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曉蔚
禮花,又叫焰火、煙火,它在我國發(fā)展的歷史久遠。隋唐時就有“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的描述和“火樹銀花”的寫照。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焰火技術發(fā)展很快,不但品種繁多,而且造型新穎。每逢重大節(jié)日,大多都有施放禮花的慣例。
解放初期,在首都北京擔負禮花施放任務的是公安第1師第2團,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節(jié)日,他們就擔負起禮花施放的重大任務,是新中國首支禮花施放部隊。
有人會問,施放禮花就像放鞭炮一樣,不就是把引火線點著后往禮花筒里一丟就行了嗎?其實事情并不那么簡單。
禮花打得好,與發(fā)射陣地也有很大關系。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也是中國的政治活動中心。廣場場地寬闊,障礙物少,各種活動便于展開,是施放禮花最理想的場所。禮花陣地的布置一般分為3層。里面的第一層是連珠花,通常設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東西兩旁。第二層是信號彈發(fā)射器,在東至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東邊,西至人民大會堂的西邊,南至正陽門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之間,擺成一字型的陣地。第三層是禮花發(fā)射陣地。禮花陣地選擇比較難些,它震動大、聲音大、污染大。發(fā)射時又要求角度合適,均勻對稱,安全可靠,便于觀看。歷年施放,一般都選擇在東到公安部機關院內、東交民巷,南到原前門火車站、正陽門,西到絨線胡同東邊較大的院落內。這些陣地雖不在天安門廣場上,但對遠離廣場的人從空中觀花來看,布局均勻,散布面大,一會兒東邊起來一朵紅的,一會兒西邊起來一朵黃的,錯落有致,絢麗多彩。
施放禮花的部隊,既要有熟練的技術,也要有堅強的體魄和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這些都要經(jīng)過艱苦嚴格的訓練。
每年的五一節(jié)、國慶節(jié)來臨之前,禮花部隊會根據(jù)上級下達的任務,提前一個多月就組織訓練。首先要挑選人員,進行編組。一般是組成一個大隊,下設禮花筒中隊、信號槍中隊和連珠花中隊。各中隊又分若干分隊,每個分隊設正副分隊長各一名。分隊數(shù)目根據(jù)發(fā)射筒、信號槍和連珠花的數(shù)目而定。一個禮花筒分隊一般由6至8個禮花筒組成,每個發(fā)射筒設正副射手各1名,運彈手1名,預備手、消防手各3名,衛(wèi)生員和電話員各1名,花樣檢查員1名。一個信號槍中隊編槍手120名,預備槍手3至5名,消防手1名,衛(wèi)生和電話員各1名,花樣檢查員1名。連珠花中隊每組射手6名,消防手2名,衛(wèi)生員和電話員各1名。
禮花部隊的訓練是很艱苦的。在無遮無掩的訓練場上,每天一訓練就是10多個小時。八九月份的天氣,白天還是很熱的,戰(zhàn)士們常常是汗流浹背。訓練要求很嚴格,要做到迅速、準確,不能有絲毫馬虎。訓練動作重復單調,一天訓練下來,既勞累又感到乏味。
禮花部隊的訓練有一定的危險性,因為禮花彈是用火藥制造的,屬于易燃易爆品,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傷亡事故。1959年國慶節(jié)前夕,組織了一次試射,師、團領導和南苑禮花廠的廠長都到了現(xiàn)場。開始由部隊參謀賈振明單兵進行示范,他手拿一發(fā)禮花彈,擦火板與引火線剛一觸擦,引火線即冒煙爆炸,他的手被炸傷。賈振明忍著疼痛,以極快的動作將禮花彈裝入筒內,剛一松手,禮花彈又在筒內爆炸。好在當時只有他一個人做示范,沒有造成更大的傷亡。
1960年5月1日晚上,首都各界人士在天安門廣場熱烈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五顏六色的禮花彈相繼升空,形成美麗的圖案,把慶?;顒拥臍夥胀葡蚋叱薄M蝗?,一顆禮花彈升空后不久即落地爆炸,頓時火花亂串,引燃了碼放在旁邊待放的禮花彈,直接危及到現(xiàn)場人員的安全。這時,射手鮑風云毫不猶豫地沖入火海,奮力進行撲救。衣服被火燒著,皮膚燒起了泡,他全然不顧,竭盡全力搶出未被燒著的禮花彈,避免了一起更大的事故,保證了禮花的正常施放。鮑風云因此榮立了二等功。
