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呂
徐文長,名“渭”,文長是他的字,是我國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學(xué)藝術(shù)家,在書畫、詩文、戲曲等領(lǐng)域均有很深的造詣。徐文長從小就善于動腦筋,他聰明、機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智慧故事。
從前,有一位王大爺,專門做賣雞鴨的生意。一天來了三個顧客,各拿一百個銅錢要向王大爺買一百只雞。王大爺算來算去不知道這筆生意怎么做。正好這時徐文長放學(xué)回家,從門口經(jīng)過,王大爺上前一把將他拉進屋里。
徐文長問:“王大爺,什么事?”
“有三位顧客各帶一百個銅錢要各買一百只雞,你幫個忙算一下,好讓我把這筆生意做成?!?/p>
徐文長一看三個客人:一個穿長袍的,一個戴棉帽的,一個長絡(luò)腮胡子的。徐文長說:“讓我領(lǐng)三位顧客去雞棚看看公雞、母雞、小雞有多少?!?/p>
王大爺馬上答應(yīng)了。
那時候,賣雞論只不論斤,公雞五個銅錢一只,母雞三個銅錢一只,小雞一個銅錢可買三只。
徐文長和三位客人走進雞棚看了一看,有24只公雞。徐文長對顧客說:“三個人分24只公雞,誰先拿?”戴棉帽的說:“我只要8只。”徐文長拿起算盤算過之后,對王大爺說:“再讓他拿11只母雞,81只小雞。正好100個錢買100只雞。”
戴棉帽的拿了8只公雞以后,棚里還有16只公雞,徐文長問其他兩位顧客,各要公雞多少只?穿長袍的說:“我要12只公雞?!毙煳拈L用算盤一算,喊道:“再給穿長袍的客人拿4只母雞,84只小雞?!?/p>
剩下一個長絡(luò)腮胡子的顧客對徐文長說:“剩下的4只公雞給我吧。”
雞,78只小雞,正好也是100只?!?/p>
王大爺樂了,問徐文長:“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徐文長說:“戴棉帽的客人要8只公雞,就需40個銅錢。只能用價錢比較便宜的母雞和小雞湊。他剩下的60個銅錢去買92只雞。假設(shè)92只全是母雞,顧客應(yīng)付3×92=276(個)銅錢,比實際多付出276-60=216(個)銅錢。其實92只雞中有■個錢一只的小雞在內(nèi)。由于母雞、小雞兩種價錢相差3-■=2■(個)銅錢,所以從92只雞中少算一只母雞換進一只小雞,就可少付2■個銅錢??偣惨獡Q多少次才能正好不多付出216個銅錢呢?那就要這樣算:(3×92-60)÷(3-■)=81,這81正是小雞的只數(shù),92-81=11,就是母雞的只數(shù)。所以戴棉帽的客人是拿8只公雞、11只母雞、81只小雞。穿長袍的客人要拿12只公雞、4只母雞、84只小雞。長絡(luò)腮胡子的拿4只公雞、18只母雞、78只小雞。都是這樣計算的?!?/p>
王大爺連聲夸贊徐文長聰明。
徐文長又用算盤一算,對他說:“你再去抓18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