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冬妹
盆底肌功能鍛煉恢復產婦產后膀胱功能的應用
程冬妹
目的 探討盆底肌功能鍛煉對恢復產婦產后膀胱功能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產婦162例,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81),觀察組接受盆底肌功能鍛煉>10周,對照組接受一般健康教育和會陰護理。對2組產婦產后12周的尿失禁情況,產后3、6個月的盆底肌收縮力評分和尿墊試驗陽性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產后12周,觀察組的產婦尿失禁發(fā)生率為21.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8.3%(P<0.05)。觀察組產后3、6個月的盆底肌收縮力評分分別為(3.95±0.37)、(4.71±0.38),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02±0.12)、(3.46±0.42)(P<0.05)。產后6個月,觀察組尿墊試驗的陽性率為14.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2%(P<0.05)。結論 產婦產后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有利于增強盆底肌收縮力,預防產后尿失禁的發(fā)生,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盆底肌功能鍛煉;膀胱功能;尿失禁;產婦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和骨盆結構會受到傷害,陰道的拉伸和裂傷均容易引起產婦局部神經的損傷,導致盆底功能的異常,產婦出現尿失禁等情況。尿失禁導致的漏尿對產婦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時間較長者還會出現抑郁和焦慮等情緒[1]。因此,如何提高產婦產后的盆底肌功能、防治尿失禁是護士和醫(yī)師所關注的問題。近年來,盆底肌功能鍛煉對產婦產后的康復過程應用較多,但是該方法對于產婦產后膀胱功能的恢復效果如何,研究尚且不足[2-3]。本研究通過觀察有無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的產婦尿失禁發(fā)生率等情況,探討盆底肌功能鍛煉對產婦產后膀胱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最終指導臨床合理應用該治療方式。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產婦162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0~37歲,平均(26.4±6.7)歲;孕周平均(38.6±6.1)周;新生兒平均體質量(3347.0±251.1)g。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要求:自然分娩;初產婦;胎位為頭位;單胎;無下腹部手術史。使用擲幣法隨機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8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會同意,所有入選患者了解研究意義及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患者的孕周、年齡、新生兒體質量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孕婦產前接受盆底肌功能結構和知識的培訓,提高其產后接受盆底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4-5]。產后住院期間每日均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對產婦實施一對一的床旁盆底肌功能鍛煉指導。產婦可取站立、仰臥或坐位,盡力收縮并提起肛門和會陰,持續(xù)5~10s后放松10s,連續(xù)進行15~30min,3次/d,出院后繼續(xù)進行該鍛煉,持續(xù)時間>10周;對照組患者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及常規(guī)的會陰護理指導,未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進行隨訪,統計分析產后12周的尿失禁發(fā)生情況;對產后3、6個月的盆底肌收縮力進行評分比較(按照Oxford Scafe評分標準評分,分數均為0~5分)和進行尿墊試驗,如鍛煉后尿墊稱重增加>2g,記為尿墊試驗陽性即漏尿[6]。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尿失禁情況 產后12周,觀察組的產婦尿失禁發(fā)生率為21.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2,P=0.038)。見表1。
表1 2組產婦的尿失禁情況比較(n)
2.2 盆底肌收縮力和漏尿 觀察組在產后3、6個月的盆底肌收縮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3個月,2組尿墊試驗的陽性率之間無顯著差異;產后6個月,觀察組尿墊試驗的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盆底肌收縮力評分和尿墊試驗陽性率的比較
由于分娩對產婦盆底支撐的肌肉、筋膜以及韌帶等組織的牽拉損傷,使得膀胱和尿道的解剖位置有所改變并降低了尿道阻力,容易導致產婦產后出現尿失禁、尿漏等情況。盆底肌功能鍛煉簡單易學,不受器械、地點和時間的限制,且不需承擔額外的經濟支出,產婦的依從性較好[7]。
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后12周產婦尿失禁發(fā)生率降低,盆底肌收縮力評分提高,產后6個月產婦尿墊試驗的陽性率降低??梢?,盆底肌功能鍛煉通過產婦的有意進行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的自主性收縮鍛煉,可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更好地支撐尿道、協助尿道閉合和增加尿道阻力,有助于鍛煉恢復膀胱排尿功能,可降低產婦產后尿失禁的發(fā)生率,保障產婦的生活質量[8]。本研究通過產前對孕婦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的知識教育,讓孕婦及家屬認識到盆底肌功能鍛煉的意義,以及產后住院期間有護理人員每天指導,有助于產婦在產后較長時間內堅持正確進行鍛煉。
綜上所述,產婦產后堅持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有利于產后的康復,增強盆底肌收縮力,預防產后尿失禁發(fā)生,降低產后不良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魏秀麗.盆底肌功能鍛煉與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干預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26-27.
[2] 齊翠娥,牛鳳憲.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影響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14):92-93.
[3] 王慶華.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9,15(31):31-32.
[4] 楊春芝.早期血壓調控影響重度子癇前期產婦產后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19(26):33-34.
[5] 宋玲.剖宮產術后留置導尿管放尿方法的改進[J].當代醫(yī)學,2009, 15(7):24-25.
[6] 陳玉清,裴慧慧,陳蓓,等.盆底康復訓練對改善產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3):234-237,257.
[7] 周蓉,吳君.盆底肌功能鍛煉防治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65-367.
[8] 馮潔梅.早期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3):1911-19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8.018
江西 333000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程冬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