禮花好看,但施放禮花的部隊是無暇享受的。節(jié)日的夜晚,人們都沉浸在歡歌笑語中,盡情欣賞那五彩繽紛的禮花。而禮花部隊的指戰(zhàn)員,卻要緊張地戰(zhàn)斗,精力要高度集中,動作要準確到位,時間要爭分奪秒。不管多涼快的天,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禮花升空,人們都翹首歡呼,禮花戰(zhàn)士卻只能低頭吃灰。因為禮花彈爆炸時,大量的煙灰和彈皮散落下來,雨點般地打在戰(zhàn)士身上,煙灰有時嗆得人喘不過氣來。五彩繽紛的節(jié)日夜空,是禮花部隊指戰(zhàn)員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
1959年國慶十周年大慶時,焰火晚會的規(guī)模最大,施放的禮花數(shù)量最多,晝夜兩場,持續(xù)的時間最長。
警衛(wèi)師組織了近千人的施放隊伍,提前一個月進行了嚴格的訓練。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地完成禮花施放任務,警衛(wèi)師專門成立了指揮所,指揮所有一部紅色電話機直通天安門城樓上的指揮所。
10月1日,北京的天氣晴朗,碧空萬里,70萬群眾舉行了盛大游行。禮花部隊上午7點鐘就進入陣地,擔負晝間禮花發(fā)射任務。
白天施放禮花,這是第一次。當游行隊伍最后一部分通過天安門檢閱臺前時,站在廣場上的11萬游行群眾一起擁向金水橋畔,擁向天安門前。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沿東西來回走動,揮手向群眾致意,群眾的歡呼聲淹沒了一切。這時,禮花筒連續(xù)不斷地發(fā)射晝間禮花彈。頓時,禮花彈在空中爆炸,硝煙像朵朵白云隨風飄動,一條條彩色標語,一面面紅色的國旗和彩旗,把天安門上空裝扮得更加美麗,將慶?;顒油葡蛐碌母叱薄_@次白天發(fā)射搞得很成功,共發(fā)射了1000發(fā)禮花彈。
晚上,天安門廣場燈火輝煌,8點正,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天安門城樓。不一會,禮花指揮所紅色電話機鈴聲響起,傳來了師指揮所下達的發(fā)射禮花的命令。參謀賈振明是具體下達施放命令的,聽到指揮所的指令,他立即拿起直通各發(fā)射中隊的指揮電話:“各中隊注意,第一次施放禮花開始,各就各位,預備——放!”
“嗵!嗵!嗵!”三聲巨響,如報春驚雷,回蕩天地間。瞬間,天安門上空像火紅的海洋,照亮了北京的夜空。禮花彈為紅菊花、萬紫千紅、滿天紅3個品種。與此同時,騰飛起的信號彈也是紅色的,連珠花也噴射出紅色的火焰。無數(shù)只眼睛,仰望夜空,無數(shù)張笑臉與禮花相輝映,歡呼聲,贊嘆聲,掌聲,此起彼伏。
緊接著,不同品種的禮花彈,一個接一個地在空中綻開,鮮艷的色彩,美麗的造型,奇幻的變化,互相交織在一起。時而電閃雷鳴,春花怒放;時而彩梭飛舞,鋼花四射;時而麥浪滾滾,糧棉豐收;時而百鳥齊鳴,龍飛鳳舞;時而綠紅相映,碧波銀浪。這滿天繽紛多彩的禮花,在空中描繪、譜寫著我們偉大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幅幅壯麗的圖畫和一首首動聽的贊歌。
騰空而起的信號彈,是用信號槍發(fā)射器發(fā)射的,每束64個彩珠,打得特別整齊。連珠花噴射的火焰,像株株火樹銀花,約60米高,用彩珠、聲響給天安門廣場又添一景,把天安門廣場的夜空裝扮得姹紫嫣紅。晚上,在發(fā)射禮花的同時,還有20門火炮為其“配音”,使禮花彈發(fā)射的聲響顯得更加威武雄壯,清脆悅耳。每批禮花放過,立即有幾十部探照燈光從四面八方射向天安門上空,銀色的光柱交相輝映,組成各種圖案。整個天安門成了不夜天。
禮花發(fā)射從晚8時開始,一直到次日凌晨零時10分結束,持續(xù)了4個多小時。共發(fā)射禮花彈40040發(fā),信號彈262080發(fā),連珠花432盤,配音火炮炮彈5650發(fā)。這是新中國建國后盛況空前的一次焰火晚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在這一片輝煌璀璨的夜晚度過了自己十歲的生日。
我國禮花在彩色、音響、造型變化等方面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享有盛譽。許多參加我國五一、國慶節(jié)慶典的外國領導人看后都稱贊不已,不少國家領導人要求我國派禮花部隊參加他們的國慶節(jié)、獨立節(jié)等慶典,到他們那里去傳授技術,讓本國人民也能看到中國的禮花。
