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我們一堂課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聽得懨懨欲睡;曾經(jīng)我們把書本上的知識一絲不漏地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們卻仍然面對考試試題不知所措。把學生籠罩在自己的羽翼下不敢有絲毫懈怠,只知道“授之以魚”,卻不知道“授之以漁”,這樣勢必導致學生思維懶惰,反應遲鈍。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也曾努力去改變,試著把課堂還給學生,但真正做好的人又很少,要么,試著試著又變成了自導自演了;要么,課堂處于失控狀態(tài),亂作一團。我們不能再在課堂上唱“獨角戲”了!如果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到了該適當放手的時候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我們不能再忽視這種關系,否則,我們的教學就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扼殺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近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們重新發(fā)現(xiàn),至少由他們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給他們?!睕r且,現(xiàn)代語文教育強調(diào)語文教學是立足于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之上的。學習語文是一種主體內(nèi)化、生成、建構的過程。實現(xiàn)這一過程,不是靠老師講解,而是靠個體心靈對語言材料或言語行為的直接接觸、親身感受或體驗。教師充其量只能進行組織和引導,而不能代替學生的自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退后一步,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讓課堂變成學生智慧火花的燃放點,成為學生思維奔放的集中營。
一、轉(zhuǎn)變角色,營造和諧氛圍,打造自主式課堂
一節(jié)自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要求教師能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學生,要以微笑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課堂上盡情綻放自己。此時,教師不應站在高高的講臺上作教材的解讀者,而應站在學生身邊給學生以幫助,因為學生不是機械的聆聽者、識記者。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要有蘇格拉底自知一無所知、海納百川的胸懷,要深知自己只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整個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想讓課堂收獲精彩,那便必須讓全體同學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記得聽一位語文老師的公開課,她講的是《敬畏自然》,對筆者有很大的啟發(fā)。老師一進入課堂就面帶微笑的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一直比較糾結,那就是我們?nèi)祟惖降啄懿荒苷鞣匀荒??我想在這節(jié)課上和同學們共同探究,同學們愿意嗎?”所有的學生都異口同聲的回答“愿意”!那堂課,那位老師自始至終都是站在學生的中間,和學生一塊討論,一塊分析,儼然是一位大點的學生。而學生對她也沒有畏懼,遇到問題敢于直言不諱。課堂氛圍和諧,師生之間再沒有那種“距離”。只有在這種足以放松的氛圍下,學生的思維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那節(jié)課給筆者很大影響。回來后的每一節(jié)課筆者都十分注意這種和諧氛圍,學生對我不再畏懼,在語文課堂上也都能勇敢積極地表現(xiàn)自己。所以教師只有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拉近關系,進而變權威為伙伴,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參與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和諧氛圍中去,才能為學生整節(jié)課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二、當疑則疑,激發(fā)主體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魯賓什坦認為,“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贝笪暮劳袪査固┰谡劦健稄突睢返膭?chuàng)作時說:“我的小說的每一個情節(jié),不是獨出心裁,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教師要巧妙設置問題,遵循“跳一跳夠的原則”或做到新穎,或做到精確。達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開拓學生思維視野的目的。例如,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時,筆者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你媽媽的職業(yè)是什么?胡適母親的職業(yè)是什么?2.平時你媽媽在生活和學習上是怎樣要求你的?胡適的母親是怎樣要求胡適的?3.你的媽媽對你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那胡適的母親又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4.通過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感情,來談談你對媽媽的感情。問題十分簡單,但又牽動每一個學生的心,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他們積極組織自己的語言,暢所欲言。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共同的探究中,完成了對本課的學習。除了教師設計的疑問之外,要想學生主動參與,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倍遥覀円膊荒芤驗閷W生問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為學生問得離奇而隨意搪塞,我們要鼓勵學生探索好學。只有教師正確對待學生的質(zhì)疑,學生才能更主動,真正作課堂的主人翁。
三、分組討論,共同合作交流,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所謂“退一步”,并不是讓老師退出課堂之外。有的老師調(diào)侃說:“學生一切自主,我們就輕松了,讓他們討論去吧,討論完回答就行了,我們教師徹底解放了”。這樣可就大錯特錯了。學生為主體,教師可是主導呀。教師導不好,學生的主體作用也無從發(fā)揮。就如放風箏,斷了線,它會沒有方向亂飛;拉的太緊,它又飛不起來。教師就是放風箏的人。只有我們導得好,風箏才能飛得又高又遠。以前筆者也嘗試著讓學生分組討論,可是有的小組討論了兩三句后,就沒有話說了;有的小組看似討論熱烈,其實他們討論的話題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無關。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教師對教育影響的有效組織和引導,使學生獲得了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學習上的自主。要想讓合作學習收到實效,讓好中差學生都能各具所能,就必須把學生按學習成績的不同分成優(yōu)良中差搭配的小組,才能讓他們既能互相幫扶又能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施展個性才華。同時還要讓他們在深刻自學、自悟的基礎之上,討論交流,才能達到合作的成效。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個性得到了重視或認可。以教學《老王》為例,檢查完學生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以后,讓學生朗讀課文,并小組合作交流問題。筆者用多媒體展示了這樣幾個問題:(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現(xiàn)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現(xiàn)在哪里?(2)對課文結尾的最后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這兩個問題分別交給各個小組討論完成。按照要求,小組討論后,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成果,簡單點的問題讓后進生回答,難點的讓優(yōu)生回答。在小組同學的互相幫扶下,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對問題有所認識并愿意主動展示,筆者及時予以評價和賦分,以表示對他們學習成果的肯定。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師大膽退后一步,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精誠合作,及時質(zhì)疑,切實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讓他們的靈感和個性得以充分釋放,師生將輕松收獲無盡的精彩。
(史文磊 ?江蘇豐縣師寨鎮(zhèn)東渡希望初級中學 ?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