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善初,徐 華
(新疆喀什農業(yè)學校,新疆 喀什 844000)
喀什地區(qū)棉花新品種比較試驗
鄧善初,徐 華
(新疆喀什農業(yè)學校,新疆 喀什 844000)
本試驗選用8個棉花新品種和對照新陸中36號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中棉所415號和P53生育期適中,產量較高,纖維品質優(yōu)良,較適宜在喀什墾區(qū)種植。
喀什;棉花;品種;比較
棉花是喀什地區(qū)的重要產業(yè),是棉農增收的重要途徑,關系到本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選擇優(yōu)良的棉花品種是獲得優(yōu)質棉的先決條件。試驗選用8個棉花新品種和當?shù)刂髟云贩N新陸中36號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以篩選適宜喀什墾區(qū)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品種[1],為本地區(qū)新品種的種植、應用和推廣提供參考。
1.1 參試品種
中棉所415號、新陸中42號、新陸中23號、新陸中51號、冀958、P53、新陸中40號、雜棉1298和對照新陸中36號。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喀什農業(yè)學校試驗田,地勢平坦,前作棉花。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試驗地氣候屬溫暖大陸性干旱氣候,無霜期200 d以上,≥10℃有效積溫在4 000℃以上。
1.3 試驗設計
采用品比試驗,共9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20 m2,株距0.11 m,種植密度為16 000株/667 m2。
1.4 數(shù)據(jù)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SPASS 16.0軟件,采用Tukey’s和Duncan’s法分析顯著性差異。
2.1 參試品種生育期和生長勢比較
參試品種生育期在131~139 d,生育期最短的為對照新陸中36號,生育期最長的是新陸中51號。苗期生長勢較強的品種有新陸中51號、新陸中36號、中棉所415號、新陸中23號、冀958、P53和對照品種;花期生長勢較強的品種有中棉所415號、雜棉1298、新陸中23號、P53、新陸中40號和新陸中36號;吐絮期生長勢較強的品種有新陸中40號、雜棉1298和對照品種(見表1)。
2.2 參試品種農藝性狀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9個參試品種株高在68.2~85.6 cm,株高最高的是新陸中42號,為68.2 cm,最矮的是新陸中40號,為85.6 cm;始果節(jié)位高度最高的是雜棉1298,為21.7 cm,最低的是中棉所415號,為13.3 cm;始果節(jié)位最低的是新陸中36號,為5.7臺,節(jié)位最高的是冀958,為6.5臺;果枝數(shù)最多的是新陸中40號,為10.7臺,最少的是新陸中23號,為8.9臺。
表1 各品種生育期、生長勢對比
表2 農藝性狀對比
表3 不同品種纖維品質比較
2.3 參試品種品質性狀分析
各品種農業(yè)部纖維檢測中心檢測結果表明,棉花子指最低的是新陸中40號,為10.4 g,子指最高的是新陸中51號,為11.3 g;絨長最長的品種是新陸中42號,為31.0 mm,絨長最短的是新陸中51號,為29.2 mm;馬克隆值最高的是P53,為4.5,馬克隆值最低的是新陸中36號和中棉所415號,為4.0;比強度最高的是新陸中23號,為30.7 cN/tex,最低的是新陸中51號,為28.1 cN/tex;整齊度最高的是新陸中42號,整齊度最低的是P53(見表3)。
2.4 參試品種產量性狀分析
各品種產量性狀指標見表4。籽棉及皮棉產量
注:生長勢1為好,2為較好,3為一般,4為較差。最高的是對照新陸中36號,最低的是新陸中23號;成鈴數(shù)最多的是新陸中42號,為6.9個,最少的是新陸中40號,為6.2個;鈴重最重的是冀958,鈴重最輕的是新陸中42號;衣分最高的是新陸中40號,為43.3%,衣分最低的是冀958,為40.3%;霜前花率最高的是對照新陸中36號,霜前花率最低的是雜棉1298。
表4 產量性狀比較
3.1 中棉所415號
生育期134 d,比對照晚3 d,植株呈塔型,生長勢強,Ⅱ式果枝,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鈴卵圓型,該品系籽棉單產為463.6 kg/667 m2,皮棉單產為195.7 kg/667 m2,分別比對照增產1.5%和0.9%。霜前花率94.3%,株高70.7 cm,第1果枝節(jié)位5.9臺,始節(jié)高13.3 cm,果枝數(shù)9.8臺,鈴數(shù)6.7個,鈴重6.1 g,衣分42.1%,子指10.6 g,黃萎病病指19.7,纖維長度30.1 mm,馬克隆值4.0。產量高,品質優(yōu)良,適合在南疆棉區(qū)種植。
3.2 新陸中51號
