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河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050024)
與花相關的比喻
張麗麗(河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050024)
在與花有關的比喻中,花常常作喻體,而較少作為本體出現(xiàn)?;ū扔髋院统橄笫挛锏那闆r比較常見?;ê推渌恍┦挛锟梢韵嗷コ洚敱倔w和喻體?;ǜ倔w之間的相似點大致可分為三類,即神似、色似和形似。
比喻花女性相似點互喻
比喻是用本質不同而又有相似點的事物來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的一種修辭方式。比喻的構成成分包括本體和喻體,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比喻是使用頻率最高、運用最廣的辭格。比喻的研究成果頗豐。我們的文章只是選了一個很小的角度。與花有關的比喻,當然是既包括花作本體,也包括花作喻體。在這里,我只是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方面。
從我們在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的網上語料庫(CCL)和國家語委的語料庫在線尋找到的語言材料看,花作本體的比喻大大少于花作喻體的比喻。不過,我們也發(fā)現(xiàn),花為本體,星星等作喻體的比喻還是有一些的?;ㄗ饔黧w的比喻后面舉例會很多,這里略去。花作本體的,列舉以下幾個例子。
1.姑娘們都穿著自己最好看的衣服,有的柔發(fā)上還戴著送冬迎春的迎春花。那金黃的小花朵,閃耀在少女的頭上,像一串串金星星一樣耀眼。(馮德英《迎春花》)
2.而那落在綠草叢中的櫻花瓣,竟像是從綠色中新生出的粉嫩,星星一樣點綴著綠色的草坪。(1994年第3季度《人民日報》)
3.一提起崔子范,我們腦子里就會想起成雙棲息的呆鳥,稚氣十足的青蛙、翠鳥,像微型轟炸機一樣的蜻蜓,藍扁豆、紅扁豆,符號化的水草,紅得像火炬一樣的美人蕉、雞冠花……(1995年1月份《人民日報》)
4.后面“愁多焉得玉無痕”,以玉來比白海棠,白海棠像玉一樣,上面有露水,就像眼淚一樣,你愁多了,上面當然也要有淚痕了。(蔡義江《大觀園里論詩才》)
5.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里緬懷親人和戰(zhàn)友。鮮花像海洋一樣覆蓋著墓地廣場。(1995年4月份《人民日報》)
用花比喻人,本體有男性,但數(shù)量不多。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看門人的兒子也像鮮花一樣綻開,看去就像是一朵鮮艷的郁金香。(《安徒生童話故事集》)
2.貝利康有一個兄弟,叫做馬拉多,正好二十五歲,是個像玫瑰花一般可愛的少年郎。(喬萬尼·薄伽丘《十日談》)
在用花作喻體的比喻中,用花比女性的非常多。在作者們的筆下女孩、女人,姑娘、媳婦都和花一樣。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我曾經在一個開滿鮮花的公園里散步。當我走近一座花壇時,一個像鮮花一樣美麗的小女孩擋住了我,輕輕地說:“叔叔,請你不要走過去,那邊有只漂亮的蝴蝶,請你不要驚嚇了它?!保ā蹲x者》(合訂本))
2.世界上哪有這樣一個瘋婆子?放著一朵花似的一個小媳婦,連心疼都來不及呢,還說去糟蹋她?。W陽山《三家巷》)
女性不僅長得,還可以笑得、被打扮得、被夸得像花,甚至還可以被當成花一樣養(yǎng)著。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羅雪娟如愿站在冠軍領獎臺上,橄欖枝加冕“蛙后”桂冠,笑得燦爛如花的時候,她一定在得意自己的“杰作”。(《新華社2004年新聞稿》3)
2.大姐的婆婆既要求媳婦打扮得像朵鮮花似的,可又不肯給媳婦一點買胭脂、粉、梳頭油等等的零,所以姑母一問她要錢不要,大姐就沒法不低下頭去,表示口袋里連一個小錢也沒有。(老舍《正紅旗下》)
女性不但整個人似花,她們的臉龐、嘴唇、皺紋、頭發(fā)、手指、肌膚同樣可以如同花朵。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一抹笑容使她的眼角處綻開扇形的魚尾紋,宛若兩朵怒放的菊花。(《讀者》(合訂本))
2.冰島的少女“水色”極好,肌膚光麗照人,曾被譽為“像百合花一樣白皙和潤滑”。(成幼殊《冰島的色彩》)
具體事物可以用花來比喻,不過數(shù)量不算多。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眼前豁然開朗,山巒從這里倒退下去,重重疊疊像波濤又像蓮[花][似]的在我們腳下起伏。(方令孺《瑯琊山游記》)
2.鮮嫩的禾本科牧草長起來了,新的草場出現(xiàn)了,自古以來只有野鳥下蛋的地方,出現(xiàn)了雪蓮花般的賬房,云彩一樣的畜群。(1993年9月份《人民日報》)
相比之下,抽象事物用花來比喻的比較多見。我們的生命、人生、時光、年華和年齡都可以似花一般。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她叫李佳,24歲的年華本該像鮮花一樣盛開著,可她已經在病床上躺了6個月了。(1995年3月份《人民日報》)
2.她忽然感覺到了一種恐怖,她好像看見花一般的時光正抽身而去,青春的情懷在萎縮蒼老,繁茂的土地在進入另一番落寞的輪回。(趙琪《告別花都》)
在比喻的世界里,我們同樣擁有花一樣的性格、心情、感情、夢和記憶。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嬰寧生活在“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寂無人行、只有鳥道”的深山,她沒受過封建禮教的毒害,沒受過世俗社會的污染,她的個性像野花一樣的爛漫,山泉一樣的清澄,山鳥一樣的靈秀。(馬瑞芳《神鬼狐妖的魅力》)
