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
老人倒地?zé)o人敢扶,新生嬰兒被父母丟棄,救人英雄反被訛……當(dāng)這樣的負(fù)面消息充斥媒體,挑戰(zhàn)著我們的道德底線時,總有一些民間正能量及時救場,讓我們擺脫道德焦慮,重整信心,闊步前行。
有一種愛叫做“大愛無言”——江蘇省江陰市民張紀(jì)清,署名“炎黃”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學(xué),資助地震災(zāi)區(qū),27年如一日,而他自家的房子卻越換越小,從3間變成2間,又從2間變成1間。直到有一天,這位叫張紀(jì)清的老人在郵局匯款時突然暈倒,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炎黃”!
有一種感情“不是親情,勝似親情”——河南省鄭州市二七社區(qū)隴海大院居民高新海,高位截癱,親人相繼離世,但他不是孤零零一人。大院里的鄰居們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一個自發(fā)形成的愛心群體自覺承擔(dān)起照顧他的義務(wù)——洗澡、理發(fā)、上車下床……生病時,大家不分晝夜輪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從未間斷,創(chuàng)造了“鄰里互助、扶殘助殘、扶危濟困”的“隴海大院”精神。
有一種奉獻“到92歲為止”——白方禮,74歲那年,他許下宏愿,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xiàn)上學(xué)的夢想。這一蹬就是10多年,直到他92歲逝世。網(wǎng)友在紀(jì)念白方禮老人的專題網(wǎng)頁上如此評論:“‘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300名學(xué)子,35萬元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他老邁的九旬之軀,與300名學(xué)子燦爛的笑臉交相輝映,讓人們漠然的心湖蕩起了波瀾,讓不擇手段大肆攫取錢財?shù)呢澒俸诡仭km然他已經(jīng)離世10年,但他依然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最樸素的舉動,往往折射出人性深處最閃亮的光輝。還有我們后文報道的“中國好校長”莫振高、北京雙閃志愿者愛心車隊、英雄女兒李敏……他們都是最平凡的百姓,卻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事跡,在“中國好人榜”上留下熠熠閃光的一筆。當(dāng)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抹黑中國,說中國正在“道德沙漠”中日漸淪陷時,當(dāng)有人質(zhì)疑“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正在分崩離析”之時,老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卻如雨后春筍般拔節(jié)生發(fā)。他們來自民間,誠實守信、助人為樂、愛崗敬業(yè)……他們的愛心從未被刻意拔高,卻是那樣自然蓬勃地生長。中國好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他們是中國良心的代名詞,也是中國精神最有力的證明。
正如“感動中國”評選活動主題歌中唱的那樣:“用第一抹光線的純凈,為世界畫一雙眼睛;用第一朵花開的聲音,為世界唱一首歌曲……”中國好人,承載著這個社會滿滿的正能量,他們是中國屹立不倒的脊梁。他們是第一朵花、第一縷光,會有更多的明媚循跡而至,次第綻放,他們帶來的必將是公民道德的整個春天。
汲取他們的“正能量”,能讓我們在看待社會問題時,卸下有色眼鏡,多些寬容和客觀;面對“幫與不幫”的選擇時,能毅然決然地放下“心理包袱”伸出援助之手。我們不應(yīng)該因為某些極少數(shù)的社會丑惡面,喪失了對整個社會的信念,更不應(yīng)該因為別人的失守,也讓自己的“道德高地”塌方。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國。行一善舉,中國為之增色;傳遞正能量,你我都是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