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我是浪漫、隨性和不拘小節(jié)的,若以國度來比喻,我當然是偏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文化的天性。當年我的理財態(tài)度也如同這幾個鬧金融危機的歐洲國家一樣,早年的我總像月光族般享受美好的生活,覺得自己離德國人的理性與自律很遙遠。說實話,我也不太認同人活著要照規(guī)矩過這一觀點。當時有一則德國笑話說,只有德國人才會在空無車輛的斑馬線前面等綠燈亮。
二十多歲的我并不明白德國人守的規(guī)矩不只是社會或法律的規(guī)矩,而是早已內(nèi)化成個人與集體公共精神的紀律。
后來我開始在德國的大城小鎮(zhèn)旅行,一些生活小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到奧格斯堡,周二住進小旅館,原本預(yù)計住到周四,我也問了每日的房價,但后來延長行程住到下周一。付賬時,我交出了六天住宿費,且是馬克現(xiàn)鈔,然而旅館主人卻退回了一些錢,我一問才知道旅館在周末兩日打七折。
真誠實??!我心想這種不欺生的態(tài)度才叫文明。為什么周末要打折呢?因為德國人在周末根本不會辦公,對于守著新教徒工作倫理的德國人來說,那兩天是安息日。
還有一回,我和德國友人在漢堡逛街,朋友不小心在店里打破了玻璃花瓶,但朋友和店員都不慌不亂地拿出文件填寫。原來,朋友像許多德國人一樣都投有保外出意外毀損險,不僅不小心打破店家物品時可理賠,去別人家中若打破東西也可以理賠。我聽了心中直發(fā)笑,真是理性到家了嘛!當時我還覺得做德國人活得太累了,何必連這些生活小事都風險控管至此。
我對德國朋友開玩笑說:“放心!你到我家若打破東西,我不會要你賠的?!迸笥押苷?jīng)地回答我:“如果我不小心打破的是你家的貴重珍寶,你嘴巴上說不要賠,心里會不會有疙瘩呢?為什么不讓這些可能使生活不愉快的意外交由保險公司承擔呢?”
于是,預(yù)先做風險控管,多做一點謹慎安排,不要怕麻煩,買一份外出毀損附加險,從此就可以安心旅游或訪友了。預(yù)先做了準備,生活因此可以變得簡單。德國式的簡單是用心去化繁為簡的文明式簡單,而不是不事先規(guī)劃、凡事不做安排的落后式生活。
(摘自《簡單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國》山東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