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珠(西藏自治區(qū)南木林縣第一中學857100)
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路徑初探
歐珠(西藏自治區(qū)南木林縣第一中學857100)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學鑒賞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情懷,開拓眼界,增強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完善語文教學體系。本文從中學語文中文學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入手,分析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現(xiàn)狀,并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建議。
中學語文文學鑒賞能力素質教育
文學鑒賞是在閱讀基礎上進行的,針對文學作品進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感知、體會、理解的審美活動,是將豐富情感與具體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文學鑒賞能力的高低充分展示了一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對中學生進行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是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完成中學學習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其日后更出色地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的重要保障。這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國家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學語文中對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指針對中學生進行的,豐富其文學基礎、提高文學思想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的教學活動。進行中學語文教學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文學作品進行的讀、寫、說也能充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整體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其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對于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以幫助學生增長社會見識,陶冶情操。文學作品以生動的形象描繪著各國家地區(qū)、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生活。學生在閱讀這些文學作品時,打破了與社會的的隔閡,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能夠盡情地享受社會生活的美好,盡情地豐富自己的見識。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其思想修養(yǎng)、生活能力也是不能忽視的。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為國家發(fā)展建設提供力量。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全面推廣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應試教育的改變仍然是一個難點。長期在應試教育理念的覆蓋下,教師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看重,仍然是普遍存在的。在這一背景下,我國的中學語文教學很難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細致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
首先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單調。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對分數(shù)的追求使得眾多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開放性教學。為了更好地獲得考試分數(shù),教師常常是將一種固有的答題模式教授給學生。例如,交給學生如何分析人物性格,如何分析坐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而對于學生是否真正體會到了文學的內涵并不過多地在意。學生在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大體層面,更深層次的理解是缺乏的。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習能力都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是學生對文學鑒賞的錯誤理解。在進行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時,學生認識不到文學鑒賞的藝術性和重要性,將其歸為語文學習的任務。在學生眼里,文學鑒賞就等同于分析文章。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身正處于成長階段,剛剛步入青春期的中學生,仍然擺脫不了對玩樂的追求,這使得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大打折扣。這使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考試。中學語文教學雖然在教育改革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變,但改革層次是遠遠不夠的。例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互動,進行課堂討論、角色扮演中,學生雖然熱情地參與了,但他們也只是簡單地理解了文學作品,并沒有深入其中。這就使得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遲遲不能提高,影響其日后的發(fā)展。
在進行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反復地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反復地朗讀、閱讀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讀全文,細品文章,通過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文學作品中,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人物性格,體會故事情節(jié),聯(lián)想豐富畫面。例如,通過對朱自清《春》的一遍遍閱讀,加深學生對春天萬物復蘇,桃紅柳綠的美麗畫面的感受,體會散文中文字運用的魅力,提高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學作品。在閱讀過程,無目的的通讀對于培養(yǎng)文學鑒賞能力起到的作用是微小的,只有深入去體會作品才能真正地鍛煉到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通過對文章的提問、設問的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學作品的同時,運用頭腦去思考文章中的人物關系、人物性格及事件矛盾等。使學生在找尋問題答案的同時,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體會到作品內容的深刻性,從而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最后,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的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文學作品的連接性,使學生的情感與文學作品的情感銜接到一起。利用中學生特有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分析文學作品,鍛煉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一方面使學生參與到文學培養(yǎng)中來,另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的帶動,為其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下,對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必要的。應針對中學生這一群體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加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教育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通過聯(lián)系學生自身與文學作品,激發(fā)學生對文學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其日后的全面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為國家的建設事業(yè)做出貢獻。
(責編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