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李清麗
虢國墓地是一處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公墓,先后經過兩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出土文物三萬余件。尤其是出土的近萬件玉器,種類齊全,玉質優(yōu)良、造型精致、紋飾優(yōu)美、工藝精湛,其價值之高在同時代考古中實屬罕見,是我國先秦時期的藝術珍品。最令人驚嘆的就是虢仲墓(M2009)出土的玉器,數量多達800余件(顆),是繼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之后的又一驚人發(fā)現,成為當時轟動海內外的一大熱點,令許多專家學者感嘆不已。在這些出土玉器中,有不少鳳鳥形玉器和鳳鳥紋玉器,是虢國玉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鳳鳥紋(形)玉器介紹
鳳鳥形玉器主要集中在佩玉類。
三冠玉鳳(見圖1),高12.9厘米,冠寬3.8厘米,厚0.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成黃褐色。玉質較細膩,微透明。鳳鳥呈站立狀,釘子喙,圓眼,頭飾三冠,每一支冠末端均分三叉,昂首挺胸,高足有歧齒,翅膀上翹,尾巴下垂。冠、頸部飾圓圈紋,身飾勾連云紋。嘴部一穿孔。整體像一個身穿燕尾服的紳士昂然挺立,氣勢威武,充滿活力。
玉鳳(見圖2),高3.5厘米、寬4.1厘米、厚0.4厘米。青玉。青白色,喙及身體部分受沁有黃褐色斑。溫潤光潔,半透明。鳥作昂首站立狀,尖喙內勾,圓眼,長冠后披上卷,尾部豐滿分叉,一部分向后上方卷曲,一小部分向下彎曲,似做“足”用。身體兩處形成鏤空,身飾卷云紋。
玉鳳(見圖3、圖4),一對。前者高4厘米、長7厘米、厚0.3厘米;后者高3.6厘米、長6.5厘米、厚0.3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玉質細膩,潤而微透。鳥作昂首俯臥狀,釘子喙,圓眼,縮頸凸胸,長冠后揚上卷,曲爪附地,魚尾形尾下垂。身飾卷云紋。胸部、冠部各有一穿。
玉鳳(見圖5),高2厘米、長6.7厘米、厚0.2厘米。青白玉。青白色,局部受沁有黃白色斑。玉質細膩,溫潤透明。鳥呈臥姿,頭上揚,尖喙,圓眼,長冠后卷,長尾上卷,曲爪附地,尾下有一小環(huán)形鈕,胸部有一小圓穿。翅、尾、爪陰刻線紋。
鳳鳥紋玉器主要是飾件類。
鳳鳥紋玉柄形器(見圖6、圖7),兩件。前者高6.7厘米、寬1.7~3.2厘米、厚0.3厘米。青玉。色青泛黃,受沁較重。玉質細膩,微透明。大致如等腰梯形,扁平條狀,頂部略寬,底部稍斜收,頂與兩側有扉棱。正背面各飾一組鳳鳥紋。鳳鳥昂首挺胸,曲冠圓睛,彎嘴勾喙,高足利爪,尾羽向上卷過頭頂后復下垂于胸前。梯形上邊正中有一穿孔。后者高9.1厘米、寬2.3厘米、厚1.0厘米。青白玉。青白色,玉質較好,透明。平頂,頂下弧形內收,末端有榫。正背兩面飾側面鳳鳥紋,兩側飾變形蟬紋。鳳鳥昂首凸胸,長彎勾喙,圓眼,頭頂高冠前傾,尾羽從身后向上翹升,翻過頭頂從前面垂下,端部再卷起。兩端對鉆通天孔。
兩件器物上的鳳鳥紋頭部、脖后、尾羽、爪下等處均采用了西周常用的變形卷云紋,長弧形線條穿插于上下左右,婉轉流暢,恰到好處。均以勾撤一面坡技法琢出,使鳳鳥紋之形象愈加鮮明奪目。此種鳳鳥紋傲視天下,惟我獨尊,莊重雄強的姿態(tài),成為周人以“小邦周”取代“大邑商”,贏得天下之精神力量的完美藝術寫照。
鳳鳥紋圓玉飾(見圖8、圖9),一對。前者直徑3.7厘米、厚0.4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黃褐色。玉質細膩,透明。圓形,器中部有小圓穿。后者直徑5.5厘米、厚0.75厘米。青白玉。青白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紋。玉質細膩,透明。近圓形,中部有一小圓穿,正面鼓起,背面相應內凹。正背面均飾一側面鳳鳥紋,圓眼,尖嘴,勾喙,身體隨器形彎曲。
雙鳳紋玉飾(見圖10、圖11),一對。前者長徑4.5厘米、短徑2.5厘米、厚0.5厘米;后者長徑4.2厘米、短徑2.2厘米、厚0.4厘米。器形、質地、光澤均相同,但顏色各異,前者為和田白玉,后者為和田青玉。均為長橢圓形,正面飾紋,以橢圓短徑為中心,兩邊分別飾紋樣相同的鳳鳥紋,鳳鳥尖嘴,勾喙,圓眼。背面光素。
二、鳳鳥紋的相關問題
