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瑞安
民國時期著名將領、新桂系首領李宗仁(1891-1969),出身寒門,后入廣西陸軍小學堂學習、訓練,一生經(jīng)歷多場大戰(zhàn)惡戰(zhàn),特別是在抵抗日寇入侵的臺兒莊戰(zhàn)役中,指揮有方,殲敵上萬,此一戰(zhàn)使他揚名世界。回顧李宗仁的發(fā)展之路,廣西陸軍小學堂的歲月無疑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正如他在晚年回憶錄中說: “廣西陸小之三年實為一生功業(yè)之奠基?!?/p>
晚清末期,西方列強爭以掠奪中國為能,大清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中。1900年,抵抗八國聯(lián)軍之役失敗。慈禧太后裹挾著光緒皇帝在逃亡西安途中,諭令各地督撫推行 “新政”,要求各地興辦新式軍事學堂,效仿西方改革軍制。
1906年,年僅31歲的張鳴岐出任廣西巡撫,年少得意,滿腔熱血,決心在軍事變革領域做一番大事業(yè)。首先,他設立督練公所,作為軍事變革的領導機構,下轄兵備、參謀、教練三處。經(jīng)過周密籌備,1906年,廣西陸軍小學堂在桂林南門外大校場開課,當年就招收了第一期新生。為全面仿效西方軍事,張鳴岐延攬人才,一些從西方或日本留學歸來的新式人才全部量才錄用,如莊蘊寬、鈕永鍵、王孝縝、李書城、孫孟戟、蔡鍔、尹昌衡、耿毅、孔庚、趙恒惕、蔣尊簋、雷壽榮等,其中,蔡鍔擔任廣西陸軍小學堂總辦,雷飆任監(jiān)督 (教育長)。他們有留洋經(jīng)歷,深諳西方軍事,所以,他們用新式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在訓練科目設置和校務管理上都非常嚴格。
廣西陸軍小學堂歸兵備處直轄,仿照德國和日本的軍制。訓練分學、術兩科,完全摹仿日本軍事教育方法,十分嚴格。學科除國文史地外,還有各門科學和外國語,教學都很認真。國文教師都是舉人或秀才出身,國學造詣很深。陸軍小學堂對數(shù)理特別注重,外語則為選修科,從日語、法語、英語、德語、俄語中任選其一。術科每天約有一個小時的課程,初期訓練包括徒手與持槍的制式教練,逐漸到班、排、連的密集隊伍教練。此外,尚有器械體操和劈刺等課目。
李宗仁的父親為私塾先生,設館授徒,從幼年起,李宗仁就在父親的書館讀書。后在朋友的竭力勸說下,李父同意李宗仁報考軍校。1907年冬,李宗仁參加了廣西陸軍小學堂第二期的招生考試。
李宗仁參加考試時,陸軍小學堂新校舍正在建設之中,第一期學生在南門外大校場的兵營內(nèi)上課,第二期的招考地點則在城內(nèi)的舊考棚。因廣西陸軍小學堂是新創(chuàng)辦的公費學堂,待遇比較好,學生除供膳食、服裝、靴鞋、書籍、文具外,每月還有津貼。加上畢業(yè)后就業(yè)也有保障,所以,投考的青年極為踴躍,報名的超過千人,而錄取名額不過100多人,競爭極為激烈。
考完后已近年尾,李宗仁就回家了,后托同村常去桂林販賣貨物的商人代為看榜,回來的消息說,第二期錄取130名,備取10名,李宗仁考得備取第一名,入學已定。學堂規(guī)定報到的日期到了,李宗仁辭別父母,挑了行李,一路艱辛,安頓好后,由于時間觀念不強,加上也沒有計時工具,最終因遲到10分鐘而被取消了入學資格。李宗仁心中充滿了失意,后在校方負責人和家人的鼓勵下,決定參加下期考試。
在父親的私塾里,李宗仁又進行了一年的苦讀,參加了1908年冬第三期招考。這次考生有3000多人,而錄取名額仍只百余人。揭榜時,李宗仁以第5名的優(yōu)異成績被錄取。這時,陸軍小學堂的新校舍已全部竣工,校園樓房林立,校舍寬敞明亮,優(yōu)美而莊嚴的校園環(huán)境使李宗仁對未來充滿了憧憬,而看到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士官生散發(fā)出來的現(xiàn)代軍人氣質更是讓青年軍人羨慕不已。特別是蔡鍔,雖年紀輕輕,已出任學堂總辦。在給學生演示騎馬時,他并沒有從馬的側面攀鞍而上,常喜歡用皮鞭向馬身一揚,當馬跑出10多步時,才從馬后飛步追上,兩腳在地上一蹬,兩手向前按著馬臀,一縱而上。李宗仁看后很是感慨,認為這匹昂首大馬,看來已夠威風,而蔡鍔縱身而上的輕松矯捷,尤讓人驚嘆,真有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感。
李宗仁