2.你結婚我要獻一條哈達,祝愿你們的愛情像雪蓮花一樣美好。(《1994年報刊精選》10)
似花的還有我們的家鄉(xiāng)、祖國和社會。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無論是風雨橫來,無論是澄江一練,始終好像惦記著一個花一般的家鄉(xiāng),那可說就是生平理想的結晶,蘊在心頭的詩情,也就是明哲保身的最后壁壘了……(梁遇春《春雨》)
2.但作為一種期盼,卻愿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都能如鮮花一樣的燦爛芬芳。(1994年《市場報》)
在對與花有關的比喻句進行觀察后,我們發(fā)現(xiàn)花和其他事物之間是可以相互充當本體和喻體的。人、人的臉、血、雪、瑪瑙、蝴蝶、云霞、火焰等都可以與花相互比喻。例如:
1A:花盤直徑為40.5厘米,花瓣共分七色,赤、橙、黃、白、青、藍、紫,錯雜其間,兩朵花并蒂相連,真像一對衣飾華美的仙侶,雙雙降臨人間?。ㄐ苁澜堋痘ㄕ櫋罚?/p>
1B:他們只知道他們小兩口都像花一樣的美,只要有個屋頂替他們遮住雨露,他們便會像一對春天的小鳥那么快活。(老舍《四世同堂》)
2A:鳶尾是一種草本單子葉植物,開的花像蝴蝶,大而美麗,所以民間常叫它蝴蝶花。(《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2B:站在草地上望落霞的時候,你的頭上和肩上會落滿了蝶,它們像花兒一樣顫曳開放在你的身上。(1993年12月份《人民日報》)
3A:說這朵花美得像瑪瑙一樣,對這朵花的美就有了準確的感覺了。(《1994年報刊精選》2)
3B:它的顏色呈棕紅,好像是鮮艷的紅玉,晶瑩的瑪瑙,又像是灼灼桃花,艷艷牡丹。(1993年9月份《人民日報》)
4A:整個羅浮山的紅花都在怒放,宛如綿延不絕的熊熊火焰……(中杰英《羅浮山血淚祭》)
4B:新起的火苗,在黑暗中像朵朵黃花,從各處冒出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的火舌。(老舍《鼓書藝人》)
花跟本體之間的相似點大致可分為三類:形似、色似和神似。
形狀相似,主要出現(xiàn)在本體是具體事物的比喻句中。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噴出的水型,有的像玉柱,有的像喇叭花,有的像蒲公英,還有的在空中形成綢帶飄舞的樣子。(《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2.見山峰狀如蓮花、峰巒聳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覽勝,嘆為稀有。(明旸《佛法概要》)
3.三天之前,久已洗手歸隱的獨行盜張勝奇忽然被殺,家里的珍寶也被洗劫一空,致命的傷痕是五點血跡,狀如梅花。(古龍《小李飛刀》)
以顏色作為相似點,顏色方面的相似最多的是紅與白,尤其是臉色。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烏黑油亮的頭發(fā)用花手帕在腦后扎成蓬松的一團,臉白嫩得像初春剛開放的梨花。(路遙《人生》)
2.這時我注意到珊瑚礁的顏色也是那樣的動人:有的火紅火紅的,像是一片盛開的石榴;有的金黃金黃的,像是田野里迎風飄蕩的菜花;有的銀白銀白的,像是一片片耀眼的梨花;有的紫黑紫黑的,像是招人喜歡的墨菊……(藍帆《龍宮游記》)
3.今天她穿著一件洗白了的蔥白竹布衫,兩只手掌的顏色有如玫瑰、有如粉棠花一般。(長篇連載《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
4.一位年輕女子向她走來,她的身體修長而苗條,她淡黃色的頭發(fā)卷曲地披散于她嫩美的耳際下,她的眼睛像花一樣藍,她的嘴唇和下顎有著優(yōu)美的曲線。(翻譯作品《心靈雞湯》)
在花和它的本體之間,人們看到最多的是“美麗”,尤其是花與女性。其他的神似點則因表達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或清新,或樸素、純潔、潑辣。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樹匆匆長大,莫莉和樹一樣成長著,她清新得就和一朵蘋果花一般;但是他不可能更長久地看見這朵花了。(翻譯作品《安徒生童話故事集》)
2.但是丹尼的妻定是個威尼斯的妖媚可愛的民間婦女之一,這種婦女,我們還可以見到,她們住在這迷宮似的城市的幽僻的地方,幽雅樸素得如花一樣。(翻譯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3.幾十年了,她潔身自好,捫心自賞,潔白得就像是一朵白蘭花,有什么可“改造”的?(理由《她有多少孩子》)
4.讓她也就像一棵野菊花似的,潑潑辣辣地長吧!(楊嘯《野菊花》)
花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更多的是美的、好的,但也有一些不是這樣。例如以下幾個句子。
1.可是像花一樣美麗的人,也像花一樣容易憔悴,也許不用說你不回來,就算你回來,大家都是蒼顏白發(fā)了,那美麗的韶光永遠不在了。(葉嘉瑩《葉嘉瑩評賞南唐二主詞》)
2.然而,也許是生活中的掌聲把他寵壞了,他像生長在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1991年4月17日《中國青年報》)
3.有的女人豈非也正如這種花一樣,在她那高貴優(yōu)雅的軀體中流動著的血,竟比罌粟的花汁更毒。(古龍《天涯·明月·刀》)
[1]盛若菁.基于語義的比喻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
[2]葉云杉.比喻研究述評.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江林森.《圍城》比喻解讀.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責編 張翼翔)
張麗麗(1963-),女,河北灤縣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