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2009年,南京女孩鄭琳琳考入寧波大學的歷史專業(yè)。步入大學不久,她就開始為畢業(yè)后的出路做打算。由于專業(yè)受限再加上就業(yè)難的現(xiàn)狀,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并不容易。不過,鄭琳琳是個比較有想法的姑娘,她一直希望能趁著年輕自主創(chuàng)業(yè)。
鄭琳琳將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告訴了同宿舍的張曉君,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利用課余時間擺攤。從賣面膜到賣彩妝,鄭琳琳和張曉君漸漸有了固定的上貨渠道,也有了一些回頭客。
大三時,鄭琳琳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并下載了微信軟件。
一天,一位老顧客通過微信和鄭琳琳交流,詢問鄭琳琳所賣的唇彩有幾種顏色。鄭琳琳隨即將唇彩拍下照片,發(fā)給了那位顧客。原本很簡單的一次交流,卻讓鄭琳琳看到了商機。她想到,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使用微信,她和張曉君何不把“攤位”擺進“朋友圈”里。
在鄭琳琳的提醒下,張曉君專門申請了一個微信號,取名為“俏皮美麗”。每天早晚,張曉君和鄭琳琳會輪流在朋友圈內發(fā)一些面膜和彩妝的圖片,通過微信進行營銷。經過用心維護,關注“俏皮美麗”微信號的人越來越多。兩人有70%的面膜和彩妝,都是通過這個微信號賣出去的。
轉眼間到了畢業(yè)的時候。張曉君想回老家福建臺州工作,而鄭琳琳則堅持留在寧波創(chuàng)業(yè),兩人不得不散伙。一番商量過后,張曉君決定將面膜和彩妝都留給鄭琳琳,鄭琳琳支付她一定的折價款。
可“俏皮美麗”微信號該如何處理呢?當時,這個微信號已經有一千多人關注。在張曉君看來,微信號中的好友都是她和鄭琳琳的老客戶,所以這個微信號也是有價值的。而鄭琳琳也承認,當初維護這個微信號,張曉君也付出了勞動。
于是,兩人寫了一份協(xié)議:“俏皮美麗”微信號原本屬于鄭琳琳和張曉君共同所有,畢業(yè)之后此微信號歸鄭琳琳一人所有,鄭琳琳支付張曉君3.8萬元,于2014年6月付清。
帶著這份約定,張曉君回到臺州。然而,張曉君沒想到,鄭琳琳遲遲沒有支付3.8萬元。到了約定的時間后,張曉君幾次催促,不想鄭琳琳反悔了。于是,在2014年8月,張曉君將鄭琳琳告到法院。
原本創(chuàng)業(yè)的好姐妹,在法庭上相見,雙方都感到很尷尬。張曉君告訴法官,當初那個微信號是她注冊的,最早的很多客戶也是她拉進來維護的,而散伙時鄭琳琳也認可了微信號的價值,所以鄭琳琳不能反悔。而鄭琳琳則表示,散伙時她沒有仔細對賬,“俏皮美麗”微信號根本不值3.8萬元。
法官解釋說,這是法院首例因為微信營銷引發(fā)的糾紛。
“俏皮美麗”微信號到底能不能算資產?它的價值該怎樣計算?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張曉君和鄭琳琳散伙時,對微信號進行了分配約定,當時鄭琳琳自愿支付3.8萬元,所以那份約定是有效的。這也說明,兩人曾對微信號的價值達成過共識,鄭琳琳不能隨意反悔。
那么,如果鄭琳琳和張曉君沒有對微信號的價值達成共識,法院會怎么認定呢?
法官表示,微信賬號不像游戲裝備、游戲幣那樣可以交易、轉化,對于這種新鮮事物,如果合伙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法院就要看這個微信賬號有沒有形成固定的銷售群和銷售渠道,酌情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