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
摘 要:音樂課程是初中課程中美學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音樂課程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向學生普及音樂基礎知識,陶冶藝術情操,音樂課程中配以器樂教學可以有效地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隨著教育方式的多元化,音樂課程教學也迫切地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唱歌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的要求。下面將簡述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現狀并思考相應對策。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
初中音樂課堂開設較早,但課堂器樂教學發(fā)展緩慢。器樂教學是指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階段特點掌握樂器基本演奏技能,在音樂理論的基礎上對音樂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使學者具有體驗美、表達美等能力的教學形式。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課堂器樂教學的實踐還需不斷努力。
一、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現狀概述
1.關于課堂器樂教育的理論基礎
器樂教學在國外起步較早,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產生了很多精華的東西,對外國器樂發(fā)展的研究對我國器樂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美國自1994年至今,頒布了《國家藝術教育標準》,提出“沒有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不完美的教育”這一觀點,后來美國小學階段要求每位學生都學習一種樂器。日本課堂器樂教學在小學就占很大比重,學校較重視器樂教學的發(fā)展。
于1927年創(chuàng)立的國立音樂院標志著我國近現代音樂文化的轉型。此后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小學和國民基礎音樂教育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發(fā)展。1923年《新學制課程綱要初級中學音樂課程綱要》將器樂正式列為初級中學樂歌,與樂理、唱歌并重。1932年至1948年相繼出臺新文件提出培養(yǎng)兒童唱歌奏樂的要求。建國初期,教育部相繼頒布了《小學音樂課程暫行標準(草案)》等不少文獻要求學校實行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通過樂器表演等音樂實踐進行審美教育塑造感性能力。改革開放以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試用)》中把器樂教學進入中小學課堂寫進了文件。
2.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的特點
(1)樂器使用簡單。樂器是學生對音樂進行實踐的載體,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使用的樂器應適合隨堂學習,所以,應具備攜帶方便、演奏簡單易學等特點,從而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不同基礎上快速學習。
(2)課堂隨堂教授。音樂課是初中生學習樂器的主陣地,必須隨堂進行器樂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鞏固學生器樂演奏基本技巧,而且有利于教師課堂組織教學和學生互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樂器學習的樂趣。
(3)注重培養(yǎng)器樂基礎技能。初中學生器樂基礎水平普遍不同,課堂器樂教學應重視學生樂器演奏基礎的培養(yǎng),為更好地學習器樂演奏打下扎實的基礎,從而在中學音樂的學習中,加深對音樂的感受,提高音樂修養(yǎng)。
3.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生器樂學習興趣有限。器樂學習需要有一定的天賦和刻苦的訓練,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學生對器樂的興趣也各不相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對沒有興趣的學生強制要求學習器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則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
(2)學生器樂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器樂學習要依靠樂器來實現,由于個人興趣不同,家庭對樂器學習的教育程度不同,有的學生學習過樂器機理,而有些學生沒有接觸過樂器,有的學生對樂器的學習比較深入,有的學生只是略懂皮毛。樂器基本功的不同就導致了課堂難易程度的不同。
(3)課堂教學設計不規(guī)范。器樂課堂教學也需要制訂合理有效的計劃。教師需要規(guī)劃教學課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避免在短短幾周教完一學期內容,避免隨心所欲地講,期末還完不成進度,無論是哪種情況都無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內容。
二、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策略分析
1.選擇適合學生的器樂
學生的興趣是開展課堂器樂教學的前提。因此,選擇適合學生的器樂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樂器不僅是一種演奏器具,還是一種學習的學具。通過學習演奏課堂樂器,了解基本的音樂知識,掌握簡單的演奏技能,提高音樂鑒賞素質和自身音樂修養(yǎng)。
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選擇合適的器樂:
(1)樂器簡單易學。比如,挑選七孔豎笛、口風琴、口琴等簡單而又容易固定音高的樂器讓學生學起,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2)突顯學校音樂教育特色。學校可以成立藝術團隊來配合學校音樂課堂教學,讓學生除了課堂外有機會學習。
2.激發(fā)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課堂器樂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美、發(fā)現美,從而創(chuàng)造美。如果學生對一課堂沒有興趣,每節(jié)課都味同嚼蠟,如此煎熬的學習事倍功半。如何培養(yǎng)學生器樂的興趣呢?重在激發(fā)學生對器樂課堂的好奇心,要抓住學生最初的好奇心,在學生學習樂器之前,運用語言和示范展示,吸引學生調動積極性。學習過程中多多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會讓學生喜歡這個課堂。
如,課前教師演奏一曲《賽馬》讓學生聆聽,并讓學生思考是在表現什么場景、表達什么感情、如何用音樂表達情感等問題,演奏結束后大家討論結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興趣。
3.努力克服困難
任何事都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難不可知難而退,要想辦法積極克服困難。樂器學習也是如此。正因為樂器的學習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并非人人都是音樂家。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每一個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多加觀察,發(fā)現每個學生的特點,分析每個學生遇到的困難,相應給予指導和幫助,不可一概而論。技術方面的問題,要告知學生勤加練習并悉心指導;譜面上的問題要灌輸節(jié)奏音高的知識,還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再如《賽馬曲》中,音階較高,節(jié)奏較快,比較難奏的部分學生能流利地演奏時教師就可給予肯定和鼓勵。
初中器樂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學生在學習讀譜、唱譜、演奏的過程讓學生增強了感知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也提升了教師的水平。但我國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起步較晚,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經驗還不豐富,學校、家長、學生的器樂教育和器樂學習意識不高,使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存在很多缺陷。希望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努力使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走上良好的發(fā)展道路,為音樂教育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彭音.淺談初中音樂課堂器樂教學[J].學周刊:C版,2013(11):39.
[2] 高麗萍.初中課堂器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音樂天地,2014(05)23-2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