本著傳播友誼、廣交朋友的宗旨,我國從1959年開始,先后派禮花技術人員到阿爾巴尼亞、朝鮮、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剛果 (布)和馬里等國,參加他們的重大慶典活動,為他們施放禮花,并協(xié)助訓練他們的施放部隊。禮花使者走出國門,在世界不少國家播下了友誼的種子。
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的時候,部隊遵照周恩來的指示,于1959年11月,組團赴阿爾巴尼亞幫助施放禮花,并帶去了我國政府贈送的禮花筒24個,禮花彈3200發(fā),信號槍120支,信號彈10000發(fā),連珠花50盤。
11月29日晚上,部隊在地拉那為阿爾巴尼亞人民施放了禮花。那天晚上看禮花的人特別多,據(jù)說有1.5萬多人是從全國各地專程趕到地拉那觀看的。那天施放效果也非常好,阿爾巴尼亞黨政領導人十分滿意。部長會議主席謝胡在國宴時接見部隊同志們時說:謝謝你們,你們很好地完成了任務,阿爾巴尼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漂亮。謝胡夫人 (地拉那市委第二書記)說:感謝毛澤東同志給我們送來的禮花,送來的友誼。阿爾巴尼亞人民第一次看到這么漂亮的禮花,大人小孩都知道,這是中國毛澤東送給他們的禮品。
開栓、送彈、裝填3個動作,要做到整齊劃一,極為不易。
1960年國慶節(jié),緬甸總理吳努應邀參加了我國的國慶活動。吳努在觀看禮花時表示,希望1961年1月初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時能帶些禮花和施放禮花的技術人員去,讓緬甸人民也看一看中國美麗的禮花。周恩來當即表示同意,事后批示:“按去阿爾巴尼亞的規(guī)模進行準備。”
赴緬甸前,部隊在半壁店組織了訓練,并請外交部禮賓司邀請緬甸大使館一等秘書前往觀看檢查。1960年12月,楊真榮和賈振明、劉文德3人隨同周恩來率領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到達緬甸,由部隊執(zhí)行訓練和施放禮花任務。
1961年1月4日晚上,禮花部隊在緬甸首都仰光為緬甸人民施放了禮花。那一天,仰光市萬人空巷,齊集街頭觀看,盛況空前。施放完畢后,吳努說:緬甸人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好的禮花,感謝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給我們送來這樣好的禮花。在緬甸完成施放禮花任務后,部隊即奉命擔任周恩來的隨身警衛(wèi)。周恩來對部隊提出了表揚,他說:你們禮花放得好,警衛(wèi)任務也完成得好。
1964年10月,中央領導又批準部隊到柬埔寨擔負培訓任務。受領任務后,部隊派出團副政委佟俸璋和參謀賈振明赴柬埔寨擔負指導訓練禮花施放任務。在赴柬前,金邊的華僑報紙就反復報道了中國的禮花。11月12日是柬埔寨的獨立節(jié),晚上,部隊為柬埔寨人民施放了禮花彈1440發(fā),信號彈6000發(fā),受到金邊幾十萬市民的同聲贊賞。“中國焰花名不虛傳,中國真了不起,太美了?!?/p>
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觀看時頻頻鼓掌,連連稱好,十分高興,西哈努克還親自駕駛飛機陪同訓練人員到吳哥參觀,并陪同參觀王宮。柬埔寨軍隊總參謀長龍奈將軍在接見他們時說:感謝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和中國領導人對我們獨立節(jié)的關心,你們的焰火給我們獨立節(jié)增添了光彩。
1965年,禮花部隊又奉命到剛果 (布)執(zhí)行援放任務。當時剛果 (布)的首都布拉柴維爾局勢非常緊張,節(jié)日晚會上正放焰火時,禮花陣地的電話線被破壞,指揮失靈。在這種情況下,專家組和工作人員沉著鎮(zhèn)定,用信號槍指揮,按時完成了施放任務。剛果 (布)總統(tǒng)馬?!ご驼f,我們一定要向中國學習,走自力更生的路。
施放部隊離開剛果 (布)時,馬路兩旁的市民排隊揮動雙手,高呼口號。大使館的同志解釋說:“這是受過你們培訓的剛果 (布)士兵家屬在歡送你們,呼的口號是‘中國萬歲’! ‘中國專家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