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伶
摘 要:足球頭球是依賴于肌肉運動、身體位置、肢體平衡和肌膚觸摸等所獲得的身體感覺,前額將足球擊向預定目標的動作過程,需要軀體的高度協(xié)調,才能完成整個過程。通過陳述頭球動作在無主觀意識下,利用軀體各種反射,從而培養(yǎng)頭球動作能獲得良好的本體感覺。
關鍵詞:足球頭球;本體感覺;軀體反射;頭部屈伸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2.015
頭頂球是有目的地使用前額將足球擊向預定目標的動作過程,是能夠合理占據空間、控制制空權的主要手段。在足球運動攻防之中,頭球技術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現(xiàn)代足球得分數(shù)據告訴我們,頭球是非常有效的得分手段,被稱為第三只腳。很多足球發(fā)達國家已經發(fā)展大量機器和實驗用于培養(yǎng)運動員足球與本體的感覺,例如在晚上燈火通明的環(huán)境下進行定位球頭球大門練習,然后在發(fā)出定位球瞬間把照明滅了,經過多組實驗后,優(yōu)秀運動員頭球打門成功率在環(huán)境改變下并沒有明顯的下降。這足以證明良好的本體感覺可以克服動態(tài)環(huán)境,從而保持動作技術的穩(wěn)定性。本研究通過肌肉活動的神經調控,淺析足球頭球技術與本體感覺獲取外界信息。
1 足球頭球技術方法
1.1 前額正面頂球
前額正面堅硬平坦,觸球面積大,它處于頭的正前方和兩眼上方,便于在頂球時觀察來球周圍情況,使擊球準確有力。
原地頂球技術動作方法:頂球時先選好站位,使身體正對來球方向,兩腳前后開立,膝關節(jié)微屈,重心在后,兩眼注視來球,判斷好來球的速度,兩腿前后開立,腰部前挺、胸部上提、下頜平收、兩臂自然張開,上體后傾、身體重心放在右腳上,頂球時后腳迅速蹬地,上體由后向前擺動,在即將觸擊球的剎那,兩腿迅速用力蹬伸,以腰腹和頸部的快速擺動主動迎擊來球。
跳起頂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原地雙腳起跳頂球。身體正對來球,兩腳左右開立約15~20 cm,腳尖稍內轉,膝關節(jié)微屈,上體稍前傾,兩臂屈肘后伸。起跳時,兩臂由后向前上方振臂,同時弓身,提胸、收下頜、兩腳積極用力蹬伸,在跳起上升過程中挺胸展腹,當跳起最高點準備頂球時,身體成背弓,當球運行到身體垂直部位前的剎那,快速收腹,折體前擺并甩頭,用前額正面將球頂出。頂球后,兩腿自然屈膝,屈踝落地。②單腳起跳頂球??勺?~5步助跑,在助跑過程中判斷來球運行路線和起跳方向。起跳時,有利腳迅速蹬地,另一條腿屈膝上擺,兩臂自然上提,使身體向上躍起,成原地頂球預備姿勢。頂球的動作要求與跳起頂球基本相同,落地時,雙腳同時落地。③魚躍頂球。在頂離體較遠的平直球時,為了爭取時間射門或解救門前危險,可以運用魚躍頂球的方法,以單腳或雙腳蹬地,身體呈水平狀態(tài)前躍出,兩臂微屈稍前伸,兩眼注視來球,利用身體向前躍起的沖力,以前額骨正面頂球。頂球后,身體成背弓形兩臂屈肘前伸兩手著地,接著胸部、腹部和大腿依次著地。
1.2 前額側面頂球
前額側面頂球的部位是前額的兩側。這個部位雖然堅硬,但不平坦,面積也小,又在兩眼的側前方。頂球時,擺體用力方向又與來球方向不是相迎而遇,出球力量較小,因此,前額側面頂球在擊球時間、出球方向方面都難于額骨正面頂球。
前額側面頂球可分為以下兩種:①原地頂球。頂球前與出球方向同側腿向前跨出一步,兩膝微屈,身體重心放在后腳上,上體和頭稍向異側傾斜并轉體約45°,兩眼斜視來球,兩臂自然張開。頂球時,后腳蹬地,上體和頭向出球方向迅速扭轉,屈體甩頭,在與出球方向同側肩的前上方,用額骨側面頂球。②跳起頂球。一般用單腳起跳。起跳動作與前額骨正面頂球的單腳起跳動作相同。在跳起上升的過程中,上體側屈,側對來球。在跳到最高點頂球時,急速轉體、甩頭,用額骨側面將球頂出。頂球后,兩膝微屈緩和落地。
2 本體感覺概述
所謂“本體感覺”,就是依賴于肌肉運動、身體位置、肢體平衡和肌膚觸摸等所獲得的身體感覺。它是人類最本原的一種智慧,是人們用身體進行思考和學習的方式。然而,隨著人類的不斷理性化,我們常常忘記與世界最根本的聯(lián)系,語言、邏輯成為我們認識和把握世界唯一的方式,本體感覺被看成是一種原始的、純粹生理性的感覺,相比理性來說是低級的和無價值的。
