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調查研究要更好地發(fā)揮服務決策、服務領導的作用,必須圍繞“管用”這一標準來開展,從突出調研主題、端正調研態(tài)度、改進調研方法入手,進一步提高調查研究的質量和水平。
一、始終堅持服從中心、服務大局來選題
一些調查研究之所以質量不高、效果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選題脫離了中心工作、遠離了領導需求。只有服從和服務于部門工作大局來選題,讓調查研究貼緊中心、貼近領導、貼到實際,才能進入領導的視野和決策的內容,才能真正管用、見效、出成果。看一個調研選題是否科學正確,主要看能否對四個方面的關切作出積極回應。
一要積極回應時代關切。問題是時代的口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出現,這對部門做好本職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要推動部門決策科學化,調查研究就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認真傾聽時代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對策建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得各項工作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
二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這就決定了調查研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為民”理念貫穿于調查研究的全過程,不斷強化“草根”意識,積極主動地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針對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問題,結合部門實際提出切實管用的對策建議。
三要積極回應部門關切。調查研究要在部門科學決策中發(fā)揮應有的參謀助手作用,就必須主動貼緊部門的中心工作來組織、來開展。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弄清楚如何結合部門實際把黨委政府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如何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解決影響工作推進的深層次問題,如何把基層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回應好解決好,為部門工作健康發(fā)展多建管用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四要積極回應領導關切。就實質而言,回應部門關切與回應領導關切二者之間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因此,調查研究要為領導同志科學決策發(fā)揮參謀助手作用,就必須在緊扣部門中心工作開展的基礎上,想領導之所想,謀領導之所謀,憂領導之所憂,動態(tài)跟蹤領導同志的工作思路,密切關注領導同志的部署要求,對領導同志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系統(tǒng)梳理,及時安排開展相關專題的調查研究。
二、始終保持科學求實、深入扎實的工作態(tài)度
一個好的題目僅僅是搞好調查研究的基礎,要想寫出認識上有高度、分析上有深度、措施上有力度的調研報告,必須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踏踏實實的作風。表現在形式上,就是要堅決克服那種只滿足于走走、轉轉、看看,搞一點浮光掠影式的調查,說一些原則意見的官僚主義做法;表現在內容上,就是要緊扣調研主題來訪、問、查、考,廣泛搜集材料,深入研究分析,科學判斷總結。
一要身到心也到。調查研究僅僅靠坐在辦公室里翻翻資料、閉門造車是肯定不行的,必須深入到基層一線中去,占有鮮活的、生動的第一手原始資料。要放下架子,走出辦公室,以做學生的姿態(tài),深入到工廠班組、田間地頭,深入到基層群眾中去,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汲取他們的智慧,真正聽真話、察實情、摸實底。
二要事真話也真。要在一竿子插到底、撈到第一手資料的同時,本著求深、求細、求準的原則。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干部,又要調查群眾,既要調查持正面意見的,又要調查持反面意見的,既要調查先進狀態(tài)的,又要調查中間和落后狀態(tài)的,真正把實際情況搞清、搞準、搞透,讓調研說的話能夠真正反映事實、代表民意。
三要遇難不怕難。調查研究大多是針對問題展開的,要強化問題導向,敢于深入到矛盾最突出、問題最嚴重、反映最強烈的地方。特別是對一些重點工作的調研,要敢于介入矛盾和問題,敢于啃“硬骨頭”,不怕碰“硬事”,不怕碰“釘子”。實際情況中,往往是碰到“硬事”和“釘子”,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真正為領導決策提供意見參考,才能真正為部門發(fā)展建諍言獻良策。
三、始終把握分析研究、提出對策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常言道,“三分調查,七分研究?!闭{查是研究的基礎,研究是調查的升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調研工作的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包括調查與研究兩個環(huán)節(jié),調查結束后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復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tǒng)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梢哉f,沒有對事物的深入分析,判斷只能是虛假的;沒有對情況的真實把握,決策只能是盲目的。調查研究要真正管用,為領導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必須在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
一是分析方法要科學。分析方法的科學性,直接決定了研究分析的準確性和權威性。要在運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有效分析方法的同時,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特別是當今社會信息網絡化的特點,進一步拓展分析渠道、豐富分析方式,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分析方法,注重借鑒使用經濟學、社會學、統(tǒng)計學等現代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以科學的分析方法不斷提高調查研究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二是判斷結論要客觀。調查研究最關鍵的就是反應客觀實際,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把握準確。要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的方法論,真正沉下心來、舍得時間、豁出辛苦、花費心血,對調查所得的素材進行思維加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小見大,抓住事物本質,揭示主要矛盾。同時,注重通過集體討論、征求意見等辦法,聚合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確保分析判斷符合客觀實際。
三是對策建議要可行。立足部門實際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研究提出具體、扎實、有效的對策建議。具體,就是提出的對策建議不能大而化之、籠籠統(tǒng)統(tǒng),要條理化、準確化、項目化,讓大家一看就知道該如何一步一步地去操作和實施;扎實,就是提出的對策建議要有根有據、有理有節(jié),邏輯清晰、符合實際、讓人信服;有效,就是提出的對策建議要有很強的操作性、實用性,一用就靈,對解決問題有實實在在的效果,達到“管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