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基
【摘要】目的 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骨性關節(jié)炎118例,有效率77%。療效較好,止痛和關節(jié)消腫作用強,能明顯改善癥狀,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能延緩關節(jié)畸形及功能障礙,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膝骨性關節(jié)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274 【文獻標識碼】A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with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WANG Cheng-ji
(Menyu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hai Haibei 810300, China)
【Abstract】118 cases treated with osteoarthr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steoarthritis efficiency 77%. the effect of thi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pain and joint swelling effect good, stro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ymptoms, joint function recovered well, can delay the joint deformity and dysfunction, and has the valu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ombined treatment of kne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膝骨性關節(jié)炎屬中醫(yī)“骨痹”“膝痹”范疇。膝骨性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退行性變)的主要癥狀有:膝關節(jié)疼痛,多見于內側,上下樓梯或站起時猶重,活動過久或勞累后加重,晨起僵硬,以后病情進行性加重,出現關節(jié)腫大,內翻畸形活動受限,髕骨研磨實驗(+)嚴重者出現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對于本病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殊進展。筆者近年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膝關節(jié)退行性變,取得了一定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2013年10月本院門診患者118例。男29例,女89例,年齡39~82歲,平均年齡54歲,病程2個月~40年,一般發(fā)病隨年齡增長而增多,本病多見于中老年女性,與肥胖、重勞動職業(yè)有關。
1.2 診斷標準
參照相關資料擬定:
(1)中老年患者(≥40歲);
(2)近1月內復發(fā)出現膝關節(jié)疼痛尤勞累后明顯;
(3)關節(jié)液(至少兩次)黏稠、清亮、白細胞(WBC)<2000個/mL;
(4)X線示:關節(jié)間隙變窄、不等寬,軟骨下骨硬化,骨邊緣骨贅形成;
(5)勞累后加重,晨僵≤3 min;
(6)活動時有骨擦感或骨擦音;
綜合臨床、實驗室及X線檢查,符合(2)+(4)條或(2)+(3)+(5)+(6)條或(1)+(4)+(5)+(6)條,可診斷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
1.3 治療方法
1.3.1中藥治療:
方用補腎壯骨湯:骨碎補15 g,熟地黃25 g,杜仲15 g,懷牛膝15 g,穿山甲珠(代)10 g,威靈仙15 g,黃芪30 g,木瓜25 g,黃精15 g,制川烏8 g,甘草6 g。水煎服,1劑/d,7劑/療程,一般3~4個療程。
1.3.2 針灸及小針刀治療
針灸治療:
局部選穴:犢鼻、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
遠道選穴:太溪、懸鐘、三陰交、昆侖、委中。
針刀治療:
根據病情,尋找高應力點,以及神經卡壓點,選擇不同治療點,進行松解與解鎖。高應力點主要包括:①韌帶(內、外副韌帶起止點,髕前韌帶止點,髕骨斜束韌帶起點)②滑囊(下囊、髕上、鵝足囊、股窩囊等)③關節(jié)內:脂肪墊、翳狀皺襞起點、髕間內血管絆④神經卡壓點(腓總神經腓骨小頭部卡壓點、隱靜脈髕下支)。
1.3.3 西醫(yī)治療
1.3.3.1 藥物
(1)雙氯芬酸鈉緩釋劑75 mg/次,1次/d;塞來昔布200 mg/次,2次/d。外涂酮洛芬凝膠等。
(2)硫酸氨基葡糖糖片0.628 g/次,3次/d。
(3)局部封閉:局部用醋酸曲安奈德40 mg加1%利多卡因2 mL痛點封閉,1次/周,2~4次為1個療程。
(4)玻璃酸鈉:玻璃酸鈉2 mL和1%利多卡因0.5 mL關節(jié)內注射,1次/周,共五次。
1.3.3.2.治療結果
臨床治療:顯效91例,占77%;有效22例,占18.6%;無效5例,占4.4%。隨訪一年內復發(fā)者12例,復發(fā)率10.6%。
3 討 論
本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與肝腎虧虛和慢性勞損有關,屬“本虛標實”肝藏血,血養(yǎng)筋,故肝之合筋。腎主藏精氣,故腎之合骨[2,3]。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筋能約束骨節(jié)。由于中年以后肝腎虧虛,筋不能維持骨節(jié)之張弛、肝虛則血不養(yǎng)筋,關節(jié)失滑利,腎虛而髓減,致使筋骨均失所養(yǎng)。日積月累,過度勞累,筋骨受損,氣血受阻,營衛(wèi)失調,經脈凝滯,筋骨失養(yǎng),致生本病。故而引起膝關節(jié)疼痛、腫脹、活動不利,本方具有強筋壯骨、補益肝腎,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4]。
方中杜仲、熟地黃、骨碎補、黃精補肝益腎、強筋壯骨,牛膝、威靈仙、木瓜、制川烏溫經散寒、祛風勝濕、通絡止痛,黃芪、茯苓益氣健脾,穿甲珠活血祛瘀止痛。
對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骨性關節(jié)炎,考慮手術治療:(1)適應癥:①關節(jié)畸形,部分關節(jié)面完好;②骨贅壓迫重要組織,關節(jié)內有游離體;③疼痛嚴重,關節(jié)面廣泛破壞。
(2)手術方式:①關節(jié)鏡下清創(chuàng)灌洗,適應于關節(jié)內有游離體等;②截骨術或關節(jié)成形術,適應于關節(jié)畸形,關節(jié)面未破壞;③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或關節(jié)融合術,適用于關節(jié)面破壞嚴重的患者。
調護忌宜:
1.注意休息,勞逸結合,腫痛明顯時減少關節(jié)負重和劇烈活動,腫痛緩解后以不負重的關節(jié)活動和肌肉收縮為主。
2.注意患肢的保暖防寒。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
3.向患者說明,“骨質增生”是骨關節(jié)退化改變的影像學征象,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一般不是導致關節(jié)疼痛的直接原因,不應為此抱有太多的思想顧慮[5]。
參考文獻
[1] 唐農軒,范清宇.《實用骨病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1:666-673.
[2] 陸裕樸.《實用骨科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302-311.
[3] 中國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186-189.
[4] 張繼和,高建華."小針刀配合關節(jié)沖洗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75例".《中國實用醫(yī)學》. 2011,30(6):59-60.
[5] 施 杞,王和鳴.《中醫(yī)藥高級叢書-骨傷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1536-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