感覺模態(tài),每一種模態(tài)具有各自特殊的感覺器官,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視覺、聽覺、位覺以及本體感受器。視覺是機體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來源,它占所有感覺傳入信息的70%以上;聽覺是適宜頻率的聲波振動通過鼓膜、聽骨鏈傳到內耳引起聽覺感受器興奮;位覺是身體進行各種變速運動和重力不平衡時產生的感覺,維持身體姿勢和平衡的位覺感受裝置是內耳迷路的前庭器。
3 頭球技術分析與軀體運動的反射
運動員在練習動作技術時, 借助來自本體感受器傳入信息, 通過大腦皮質下運動神經中樞和大腦皮質機能協(xié)調一致,又相互密切聯(lián)系來完成動作練習。當然,這種關系如果稍微不協(xié)調, 運動動作就會不協(xié)調。而本體感受器傳入信息,通過神經中樞反饋控制,由感受器返回大腦皮質運動區(qū)進行校正和改進。機體是依靠本體感受動作。為了頭球動作能表現(xiàn)良好的本體感覺,首先我們要合理利用身體各種反射,通過運動生理學的角度分析頭球動作。
3.1 頭球頭部屈伸
頭球時的頭部應該首先保持收縮的狀態(tài),使用頭部處于向心運動中,同時,脊柱形成弓形。通過脊髓的交叉伸肌反射,環(huán)路異側肢體的運動就被協(xié)調起來,從而實現(xiàn)一側回縮和另一側伸出這一過程。這個運動過程非常強調脊柱先伸展頭部回縮,然后頭部伸展脊柱回縮,形成其起始與終止受意識的控制,但在運動過程中卻無需意識支配。同時,由于不同頭部位置會造成對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使傳入沖動沿前庭神經進入延髓的前庭神神經,再通過前庭脊髓束到達脊髓前角,與運動神經元
構成突觸聯(lián)系,并發(fā)生傳出沖動,使有關伸肌緊張性增強。它在完成頭球動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眼睛注視球的來勢
在頭球技術動作中,非常強調雙眼對皮球的注視,同時要求前額觸到球面瞬間不能閉上眼睛。這個同樣可以用運動生理來解釋:人處于不正常體位時,通過一系列協(xié)調運動將體位恢復常態(tài)的反射稱為翻正反射。有研究將運動員蒙住其兩眼,再以四足朝天的姿勢從高處落下,翻正反射即會消失。視覺在翻正反射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頭部定向,所以頭球首先要觀察來球,接著目送皮球,把注意力集中到球上。
4 結束語
人體頭部雖有只有左旋、右旋和仰俯三個簡單的動作,但牽涉非常多軀體的反射。這些反射通常控制人體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活動。按照運動時主觀意識參與的程度將軀體運動分為三類,分別是反射性運動、形式化運動和意向性運動。首先,足球訓練頭球動作,通過規(guī)范無主觀意識控制,動作形式固定,提高反應,減少因軀體反射而造成軀體協(xié)調能力下降,然后,保證頭球動作能在一定自律性運動過程中保持連續(xù)性,通過本體感覺對頭球動作的控制,使其起始與終止都能在主觀意識下完成。最后,明確頭球動作的目的性,整個運動過程都控制自如,屬于主觀意識支配,完成一些更為復雜的頭球動作結合,在有效選擇高度或者判斷皮球運動軌跡等方面日漸完善。
參考文獻
[1]易曉明.論本體感覺在兒童藝術教育中的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04(3).
[2]松井三雄.體育生理學[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84.
[3]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解例學[D].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