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茂 吳升浩 柯春銘 賴大相
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比較
曾慶茂 吳升浩 柯春銘 賴大相
目的 比較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中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試驗組應用羅哌卡因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照組應用布比卡因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比較2組患者的感覺狀況及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消退的時間以及各組患者感覺阻滯最高平面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同時,對患者麻醉后的血壓變化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試驗組患者麻醉的優(yōu)良率為88.0%,而對照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92.0%,2組患者麻醉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運動阻滯起效時間為(170.0±41.2)s,對照組為(169.3±43.6)s,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363,P>0.05);試驗組患者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分別(52.0±9.9)s;對照組為(50.0±10.0)s,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0%,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中應用羅哌卡因不僅臨床效果顯著,而且對患者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小。
腰硬聯(lián)合麻醉;臨床應用;羅哌卡因;布比卡因
近年來,腰硬聯(lián)合麻醉以其蛛網膜下腔麻醉起效快、麻醉肌肉松弛效果佳、操作簡單,硬膜外腔可持續(xù)性加藥延長麻醉時間等特點受到廣大醫(yī)患的認可[1]。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麻醉的過程當中由于選取不同的麻醉藥進行麻醉其麻醉的效果也會不同,羅哌卡因是目前常用于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局麻藥,具有較低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毒性和心血管系統(tǒng)毒性以及感覺、運動阻滯分離等特征。本次研究為比較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中應用的臨床效果,采用不同方式對收治的患者進行麻醉,且效果顯著,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茂名石化醫(yī)院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100例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6~50歲,平均(33.1±2.5)歲,體質量51~82kg,平均(63.2±4.5)kg;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8~48歲,平均(32.9±3.1)歲,體質量52~81kg,平均(64.1±3.8)kg;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無硬要聯(lián)合麻醉禁忌證,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具有凝血功能障礙;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肺功能障礙;穿刺部位要嚴重感染;無法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和脊柱畸形;藥物過敏以及未成年患者。
1.3 麻醉方法 試驗組采用0.75%羅哌卡因(阿斯利康生產)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照組采用0.75%布比卡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2組患者在進行局部麻醉前迅速建立起良好的靜脈通道后,同時連接好Phlips-MP20多功能監(jiān)測儀進行檢測患者在術中的心電圖、血氧、心率以及平均動脈壓等指標的變化。其中試驗組患者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包(深圳市益心達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于腰椎2~3間隙穿刺,見腦脊液后予以0.75%羅哌卡因9~15mg,30秒內注入;而對照組患者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包(深圳市益心達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于腰椎2~3間隙穿刺,見腦脊液后予以0.75%布比卡因9~15mg,30s內注入。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局局部麻醉藥的麻醉效果分為優(yōu)、良、差,其中:優(yōu)為患者進行麻醉之后無不適的感覺,鎮(zhèn)痛完全,肌肉松弛,手術進行順利;良為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感到輕度的不適,必須通過藥物的輔助手術才能順利進行;差為患者感到顯著的不適,肌肉緊張,鎮(zhèn)痛效果差,必須通過進行全麻才能順利進行手術[2]。
1.5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感覺和運動阻滯起效時間、感覺阻滯最高平面和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以及感覺阻滯消退的時間。除此之外,還要觀察患者在麻醉之后的血壓變化。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麻醉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麻醉的優(yōu)良率為88.0%,而對照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為92.0%,2組患者麻醉效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比較(n)
2.2 起效時間比較 2組患者的感覺、運動阻滯起效時間,發(fā)現2組患者的感覺、運動阻滯的起效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患者進行局麻時麻醉的起效時間比較(±s,s)
表2 2組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患者進行局麻時麻醉的起效時間比較(±s,s)
?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進行手術可用較較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藥物便可達到充分有效的運動以及感覺阻滯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維持肌肉松弛的麻醉狀態(tài),其鎮(zhèn)痛效果較好以及良好的生命體征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由于局部麻醉藥物的劑量較少,所以由局部麻醉藥物所引起的毒性反應也相對較少或者輕[3]。
本研究試驗組采用的局部麻醉藥為羅哌卡因屬于一種長效的酰胺類局麻藥物,其主要的藥理機制是通過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從而阻止神經信號的傳導[4]。腰硬聯(lián)合麻醉時患者的交感神經節(jié)前纖維阻滯可導致小動脈的擴張從而導致外周血管壓力的降低,進而導致回心血量的減少、血壓降低[5-7]。再加上局部麻醉藥物具有擴血管的特點,從而易導致患者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而布比卡因也屬于長效的酰胺類局部麻醉藥,其多應用于外周的神經阻滯,具有起效較快、麻醉時間長等特點[8],但布比卡因引起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的現象也較多。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感覺、運動阻滯起效時間以及阻滯平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傊?,采用羅哌卡因進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相對于采用布比卡因患者的生命指標較平穩(wěn),不良反應少。
[1] 陳桂軍.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婦科開腹手術的應用比較[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5):3015-3016.
[2] 張彩霞,張祖平.左旋布比卡因和羅哌卡因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急診剖宮產手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4(4):136-137.
[3] 李玉峰.布比卡因和羅呱卡因在下肢手術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中的應用比較[J].北方藥學,2014,11(1):27.
[4] 朱中良,史宏偉.羅呱卡因與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臨床比較[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0,18(2):76-78.
[5] 黎洪林.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應用于剖宮產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外醫(yī)療,2014(6):14-15.
[6] 蔡利鋒.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最佳劑量探討[J].海峽藥學,2013,26(5):154-155.
[7] 劉永梁,任守娟,畢蕾.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用于剖宮產術的對比觀察[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1,32(3):55-56.
[8] 鄭曉玲,劉淑賢,胡宏東,等.不同劑量布比卡因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剖宮產中的應用對比[J].當代醫(yī)學,2012,18(11):108-109.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CSEA.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50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50 patients).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ropivacaine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 control group used bupivacaine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Feeling status and motor block onset time, sensory regression of time, and each group of patients the highest sensory block plane and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and so 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Meanwhile,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after anesthesia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feeling, motor block onset time and block level asp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dverse reactions in anesthesia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Meanwhile, the vital signs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id not chang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blood pressure.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ropivacaine is only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but also for patients with circulation system is small.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linical application; Ropivacaine; Bupivacaine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42
廣東 525011 茂名石化醫(yī)院 (曾慶茂 吳升浩 柯春銘 賴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