生育期139d,比對照晚7d,植株呈塔型,Ⅱ式果枝,葉片中等大小,該品種籽棉單產為432.7kg/667m2,皮棉單產為180.7 kg/667 m2,產量比對照低。霜前花率91.5%,株高71.6 cm,第1果枝節(jié)位5.9臺,始節(jié)高為18.6 cm,果枝數(shù)10.5臺,鈴數(shù)6.7個,鈴重6.1 g,衣分42.1%,子指11.3 g,黃萎病病指22.1,纖維長度29.2 mm,馬克隆值4.3。產量低,生育期長。
3.3 雜棉1298
生育期138 d,比對照晚7 d,植株呈塔型,Ⅱ式果枝,生長勢強,該品種籽棉單產為416.8 kg/667 m2,皮棉單產為170.5 kg/667 m2,分別比對照減產5.4%和8%。霜前率90.6%,株高79.7 cm,第1果枝節(jié)位7臺,始節(jié)高度21.7 cm,果枝數(shù)10.5臺,鈴數(shù)6.6個,鈴重5.8 g,衣分40.9%,子指10.5 g,黃萎病病指36,纖維長度29.6 mm,馬克隆值4.3。
3.4 新陸中42號
生育期138 d,比對照晚7 d,植株塔型,Ⅱ式果枝,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鈴卵圓型,該品種籽棉單產419.0 kg/667 m2,皮棉單產173.0 kg/667 m2,分別比對照減產4.9%和6.4%。霜前花率93.6%,株高75.6 cm,第1果枝節(jié)位17.9 cm,果枝數(shù)9.7臺,鈴數(shù)6.9個,鈴重5.6 g,衣分41.3%,子指10.7 g,黃萎病病指31,纖維長度31 mm,馬克隆值4.5。
3.5 新陸中40號
生育期136 d,比對照晚5 d,植株呈塔型,Ⅰ式果枝,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偏小,葉色深綠,鈴卵圓型,該品種籽棉單產 408.5 kg/667 m2,皮棉單產176.9 kg/667 m2,分別比對照減產2.4%和4.3%。霜前花率91.2%,株高68.2 cm,第1果枝6.3臺,始節(jié)高16.9 cm,果枝數(shù)10.5臺,鈴數(shù)6.2個,鈴重6.1 g,衣分42.1%,子指10.4 g,黃萎病病指21,纖維長度32.1 mm,馬克隆值4.2。
3.6 新陸中23號
生育期133 d,比對照晚2 d,植株塔型,Ⅱ式果枝,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鈴卵圓型,該品種籽棉單產398.7 kg/667 m2,皮棉單產161.9 kg/667 m2,分別比對照減產10.2%和13.7%。霜前花率92.6%,株高72.5 cm,第1果枝始節(jié)高14 cm,果枝數(shù)8.9臺,鈴數(shù)6.7個,鈴重5.8 g,衣分42.1%,子指10.9 g,黃萎病病指4.4,纖維長度30.6 mm,馬克隆值4.4。
3.7 冀958
生育期136 d,比對照晚2 d,株型緊湊,Ⅱ式果枝,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鈴卵圓型,該品種籽棉單產為418.3 kg/667 m2,皮棉單產168.6 kg/667 m2,分別比對照減產2.7%和9.2%。霜前花率90.6%,株高69.7 cm,第1果枝節(jié)位始節(jié)5.9臺,節(jié)位高19.7 cm,果枝數(shù)10臺,鈴數(shù)6.4個,鈴重6.3 g,衣分42.1%,籽指10.7 g,黃萎病病指22.6,纖維長度28.9cm,馬克隆值4.3。
3.8 P53
生育期133 d,比對照晚2 d,植株呈塔型,Ⅱ式果枝,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該品種籽棉單產為469.8kg/667m2,皮棉單產為193.5kg/667m2,分別比對照增產12.7%和4.7%。霜前花率93.8%,株高75.6 cm,第1果枝節(jié)位6.2臺,始節(jié)高16.8 cm,果枝數(shù)9.1臺,鈴數(shù)6.2個,鈴重5.9 g,衣分41.3%,籽指10.5 g,黃萎病病指16.3,纖維長度31.7 mm,馬克隆值4.1。產量較高,品質好,生育期適中,適合在南疆棉區(qū)種植。
3.9 新陸中36號
生育期131 d,植株呈塔型,Ⅱ式果枝,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且上沖,葉色深綠,鈴卵圓型,該品種籽棉單產為439.6 kg/667 m2,皮棉單產為184.2 kg/667 m2。霜前花率94.9%,株高70.3 cm,第1果枝節(jié)位5.7臺,始節(jié)高為19.8 cm,果枝數(shù)10.4臺,鈴數(shù)6.2個,鈴重6.1 g,衣分42.9%,籽指10.5 g,黃萎病病指29.5,纖維長度29.6 mm,馬克隆值4.0,適合在南疆棉區(qū)種植。
本試驗對8個棉花品種從產量、品質、抗性、適應性等方面進行篩選,結果表明,中棉所415號和P53生育期適中,產量較高,纖維品質優(yōu)良,較適宜在喀什墾區(qū)種植。
[1]薛中立,金以龍,黃露,等.2014年中棉所系列棉花新品種比較試驗[J].中國種業(yè),2015(1):48-50.
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