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縣第二小學(xué) ●盤永兵
多讀書,方能舉目千里;常讀書,才能洗滌靈魂。
——題記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的確,讀書不但可以增長知識,識明智審,還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和平,精神的慰藉。自小我就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在溫飽問題還沒解決的80年代初,別說是奢望擁有一本自己心儀的課外書,就是得到一本教科書已是上乘之喜?;蛟S是上蒼垂憐于我吧,那天放學(xué),語文老師叫住了我,將兩本書塞給我(一本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另一本是劉歆的《山海經(jīng)》),說是對我上次考試獲得第一名的獎賞。這便是我有生第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藏書了。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這兩本書一直陪著我渡過了苦澀的童年,伴我消遣著那段食不飽腹的灰色光陰,雖然曾被輪番蹂躪得面目全非,卻也咀嚼得津津有味,以至于被聊齋里《種梨》、《畫皮》中所述的吃苦耐勞、知過能改等帶有道德訓(xùn)誡意義的故事深深吸引,讀書的興致便如此萌生。90年代初讀中師,貧寒學(xué)子終歸與城市的喧囂無緣,于是常躲到圖書室里,浩如煙海的書籍讓我如魚得水,焚膏繼晷涉獵于古典名著、現(xiàn)當代散文名篇中,貪婪地揀拾其珍貝,吸吮其精華,用心揣摩書中的獨特神韻——白云在袖,山水在胸,江山綜碧,夾峙蒼崖,人云影像夾雜,舟飄崗翠之間,倒也可以享閑云野鶴之情致,揚清高閑遠之志趣;博覽群書,遨游在古今中外各家詩詞經(jīng)典、民間文學(xué)里,其中的景象更是紛呈萬千——看王維點燃的那一柱塞北孤煙筆直入天,欣賞起“長河落日圓”的動人畫卷;聽軍營中羌管悠悠,聯(lián)想到范仲淹“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傾訴思鄉(xiāng)之情;誦古戰(zhàn)場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理解辛棄疾“可憐白發(fā)生”的無奈;目睹著漂亮的愛斯美拉達被一幫壞人拐走,受盡折磨,終與母親相認而獨自黯然神傷。徜徉書海,無須程門立雪,便可遍讀詩詞百家、品讀古今博學(xué);無須逾越千里,便可領(lǐng)略異域風情、感受異疆風韻。
多讀書,才能舉目千里,便會好高騖遠:潑墨揮毫,發(fā)誓登高臨遠,指點天下;想精諳世道,明察秋毫;欲商海一游,榮歸故里。既而沉淀孤芳狂傲的心緒,倒也覺得為人師的好,因為唯師者方能多讀書、常讀書。
有了標向,航程不再迷惘。從教以來我沒有忘記讀書,甚至在我的生活舉步維艱的這些年里,我也沒有輕易言棄,只覺此時讀書更像饑寒交迫之人品嚼著香噴的食糧,另有一番滋味。就在我忘情于書海欲登臨岳陽樓,看那滾滾東逝水“銜遠山,吞長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之時,一場災(zāi)難悄無聲息地降臨在女兒的身上?,F(xiàn)實無可逆轉(zhuǎn),逆境卻不無慰藉和希望。為了給女兒一把能駕馭自己命運的鑰匙,痛定思痛后,在別人搓麻將、侃大山、趕時髦匆匆忙乎于追求著各自的完美之時,我?guī)е畠禾ど狭寺L而艱辛的尋覓希望之旅……北方的天空總是暗的,而我的心卻總是那么的藍,南方的大地總是那么的窄,而我的心卻總是那么的寬!這種心境一直恪守在女兒康復(fù)治療的每個日日夜夜,只為心中那永不褪色的信念:讓殘缺的生命也精彩!
每當萬籟寂靜之時,又悄悄拾起枕邊那一本本飽含智慧與溫情的書,輕吟撼人心弦的作品,親灸偉大性靈的教化,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白天的一切煩憂又似乎暫時得以釋懷——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韓非囚禁而有《說難》,于他們我的又算得了什么?讀書,讓我身陷逆境而不頹廢消沉,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篇《向命運挑戰(zhàn)》,保爾、霍金這兩位不向命運屈服卻頑強斗爭的殘疾人,激起了我面對生活的勇氣,給了我汩汩的力量支撐——做生活的強者,像保爾、像霍金……!這就是讀書給人的智慧與啟迪啊!當你在布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時,它為你指明航向……
生命只要擁有,哪怕是一瞬的美麗,就遠勝于平庸的一生!對于女兒,我曾想盡可能地給她以精神的愉悅和心靈的慰藉便足矣。然而,有一天她卻突然饒有介事地說:“爸爸,讀書是不是很好?我也能讀書嗎”是啊,我怎么只顧樂其所道,而忘卻了給女兒尋求生活中的另一種快樂呢?于是,訓(xùn)練休憩之余,女兒也學(xué)著樣子咿呀著她的童話故事,時不時好奇地問這問那,倒是挺殷勤的,看到這我由衷的感慨:世界上再殘缺的東西也有它的偉大之處,一個人不必自暴自棄!書,成了我們父女倆尋求希望的寄托。漫漫求醫(yī)路荊棘載途,背負著孩子尋尋覓覓,堅守一路良知,目睹著形形色色的父母們將自己身心缺陷的骨肉狠心地遺棄于火車上而毫無愧色,內(nèi)心便滋長了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法,或許是被孔夫子的仁慈心腸熏染太深吧。
輾行萬里路,背負萬卷書。每次從太原、石家莊治療回來,前面抱著沉沉的孩子,后背背著比孩子更沉重的在街頭書攤上買來的書,有宮皇閨妃的,修行養(yǎng)德的,交際絕學(xué)的,也有治病療理的,內(nèi)容應(yīng)有盡有。途中遇友詫而問之曰:“你是去醫(yī)病還是去買書?”我只笑而不答,有誰能道得清其中的緣由呢?
從小與書結(jié)緣,受益匪淺,它教給我學(xué)會了怎樣去愛生活,愛世界,愛人……給了我一顆純潔而不屈向上的心:在枯燥乏味的歲月里,開導(dǎo)著、馴化著無知的我,使我開茅塞,得新知,長見識;在絕望消沉的日子里,指引著我渡過難關(guān),慰藉疲憊的心靈,給我以自信和力量,使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