陸軍小學教育是國家陸軍軍官訓練的基礎,所以,在創(chuàng)辦之初,清政府十分認真,經(jīng)費保障也比較充足。一日三餐,都是八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湯。四菜之中有三葷一素。制服全是呢料子,還有一套嗶嘰的,冬季則有呢大衣。每人每學期發(fā)兩雙皮鞋,后來經(jīng)費稍感困難,每人每年仍可領到三雙。衣食之外,每人每月還發(fā)有零用錢。一年級新生每月領八錢銀子的補助金,成績優(yōu)異的可增至一兩,考上最優(yōu)等的可得一兩二錢。二年級生的每月發(fā)零用錢一兩,成績優(yōu)秀的可得一兩二錢,最上等的可得一兩四錢。三年級生每月發(fā)一兩二錢,成績優(yōu)異的可增至一兩四錢,乃至一兩八錢。在當時,一兩銀子可兌換制錢一千四、五百文,而一碗叉燒面不過制錢十文,加上桂林物價極低,這些零用錢每月都有剩余。
廣西陸軍小學堂作為一個軍事學校,日常事務的管理極有規(guī)律。早起晚睡,出操上課等,都有極嚴格的規(guī)定,動作確切而敏捷,稍有不慎,便要受警告或處罰。處罰的方式有立正、禁閉,或假期 “禁足” (不許外出)等等。有學生為對付嚴酷訓練,就托病請假(因為如經(jīng)醫(yī)生證明有病,便可請準 “半休”或 “全休”的假期),借以逃避出操和聽課。那時的醫(yī)學知識和設備都很簡陋,不易查出一個人是否真有病,所以,請假比較容易。學生遇到高強度訓練時,往往會出現(xiàn)請病假較多的現(xiàn)象。李宗仁生性敦厚,為人真誠,從不偷懶?;?,所以,在陸軍小學堂的三年,從未受過處罰,也未有過一次“半休”,學校上下對其印象頗佳。
陸軍小學堂的校風是極為嚴肅篤實的,全校上下可說絕無狎娼、賭博事情的發(fā)生。學生日常言談行動都表現(xiàn)得極有紀律,即使節(jié)假日在街上行走,也都是挺胸闊步,絕少顧盼嬉笑、行動失儀的事,
甚至學生在校外提取行李等物,校方亦規(guī)定不許負荷太多,以免有失青年軍人的儀表。
在廣西陸軍小學堂讀書期間,術科是李宗仁的強項。他自幼便參加田間勞作,身體非常健壯,加上他的刻苦鍛煉,器械操中的雙杠、單杠、木馬等有風險的項目,他都可以表演得極為精彩。劈刺,更是他的拿手本領,在比賽中,許多比他高大而結實的同學都非他的對手。這主要取決于李宗仁早年在老家武術訓練的功底和他的敏捷勇猛勁頭,一交手就取攻勢,往往讓對方膽怯,因李宗仁在劈刺中表現(xiàn)勇猛,在同學中得了個渾名“李猛仔”。
廣西陸軍小學堂創(chuàng)設之初的蒸蒸日上,在于不拘一格延攬人才。但聘請者多為外省人,且多身擔要職,其中以蔡鍔 (湖南人)首當其沖。蔡鍔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時,因其才識過人,成為 “士官三杰”之一,應張鳴岐之請來到廣西后,擔任兵備處總辦,后又兼任參謀處總辦,統(tǒng)率所有新軍與訓練新軍的機構,權傾一時。
蔡 鍔
在清末新軍編練中,原擬編練一鎮(zhèn) (相當于師級)一協(xié) (相當于旅級),但當時下級軍官嚴重缺乏。為解決這一問題,蔡鍔建議設立干部學堂,張鳴岐采納,招收新生200多名,學生基本為廣西、湖南人。后因經(jīng)費不足,清末新軍編練草草了事,廣西只編練了一協(xié)。如此一來,干部學堂培養(yǎng)的200多名軍官供過于求,只好裁汰。在進行的甄別考試中,主要以國文程度為取舍標準。當時,湖南籍學生的國文水準較一般廣西籍學生為高,因而甄別考試結果,獲留校的120人中,湖南籍的占90多人,而淘汰出校的幾乎全是廣西學生。于是,廣西輿論大嘩,認為蔡鍔偏袒同鄉(xiāng),有失公允,遂群起而掀起 “驅蔡風潮”,后愈演愈烈,波及社會各界,在一些廣西議員的煽動下,一度發(fā)展到罷市罷課。
李宗仁也隨同陸軍小學堂全體學生參加了這次運動,學生全體整隊到撫臺衙門請愿,集合在撫臺衙門外照壁墻前,守住不去。撫臺派人來溫言撫慰,要他們回校,他們不理。最后,撫臺又派了一個文案之類的職員出來威脅眾人說,如果不服從命令,大家都有殺頭的危險。當他提出 “殺頭”兩字時,有人大呼: “不怕!”其他人也跟著齊聲附和。在各界的一致脅迫下,蔡鍔只好離開廣西到了云南。
但經(jīng)此一鬧,繼任者無論是治校才能,還是個人魅力,均較蔡鍔相差甚遠。在這種環(huán)境下,廣西陸軍小學堂曾經(jīng)煊赫一時的發(fā)展勢頭逐漸暗淡下去。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改名為陸軍速成學堂,其學生素質和治校紀律逐漸流于形式,終致荒廢。李宗仁從學堂畢業(yè)后,加入部隊,在當時的戰(zhàn)爭舞臺上嶄露頭角,遂成一代名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