鳳鳥的形象早在史前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如陜西北首嶺出土的龍鳳紋細頸壺、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刻于象牙上的雙鳳紋蝶形器等,這些器物上的鳳鳥形象都是后來鳳鳥的雛形。商人信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所以各種鳥紋經常出現在商人的青銅器上。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鳳,十分漂亮,通常認為是商代晚期的作品,但也有專家認為這件玉鳳不是殷商的作品,而是屬于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西周時期,因為周文王“敬德保民”,故有鳳來儀,“鳳鳴岐山”,保佑周人興旺起來,最終這個不夠發(fā)達的小方國,戰(zhàn)勝了強大的文明程度相當高的殷商。周人覺得這種差別懸殊的以弱勝強,絕不僅僅是人力所能為,一定是上天的意志,而這種幸運,正是源自“鳳鳴岐山”。所以,周人對鳳鳥有特殊的情感,特別尊崇鳳鳥,就像尊崇祖靈一樣,故《國語·周語》就有“鳳鳴歧山,周之興焉”的記載,且在很多器物上都刻繪了鳳鳥的圖案。而作為對西周王朝無比忠誠的虢國也不例外,虢國墓地出土的很多青銅器、玉器上常常能見到鳳鳥的形象,上述幾件鳳鳥形(紋)玉器就是玉器中的典型代表。
我國古代傳說中將鳳視為神鳥,是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稱“凰”。在古人的心中,鳳是吉祥之鳥。《說文》:“鳳,神鳥也?!睉?zhàn)國時楚人鹖冠子的《鹖冠子》也說:“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辈⒚枥L出了“鳳”的基本特征:鳥類,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寧,被奉為氏族圖騰。鳳鳥在帝舜時和周文王時都曾出現,預示著時代的興盛、事業(yè)的成功。就連被儒家尊為圣人的孔子,也發(fā)出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的千古慨嘆,說明了鳳鳥在先秦古人心目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虢國墓地出土的這些鳳鳥形(紋)玉器,無論玉質、造型,還是紋飾、做工,都是西周晚期玉器的代表之作。從玉料上看,材質多為優(yōu)質的和田玉料,質地致密,溫潤光潔,晶瑩透亮。特別是鳳鳥紋玉柄形器為和田白玉,純凈無瑕,給人一種圣潔的感覺。從造型上看,鳳鳥形玉器造型優(yōu)美,或氣宇軒昂,或姿態(tài)優(yōu)雅,特別凸現鳳冠,或華麗多姿,或后卷飄逸,優(yōu)美自然。鳳鳥紋玉飾雖為舊玉改造器,但精心保留的鳳鳥紋圖案,體現了周人對鳳鳥的深厚情感。從紋樣上看,周人承繼了商代青銅器之鳥形,而一改前期的質拙寫實,朝著圖案化、裝飾化、藝術化、程式化的方向完成了根本性的轉變。由武王克商成功而在思想上得到空前解放的西周人,其藝術想象力也實現了空前的升華。西周工匠更是用巧妙設計和卓越刀功,將玉飾上的典型的西周鳳鳥紋—彎勾喙,圓眼圓頭,逗號式卷云紋,“《”形紋,長弧形曲線—既形象生動又特色鮮明地刻畫出來。線條剛勁,簡單明了,主體突出,視覺沖擊力極強,如行云流水,給人以美的享受。從工藝上看,雖然勾撤一面坡技法在商代已經出現,但周人將之發(fā)揚光大,改進了前期勾不深、撤帶弧度的不足,將一邊陰線做成深細,中間陽線再削窄,另一邊撤線的斜面做成又寬深又平直,使線條陰陽結合,寬窄對比,錯落有致,剛柔相濟,呈現出立體淺浮雕式的裝飾藝術效果,大大優(yōu)化了線條的形式美感,使玉器紋飾大放異彩,圖像栩栩如生。這種用“勾撤一面坡”雙陰線來表現長弧形線條以及逗號式卷云紋,是西周時期玉器紋飾琢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表現力的典型刀法。上述幾件虢國玉器,特別注重曲線的琢磨,著力營造曲線的審美感,使窄陰線、細陽線和寬撤線如影隨形,相得益彰,線條圓轉柔麗,婉轉流暢,優(yōu)美而富有韻律,使得鳳鳥精神抖擻,意氣風發(fā),神采飛揚,妙不可言,充分顯示了西周玉工高超的工藝水平。
三、結論
總之,虢國墓地的鳳鳥形(紋)玉器是其出土玉器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了西周晚期的工藝水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玉器紋飾線紋的形式美,是中國玉器紋飾線形曲線美的真正發(fā)端,體現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審美情趣。古玉紋飾的曲線美,實質上是與玉的溫潤柔美的審美品性的統(tǒng)一。西周晚期玉器線紋的重要藝術價值在于開了春秋戰(zhàn)國玉器紋飾的線紋技法及風格的先河,使它們達到形式美的高峰。