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舜瑀 陳明明 于龍飛
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保留型乳腺癌手術的臨床療效分析
崔舜瑀 陳明明 于龍飛
目的 探討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保留型乳腺癌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96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48)。觀察組按照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手術方法,對照組按照傳統(tǒng)乳腺癌切除術。比較2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胸肌萎縮情況。結果 觀察術后1年,觀察胸肌萎縮率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7.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率39.58%低于對照組的54.1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癌手術中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不僅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發(fā)生肌肉萎縮的概率,而且還可以有效抑制傷口感染、皮緣壞死、皮下積液等并發(fā)癥,并且不增加腫瘤復發(fā)和轉移。
胸前神經;肋間臂神經;乳腺癌手術
乳腺癌作為一種常發(fā)生于乳房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疾病,其發(fā)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但通常認為與電磁輻射、不合理的遺傳因素、月經初潮過早、婚育、絕經過晚、飲食習慣有關[1-2]。近年來,考慮到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保留與患者術后胸大肌萎縮、感覺異常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因此部分醫(yī)生認為該做法不僅阻礙了腋窩淋巴結的徹底清掃,甚至還會增加腫瘤的轉移和復發(fā)率[3]。本研究選取96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乳腺癌手術中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吉林省腫瘤醫(yī)院乳腺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原則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5~63歲,平均年齡(43.5±5.8)歲;根據國際抗癌聯(lián)盟所規(guī)定的乳腺癌臨床分期標準[4]: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期9例,Ⅳ期2例;對照組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1.9±3.4)歲;根據國際抗癌聯(lián)盟所規(guī)定的乳腺癌臨床分期標準:Ⅰ期10例,Ⅱ期26例,Ⅲ期9例,IV期3例;2組基線資料(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按照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手術方法,清除胸肌腱淋巴結時,首先分別沿上下方向將胸小肌胸大肌間隙分離開,并同時將保護穿過胸小肌支配胸大肌的胸前神經分離,然后游離胸小肌的內、外側邊緣,保護胸間峰動脈的胸肌支及胸前神經的內、外側支,充分游離并暴露胸小肌止點、腋靜脈的胸腔入口及第3組淋巴結,清掃淋巴結,依次類推,暴露第2組淋巴結并清掃淋巴結,直至完成第1組淋巴結的清掃工作。當沿胸腔自上而下清掃至第2肋間時,會看到肋間臂神經位于側胸壁和前胸壁交界處,隨后自內而外將該神經淺面的軟組織剪開,使之游離到胸上壁的內側,并將應切除的組織進行深度切除[5]。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乳腺癌切除術,無需切除胸內外側神經和肋間臂神經,其余操作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術后1年肌肉萎縮情況: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量鎖骨中線的胸大肌厚度,若患側≥1/3且≤2/3健側胸肌厚度為輕度肌肉萎縮,若患側<1/3健側胸肌厚度為重度肌肉萎縮[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1年胸肌萎縮情況比較 經過術后1年的隨訪,2組患者術后胸肌萎縮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乳腺癌患者術后1年胸肌萎縮情況比較(n)
2.2 2組患者術后近期并發(fā)癥比較 2組患者術后近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乳腺癌患者術后近期并發(fā)癥比較(n)
3.1 解剖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 胸前神經的主要作用
[1] 黃小娥,劉麗.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手術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8):121-123,125.
[2] 王利,馬素剛,王錫鵬.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手術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2):78-81.
[3] 何嘉賓.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手術臨床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l):73-74.
[4] 趙根隆,李韶山,梅方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臨床意義[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28(3):293-295.
[5] 陳寶康.乳腺癌根治術保留肋間臂神經32例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1,17(2):227-230.
[6] 史小丹,徐衛(wèi)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和胸前神經的研究進展[J].中國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0,4(1):24-28.
[7] 陳靜,張晨芳,周岳平,等.應用鄰近擴張皮瓣修復局部晚期乳腺癌根治術后胸壁軟組織缺損[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1,3(2):69-72。[8] 王雅杰,王寧.腫瘤分子靶向藥物分類及作用機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12(7):154-156.
吉林 130012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乳腺外一科 (崔舜瑀 陳明明)130012 吉林省春光康復醫(yī)院 (于龍飛)
于龍飛 E-mail:369417735@qq.com就是支配胸大、小肌的神經,具體可以分為胸前神經內側支和外側支,胸前神經內側支起源于臂叢外側束,胸前神經外側支起源于臂叢內側束,手術過程中比較容易找到胸前神經,且容易保留;肋間臂神經則主要由第1、3肋間神經的外側皮支(有時還包括臂內側皮神經)和第2肋間神經外側皮支的后支組成,該神經解剖交復雜,比較難尋找并易被損害,術中尋找肋間臂神經有3種途徑[7]:(1)經背闊肌途徑,可以沿背闊肌由下向上尋找肋間臂神,主要是因為肋間臂神經遠端越過背闊肌上部前方走向上臂內側;(2)經起始部途徑,解剖完胸小肌后,可以發(fā)現肋間臂神經的起始部位于第2肋間隙處;(3)經腋靜脈下方途徑,首先應該在腋靜脈的前方將腋筋膜懸韌帶切開,然后在腋靜脈的下方慢慢向外剝離脂肪和淋巴組織,最后就會在剝離的脂肪內看到橫行的肋間臂神經。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25
3.2 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經過術后1年的隨訪,觀察組胸肌萎縮率為25.00%,對照組胸肌萎縮率為77.08%,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1,P<0.05),故乳腺癌手術中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發(fā)生肌肉萎縮的概率;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
39.58 %,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4.17%,2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5,P<0.05),因此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手術還可以有效抑制傷口感染、皮緣壞死、皮下積液等并發(fā)癥。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乳腺癌手術均可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若肋間臂神經較細小或術中損傷,腋窩淋巴結腫大,且與肋間臂神經互相粘連,這種情況下,若堅持保留肋間臂神經就會出現局部癌殘留現象。因此,總體上來說,鑒于乳腺癌手術保留胸前神經和肋間臂神經,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