字和吐字有極高的要求,特別是咬字要清晰有力。有一些利用鼻腔發(fā)音的字在演唱時的做法通常是,保持口腔的通暢,氣體能在鼻腔中流動,保證口腔與鼻腔能產生共鳴。
(二)唱法
傳統的民族唱法可以分為民間唱法和戲曲唱法。
民間唱法。很多民間歌手的演唱方式都可以歸為民間唱法,民間唱法的演唱形式以及演唱的內容都非常質樸和自然。演唱時帶著濃重的地方方言特點以及生活習慣。很多小曲小調,例如號子、矮腔、山歌都是通過自然聲來演唱。
戲曲唱法。戲劇種類繁多,流派也有很多種類。像京劇、粵劇、昆劇、豫劇以及川劇等。曲藝也可以分成很多類型,例如琴書、鼓詞、板誦、牌子曲、雜曲、彈詞以及走唱。
新民族唱法。新民族唱法有很多老一輩的演唱藝術家,例如才旦卓瑪、王玉珍以及郭蘭英等演唱家。新民族唱法在保留原有的傳統風格的前提下,對原來的發(fā)聲進行修飾性的加工。歌唱家彭麗媛也使用此類唱法,她演唱時的咬字具有很強的韻味,發(fā)聲也帶有美聲的元素。彭麗媛可以演繹不同類型的民歌,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她的演唱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地區(qū)性和民族性,更適合我們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三)技法
造成歌曲風格差異的是語言和旋律上的差異,民族唱法中的語音和風格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技巧的使用,會使民族唱法風格更加突出。
1.嘴巴微微張開,喉頭放松,將聲帶閉合,像金魚吐泡泡一樣發(fā)聲,這時的胸腔就會震動產生共鳴。
2.喉頭的位置略微降低,喉部得到放松。
3.打開槽牙,給口腔一個共鳴的空間,當跟前的大牙打開后,試著發(fā)出一些元音,可以感覺到自己聲音的變化。
(四)以情帶聲
民族唱法對吐字咬字的要求極高,且講究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感情飽滿。歌唱藝術中的這種以情帶聲的技法是建立在其他基本技巧之上的,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技巧方法,才能做到在歌唱中以情帶聲。
京歌是民族唱法和京劇唱法結合的產物,也是新型的演唱方式。這種新的演唱方式給民族唱法帶來了新的活力。
新民歌是新型的民歌作品,它是借鑒了我們熟悉的歷史事件以及神話故事,根據我們現代人的思維以及作曲的相關技藝組成的聲樂作品。新民歌有著舊民歌的韻味,例如《牛郎織女》、《小白菜》、《孟江女》等優(yōu)秀作品。
京劇唱法通常是與唱腔相融合的形式,演唱時必須利用丹田氣將聲音托住,才能扣人心弦,聲音與情感才能飽滿。
民族唱法對京劇唱法唱腔的借鑒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聲樂技巧。像《故鄉(xiāng)是北京》中的歌詞就運用了西皮慢板唱法,富含了濃郁的京調,旋律慢慢推進,歌曲悠揚,又具有強烈的歌唱性。“走遍了南北西東”中的“走”字在演唱時要注意放慢速度,“了”字也要慢慢唱出。“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中的“我還是”三個字用說的方式唱出,把氣吸到一定高度,發(fā)出聲音,強調“最愛”的感情色彩,然后自如地唱完最后一句。
民族音樂的發(fā)展離不開繼承與創(chuàng)新,京劇是民歌藝術發(fā)展的新形式,民歌唱法向京劇唱法的借鑒,讓現代新民歌大放光彩。
(一)民族唱法的歷史演變
早期的民族演唱是戲歌綜合式的唱法。當時的演唱以真聲為主,借鑒了戲曲中的發(fā)聲技巧,傳統戲曲中的吊嗓在這里也有體現,戲歌唱法有了自己的風格特色。
20世紀50-70年代,西洋唱法融入了我國戲歌唱法,新型民族唱法產生。改革開放之后,中西文化的交流更加頻繁,觀念的碰撞,對民族音樂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流行樂得到廣泛傳播,民族音樂遇到了很大的挑戰(zhàn)。民族聲樂也出現了“原生態(tài)”和“學院派”的紛爭,民歌聲樂以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傳承。
我國民族音樂正朝著一條科學、專業(yè)、現代、多樣的新道路走去,這也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趨勢。
(二)京劇唱法的藝術發(fā)展
京劇藝術從古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京劇的發(fā)展過程中,很多優(yōu)秀的京劇藝術大師不斷登上京劇舞臺。現在的京劇演唱有著一套極為完整的藝術體系,隨著時代的迅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一些新的文化元素相繼出現,京劇藝術仿佛不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而京劇如今的發(fā)展比較滯后是因為受到了京劇劇本、舞臺表演、伴奏的影響。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文化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現代文化,并且占據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領域,人們接觸到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少。
傳統文化像一條流動的河,需要不斷地注入新的水源,它才能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京劇唱法也需要在繼承傳統演繹方法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
[1]劉志,沈悅.中國京劇唱法與歐洲歌劇唱法之比較[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02).
[2]林林.民族唱法與京劇演唱的共性研究[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3(02).
[3]楊惠萍.淺析新民歌中如何運用京劇的演唱特點[J].群文天地,2012(12).
[4]郁鈞劍.試論我國聲樂藝術(三大唱法)的風格分類與其體系的確立[J].人民音樂,1986(09).
J821
A
1007-0125(2015)07-0019-02
賈唯唯(1985-),女,助教,研究專長:音樂教育,工作單位: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