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
最近,蒲蒲蘭繪本館推出的《我為什么討厭吃奶》,成功晉級為社會熱門話題。很多家長憤怒地表示,這樣的繪本尺度太大了。倘若孩子讀了,那可不得了,會對他們幼小的身心靈產(chǎn)生極其惡劣的影響。這倒是引起我極大的好奇,忍不住看個究竟。
其實,這個故事本身是充滿童趣又相當暖心的:哥哥看到剛出生的弟弟可以每天吃到媽媽的奶,擔心媽媽的愛被分享,于是鬧出各種小情緒,小脾氣,還列舉了奶的種種不好:“媽媽洗澡慢騰騰,一定是洗奶太費事!”“被奶擠著,一定很難受!”“爸爸的奶長著毛,我就更不喜歡了!”——對,我就是這樣討厭吃奶!可是,當哥哥被撞了頭,被媽媽摟在懷里,摸著媽媽脹滿奶水的胸部,他“哇”地哭了出來??蓯鄣男∧恿钗遗醺勾笮Αf不喜歡吃奶,是因為赤裸裸的嫉妒!真不知道是誰把這樣一個有質素的繪本圖畫師發(fā)掘出來,幾年之內(nèi)這系列的書我都不會錯過。
很欣賞這種干干凈凈、很生活化,不用紅領巾讓座或給媽媽洗腳的橋段就可以表現(xiàn)出溫情的繪本。笑得開心之余,心里卻感到悲哀。覺得不堪入目的人是誰?覺得臉紅心跳的又是誰?中國媽媽們究竟喜歡什么樣的繪本?這樣一本不抒情,不煽情,接地氣的繪本沒有得到認同,相反卻被大肆批駁,難道永遠讓孩子看“狼來了”“小紅帽”才算是好事嗎?
在孩子的眼里,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一樣的,本身無可厚非,我們沒有必要非得強化那種不必要的羞恥感,應該自然而然地剔除孩子對成人身體不恰當?shù)暮闷嫘?,讓孩子們知道嘴巴可以吃飯,眼睛可以看東西,奶可以提供給他們營養(yǎng)味美的乳汁,這些都是每個人身體很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對孩子來說,媽媽的奶頭、媽媽溫暖的乳房,就像港灣一樣讓人眷戀,他們絕不會把乳房和性聯(lián)系在一起。是我們用成人的眼光把它搞復雜了。
類似于《我為什么討厭吃奶》這類兒童繪本,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很多國家早就推廣和普及。外國的媽媽們從沒覺得不妥,中國的媽媽們卻如臨大敵。說白了,這都是因為傳統(tǒng)觀念禁錮了思想,這不僅僅是觀念的脫軌,更是教育的缺失。有趣的是,這幾年發(fā)生的一件又一件的校園性侵害案件,讓所有媽媽們氣得發(fā)抖,她們一方面認識到性教育的必要性,一方面又在實際行動中不遺余力地抵制著。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提出:3~6歲是孩子性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性教育最卓有成效的時期。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培養(yǎng)自尊、自愛的品質,可以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和健康。
最美的教育其實最簡單,當然這并不是說,只看這一本書,或者帶孩子聽一次性教育的講座就可以了,這畢竟是關乎學校以及全社會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我們要做的,就是容許他們的性好奇,并能根據(jù)孩子的理解力真實、正確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不必臉紅心跳,更不要大驚小怪。
令人欣慰的是,在爭議之中,這本書賣得還不錯,在實體書店以及當當網(wǎng)、亞馬遜中國網(wǎng)的的銷量不俗。更多年輕的媽媽拋棄了簡單粗暴帶有說教色彩的圖畫書,而選擇更適宜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繪本。
我們愿意相信,也許有一天,也終究會有那么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最理想的讀者,最棒的媽媽,像孩子那樣——一顆心干凈得閃閃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