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要】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為宗旨,通過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等途徑,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技能的訓練,獲得基本的語言交際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 交際情境
以“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的教學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全國各地頒布執(zhí)行重新修訂后的新的教學大綱和與之相配套的采用話題、功能結構相結合的“任務型”的新教材,要求課堂以結構和結構功能為主線,組織和安排聽、說、讀、寫的活動。教材要求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啟發(fā)學生思考,提倡創(chuàng)新,給學生提供思維和想象的空間。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為目標的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中。以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為基礎,新的教材和課標不僅要求教師向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英語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技能。為此,教師有必要對課堂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及時進行重新認識和全面系統(tǒng)的反思,這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困難,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成績和不足,發(fā)揚成績,改進不足,提高課堂質量,探索出一條既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又適合學生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一、注重興趣培養(yǎng)
英語既是活的語言,也是枯燥無味的語言。如何激發(fā)差生,提高差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我認為必須作好以下幾點: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許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學英語無用,我又不出國,只要學好母語就夠了,但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改革開放的今天,英語是多么重要,許多外商的投資以及大量商品的進出口都需要用語言來交流,沒有正確的語言又怎么能溝通呢?因此學英語勢在必行,作為一個英語教師首先應讓學生明確這一點。愛心與耐心是差生轉換的又一個前提。巧用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英語本身是一種枯燥的語言,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仔細研究教學方法,深鉆教材,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質量。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的辦法。對于差生單純的依靠課堂也不行,所以還需要我們英語教師犧牲一些課外時間來輔導差生,細心講解,耐心輔導,孜孜不倦循循善誘,這樣他們的英語成績就會慢慢提高,興起就會越來越濃。多表揚,少批評。多表揚,少批評。對每個學生來說均很重要,尤其對差生更應如此,凡是他們有一點進步均以表揚,以鼓勵他們學英語的信心,凡是有錯誤的地方應耐心細致的糾正,盡量少批評,多表揚,在他們平時的作業(yè)中多給幾個“good”之類的詞語,這樣以來他們就覺得教師喜歡他們,學英語也相應的有了興趣。
二、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發(fā)展
在我們的平時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把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講授和傳遞上,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到另一個倉庫,我們好像是一個知識的“搬運工”,在這種單調乏味,簡單重復的機械“操作”中,我們成了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書匠”。而新教材理念是,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xiàn)成的觀點與結論。我們教者要探索和構建創(chuàng)新學習的模式,加強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我們要在新教學理念的引領下,進行不斷反思、實踐、探索和構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新的教學模式。
三、注重朗讀和背誦的培養(yǎng)
正如發(fā)展經(jīng)濟要走中國特色的道路一樣,學習外語也要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方法和途徑。我認為對每一位英語學習者來說,朗讀和背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對初學英語的初中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朗讀和背誦是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和英語成績的有效途徑,也是必經(jīng)之路。朗讀和背誦也是克服當前中國學生的“啞巴英語”的有效途徑。更為重要的是朗讀和背誦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第一,朗讀和背誦同樣也不受時間的限制。它不需要學生專門用大塊的時間來完成。它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朗讀和背誦的時間,課前課后,飯前飯后,甚至于在上下學的路上,學生都可以自由地讀和背。第二,朗讀和背誦幾乎可以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對環(huán)境的依賴較小,容易得到保證及滿足。第三,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積累大量實用的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可以擴大視野,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學習中,好些句子就會脫口而出。
四、注重在教學中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
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不是一套死的規(guī)則,在平時教學中,我們過分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而忽視它的交際功能,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得體、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課堂教學大體上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記筆記,課下做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yè)。為了改革傳統(tǒng)教法弊端,適應這種全新的“任務型”教學,教者要做到:課堂要有互動交往的教學設計,要有可行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